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酷炫脑
接受自己和改变自己之间应当存在最佳平衡点,改变性格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你表达自己的价值观,推进你的人生目标,同时也可能增加你的幸福感。但最有益的改变不止于此,它还能让你有更深的自我认同感,让你更真实地看待自己的改变。
心理学家认为,在接受自己的现状和努力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之间存在一个最佳平衡点。
数据显示,美国人每年在那些声称能帮助人们改变个性的书籍和讲座上花费数十亿美元。这些书籍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性格可以在后天被改变,并且改变性格是件好事,会让你成为一个更好、更健康、更快乐的人。但是,改变你的性格真的会让你更快乐吗?
最近,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来观察性格的变化是否与生活满意度有关。该调查每年都会评估澳大利亚人口中具有代表性样本的性格、生活满意度、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研究人员对11104名年龄在18岁至79岁的澳大利亚人进行了为期4年的调查,发现外向性、责任感和友善度都与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而神经质性格的提升则与生活满意度呈负相关。另一项在同一时期对8000多名澳大利亚人进行的研究发现,性格的变化就像收入、就业和婚姻状况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一样频繁。综上所述,这两项表明性格变化与生活满意度的变化有关,而且性格变化相比许多外部变量甚至可以更好地预测生活满意度。
内在的变化确实很重要,而这些变化在决定一个人的幸福感时所扮演的角色可能被低估了。事实上,内在的变化甚至可能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经济收益。例如研究人员计算出,神经质性格的细微减少可能等同于31.4万美元的收入。研究人员说道,“神经质性格的改善所带来的经济收益相当于把生活满意度提升了整整一个标准差。”考虑到美国家庭的平均年收入约为8.8万美元,少一点焦虑或许能让你在经济上获得质的飞跃。
正如性格的改变会影响人们的幸福指数,幸福感的变化也会对一个人的性格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持续处于消极的环境中(如虐待关系)可能会导致一个人更焦虑或谨慎。而那些有助于产生幸福感的环境(如一份薪水丰厚的好工作)可能会促使人们保持现有的行为方式,甚至会使人变得更有责任感也更随和。
在另一项针对2005年至2009年数据的研究中,心理学家Christopher Soto对16367名年龄在15岁至93岁的澳大利亚人进行了调查。他发现性格的变化预示了后续幸福感的变化,幸福感的变化也预示着随后性格的变化。
那些在研究开始时更外向、亲和、有责任心和情绪稳定的人们的幸福感随着时间逐渐增加,表现出的积极情绪更多,消极情绪更少。反之也是如此: 最初幸福感较高的人往往也会在一段时间后更具有亲和性、责任感和情绪稳定性。
Via:《请吃红小豆吧》
这些研究结果都表明,如果我们想要充分理解性格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必须考虑到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事实上,这些相互作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积累,积沙成塔。正如Soto所展示的,假设两个人最初20岁时在某个性格特征上只有细微的差异,那么他们60岁时的在这一特征上的差异可能就因为最初的细微差异变得天差地别。
尽管如此,Soto还是发现在比较两个双向的因果关系时,性格对幸福感的影响确实比幸福感对性格的影响更大。这再次说明了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等其他因素对幸福感产生的巨大影响。
当然,改变自己的性格可能也是一把双刃剑,并不像之前提到的那样简单直接。一方面,改变我们的性格可以激发出一个人最好的一面。总的来说,研究表明那些更积极、自信、勤奋、冷静、善良和有创造力的人有着有助于提升幸福感的行为方式。但这也涉及到性格改变多少的问题,太剧烈的性格变化可能会让人感觉不真实和不稳定。
在2008年的一项研究中,研究员Jason Riis和他的同事们利用药品广告评估了人们主动服用那些旨在增强社交、情感和认知能力药物的意愿。研究人员让参与者阅读两种药品广告,一种声称可以帮助参与者们增强自我,另一种声称可以让参与者们成为真实的自我。
结果显示,与那些对自我认同不太重要的特质(比如专注能力)相比,人们不愿改变那些对自我认同很重要的特质(比如社交舒适度),因为他们担心这样做会改变 “真实的自己”。只有当广告强调这些药物将成为“真实自我的推动者”时,人们才会对它们感兴趣。
Via:《马男波杰克》
对许多人来说,在保持本真和个人成长之间找到平衡点似乎对幸福很重要。“金发姑娘假说”提出,适度的性格改善对人们幸福感的提升是最有利的,优于过多或过少的改善。埃默里大学的心理学家Chris Martin 和 Corey Keyes在分析了1725名美国人的数据后发现,在社交、主观能动性和责任心方面的性格改善确实存在“不多不少”的理想改善程度,只有适度的性格改善才能最大程度上提升幸福感。
与此同时,性格改变太小有可能使人在追求幸福感的道路上变得死板和僵化。心理学家Adriana Miu和David Yeager发现,告诉青少年们性格的灵活性和流动性,并帮助他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性格使得他们在9个月的时间里所产生的抑郁症状减少了近40%。相比之下,另一组被教导人的性格是天性使然且无法被改变的青少年则表现出了更多的抑郁症状。
接受并热爱当下的自己固然无可厚非,但同时也应该知道自己可以变得更好。理想状态下,人们应该通过了解他们反复出现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审视自己的性格,并努力改善自己性格中阻碍自己获得幸福的一面。但与此同时,人们也不应该过于关注自己的缺陷,总想着彻底改变自己。
Via:《请吃红小豆吧》
正如心理学家Brian Little所说,“不要过分纠结于你的大五人格测试中获得的分数。真正的你比一个数字或五个数字要复杂得多。”他认为人们应该专注于发展他们最深层的目标、价值观和个人爱好。研究发现正是这些目标和观念赋予了我们生命最大的意义,形成我们身份认同的核心部分,让我们脱离低级的自我认知。
改变性格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你表达自己的价值观,推进你的人生目标,同时也可能增加你的幸福感。但最有益的改变不止于此,它还能让你有更深的自我认同感,让你更真实地看待自己的改变。
Via:《请吃红小豆吧》
参考文献
https://www.theatlantic.com/health/archive/2016/08/would-you-be-happier-with-a-different-personality/494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