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下午,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和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GAIAA)主办,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人工智能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大学)、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商汤科技、上海盖亚人工智能高校学术发展中心联合承办的上海人工智能大讲堂暨智海科教创新论坛,以现场和云端连线的形式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
在上海人工智能大讲堂中,首先邀请了潘云鹤院士带来《经济数智化中的各方之变革》的报告分享。潘院士指出当前经济正在处于一个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变革,并就在新一轮的科技产业变革中,企业与市场的数字化智能化的变革趋势、数智化变革中的职业发展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
随后,进入智海科教创新论坛。与会嘉宾线上、线下共同研讨面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而进行的创新实践,推动构建人工智能领域教学教育、科学研究、人才成长的良好生态。来自国防科技大学王怀民院士团队王涛研究员,高等教育出版社计算机分社韩飞社长,浙江大学何钦铭教授、肖俊教授分别就开源创新、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虚拟教研室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创新开放平台等议题分享前沿。
在智海科教创新论坛中,智海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平台全新官方网站宣布正式上线,由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发布的洛犀端云协同平台也在智海平台发布第一期开源信息(github.com/luoxi-model/luoxi_models)。
“洛犀”端云协同平台由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发布,平台提供了一站式的端云协同模型训练、部署、通信能力,致力于促进大小模型协同进化,构建充分利用大模型应用潜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体系。在“洛犀”发布的一期信息中,主要在基本框架角度上定义了模型训练,推理,onnx模型导出的接口,并开源五个基于工业界真实场景沉淀的模型。
科技创新驱动新基建不断释放新动能,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推动着新型智能化生产力快速迭代发展。端云协同将成为未来AI产业服务的重要形态,给各种业务算法带来全新机遇,“洛犀”端云协同平台第一期开源信息在智海平台发布,也将通过智海政产研用协作创新生态体系,链接优质资源,攻坚端云协同技术难题,实践以更广泛、更普惠的人工智能技术,激发更多创新性解决方案,助力产业发展。
据悉,智海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平台是在教育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组的指导下,遵循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宗旨,由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于2020年7月发起成立的人工智能及交叉学科领域新型大规模科教开放创新及生态社区建设示范平台。中国工程院院士、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组长、教育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组组长潘云鹤为平台取名“智海”并亲笔题字。寓意为“有智之能,方可驱动时代变革,有海之容,便可赋能万物更新”。并同时赋予平台“人工智能、教育先行;产学协作、引领创新”的发展理念。
智海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平台长期专注于面向新一代人工智能大规模在线科研社区发展、人才培养和产教生态培育等重大需求,旨在围绕人工智能科教领域中“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科研创业”等主要维度,针对人才培养模式及能力评测标准不清晰、科教资源建设及共享标准规范不全、一体化服务环境及跨学科创新支撑不足等挑战,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评价标准,推动建立科教资源模型与开放共享机制,以及研发新型科教案例评测部署演化工具链、科教资源服务模式等,积极推动大规模人工智能开放科教平台及生态社区的建设,并积极面向高校和企业开展大规模应用示范。目前,智海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平台的全新上线,已全面融入了开放课程、教材、实训,科研创新、开源社区等板块,构建平台力量,实践教学教育、科学研究、人才成长的良好生态建设。
据悉,在智海科教创新论坛,由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同济大学共同发布的创新性人工智能人才培育辅修项目——AI+X微专业辅修,举行一期学员毕业仪式,AI+X微专业辅修项目指导委员会主任潘云鹤院士、组织单位代表浙江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金娟琴为首批毕业学员(代表)颁发了由六校共同签章的《AI+X微专业辅修证书》。此外,由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牵头的程序设计课程、人工智能(AI+X方向)专业、“设计+X”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三大虚拟教研室建设工作也正式宣布启动。
在智海科教分论坛中,与会嘉宾线上、线下共同研讨面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而进行的创新实践,推动构建人工智能领域教学教育、科学研究、人才成长的良好生态。来自国防科技大学王怀民院士团队王涛研究员,高等教育出版社计算机分社韩飞社长,浙江大学何钦铭教授、肖俊教授分别就开源创新、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虚拟教研室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创新开放平台等议题分享前沿。
来自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教务处、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研究所、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高教社计算机分社、国防科大以及来自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交大、复旦、南大、中科大、同济等单位教务部门教师、学生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参加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