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3月25日报道 俄罗斯《消息报》网站3月24日发表对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代所长基里尔·巴巴耶夫的专访,题为《专家谈莫斯科与北京关系、当代汉学现状及前景》。访谈内容摘编如下: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倡议成立中国问题统一协调委员会。俄罗斯研究东方学的各大学术中心可在该委员会框架内,长期与外交部、总统对外政策局和其他国家机构合作,快速研判中国局势。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代所长基里尔·巴巴耶夫就此接受该报专访。
“向东转”引发研究中国热潮
记者问:几年前,俄罗斯“向东转”促使许多年轻人学习汉语。然而,东方学界常常抱怨对中国的研究水平低下——真正的专家凤毛麟角,而年轻人汉语虽好,对中国却一知半解。您怎样评价俄罗斯汉学现状?
巴巴耶夫答:遗憾的是,俄罗斯汉学的确不够发达。这是有客观原因的:上世纪90年代学术界青年人才流失导致失去了一代学者,杰出学者离世,国家对研究中国重视不足。
问题还在于,汉学可以分为“古典”和“现代”两个流派,前者研究语言、文化、哲学和历史,后者研究当今中国的政治、经济、技术和国际关系。了解当代中国、能够分析其内政外交、对其经济技术发展提供准确预测的优秀专家,确实少之又少。何况,要理解如此复杂、独特的国家,也应掌握一整套“古典”知识:中国人的文化、历史和心理。今天,我们的国家和商业正需要这样的专家,以便将宣布的“向东转”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问:您认为,当前地缘政治现实——俄罗斯与西方实际上互相撕扯,中国对俄而言完全升至首位——是否会引发俄罗斯青年研究中国和中文的新热潮?
答:我们已经看到且每天都能感受到这一点。地方高校纷纷请求我们推出大学生汉学教育大纲,开设教师进修课程。
我们改革了研究生班,今年将设立历史和政治学论文委员会,以培养新的科学副博士和博士。
未来几年,东方将成为俄罗斯最重要的外交和外贸政策方向。为此,我们将与大学共同培养新的高素质人才。坦率地说,我本人今年也开始学习汉语。尽管时间匮乏,但我认为这是必要的。
整合资源加强对华政策咨询
问:远东研究所曾一度是国家对华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与苏共中央和外交部联系紧密。但近年来,它渐渐退居次要。作为研究所新的负责人,您认为研究所有何不足,您正在推行哪些改革?
答:是的,苏联时期,中央委员会、外交部和远东所为制定外交政策的中国部分建立了牢固的关系。
显然,当前地缘政治形势下,我们必须重新加强东方阵线,邀请具有深厚专业知识的学者和分析家参与制定国策。总统办公厅和外交部很清楚这一点。
如今,主要的当代中国问题专家在若干大型学术中心工作——除远东所外,还有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国立高等经济学院、俄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等。
显然,我们的任务是将他们的努力整合到中国问题统一协调委员会框架中来。该委员会可与外交部、俄联邦安全会议、俄中实业家理事会长期合作,迅速响应政府和企业有关中国以及如何更好地构建与最大东方邻国和战略伙伴的经济政治关系方面的咨询。我们倡导成立这样的委员会,并得到合作高校、学术机构同行的支持。
远东研究所本身也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已初见成效。近年来,我们首次制订发展计划,引进年轻学者,启动新的重大出版项目。科学和高等教育部迎合了我们的要求:最近数月解决了新增三个青年实验室、设立佛教教育科学基金和设备购置补贴的问题。我们明白,研究中国正在成为俄罗斯最重要的学术领域,并准备接受这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