3月24日,中国太平召开2021年业绩发布会,就寿险业务挑战与布局、资产配置,以及王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事件等做出回应。
寿险转型升级:加快队伍转型、优化升级产品和服务体系
首先,在保险主业方面,中国太平2021年总保费收入实现2625亿港元,同比增长12.4%;股东应占溢利75.14亿港元,同比增长14.7%;总资产13786亿港元,较2020年末增长17.9%;股东应占每股总内含价值60.54港元,较2020年末增长14.3%。
新业务价值方面,2021年太平人寿新业务价值74.4亿,同比增长0.7%。其中,银保新业务价值同比提升65.3%,较去年提升3.7个百分点。
此外,截至2021年末,太平人寿个险代理人38.5万人,同比正增长1%;人力质量和结构方面,整体月均人均产能1.2万元,同比增长15.7%;新增人力人均产能同比提升51.1%。
“近两年,寿险业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处在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在此背景下,太平人寿总经理程永红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未来,太平人寿将重点着手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加快队伍转型,把握好业务人员入口关,加强专业培训教育,加快优化人员结构,提升业务队伍品质和服务能力,确保和客户需求相匹配;另一方面,全面优化升级产品和服务体系。
2022年采用“哑铃型”投资策略
聚焦于投资领域,2021年,中国太平净投资收益由2020年的362.97亿港元增至439.88亿港元,同比增长21.2%;中国太平投资资产的总投资收益达582.27亿港元,同比增幅为24.2%,总投资收益率为5.39%。
对于2021年的表现,据太平控股投资管理部总经理张作学介绍称,一方面,去年中国太平选择在利率的高点,配置了超长期的利率债,控制信用债和非标债规模,严控新增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对境内的A股保持中性的判断,不进行战略决策,主要依靠战术调整和品种的选择。
关于2022年的投资理念,张作学提出,太平将继续践行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坚决避免信用下沉。“我们将采用哑铃型的投资策略。哑铃的一头将继续加大风险较低,具有免税优势的超长期地方政府债,奠定稳定的收益基础;中间端会提高准入门槛,严防信用沉降,特别是非标债权;哑铃的另一头,继续配置稳健性权益资产,增厚收益,弥补低风险资产带来的收益缺口。”
细化而言,一是超长期利率债仍将会是配置的重要标的,将根据市场发行和利率多重情况择机配置;二是在利率下行过程中适度增加交易类债券配置力度,把握市场机会,增厚整体收益;三是在满足流动性要求前提下,进一步提高资金运作效率,提升收益水平;四是保持合理的权益仓位,依靠战术调整抓阶段性结构性机会进行配置选择;五是择优配置稳健型长期股权投资,努力提升净投资收益率。
回应王滨事件:中国太平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
此外,针对日前王滨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一事,太平控股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张若晗也在发布会上作出回应。
其表示,王滨曾担任中国太平保险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因此投资者有所疑虑和猜测是正常现象。中国太平管理层非常重视相关事件的报道,关注并回应了股东关于王滨事件的相关邮件和电话问讯。没有进行公开说明,是因为公司也是从公开渠道获知的这一消息,对中国太平而言,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
事件发生后,中国太平按照相关规定和流程进行了详细的再筛查和再检视,全面梳理相关投资项目和财务数据,并就梳理情况回复香港有关监管机构的问询,香港有关监管机构对公司的答复表示满意,对相关报道也未有进一步查询。
同时,据张若晗介绍,“中国太平与外部审计师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全面对照了各自掌握的情况、信息和数据做比对。经审计,外部审计师指出,通过梳理有关报道所提及的所有投资资产和有关情况,并进行独立复查,认同公司管理层意见,认为不存在对整体财务报告形成重大影响的有关事项,就中国太平2021年财务报表发表无保留的审计意见。”
同时,在2022年1月王滨接受审查的信息影响下,中国太平股价引发波动,而对于近期的股价,中国太平表示,是受到了整个市场和保险行业转型、以及舆情的多方面影响,但长期价值成长仍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