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10日报道 法国《观点》周刊网站5月8日刊登题为《美国想让老牌国家重新团结在其身后》的文章。文章是《观点》周刊对历史学家、前巴黎政治学院教授皮埃尔·梅兰德里的采访。主要研究美国对外政策的梅兰德里在采访中说,在俄乌冲突过程中,美国对俄立场逐渐趋于强硬及其目标的更改似乎表明,乌克兰战争只是美国在全面对抗中国情势下想要谨慎抓住的一个机会。
文章称,梅兰德里指出,在与普京的关系上,拜登之前的表现是语言刻毒(形容普京为“屠夫”)和战略克制。在今年2月24日之后,拜登立刻表示会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并且笼络盟友对俄罗斯发起“经济战”;另一方面,他表示不会向乌克兰派出一兵一卒,也拒绝泽连斯基设立“禁飞区”的要求,称这可能会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且应该极力阻止。
然而,过去几周其态度开始变得不断强硬,其言辞不断升级,在战略克制方面也在逐渐放开,开始向乌克兰援助攻击型重武器。决定向乌克兰提供330亿美元援助的计划,也许是这种强硬态度的延续。
文章援引梅兰德里的话说,美国政府显然是根据形势来调整策略。但是,美国之所以比设想的更多地关注了欧洲,是因为这有利于另一个目标的实现:面对中国实力崛起带来的挑战,让老牌国家重新团结在其身后。乌克兰战争凸显美国对欧洲不可替代的作用,也让美国再次确认了其在跨大西洋联盟中的领导地位。过去几年,北约曾好像处于“脑死亡”状态,但如今连瑞典和芬兰都打算加入北约。可以大规模提供武器,具有施加经济制裁独一无二的能力,以及加强对盟友的军事支持(目前美国在欧洲驻军超过10万人),也彰显了拜登曾说的“美国回来了”。
文章还说,梅兰德里提醒到,在美国的地缘政治中,不管俄罗斯占据何种位置,中国总是一切问题的核心。美国经常会同时考虑台湾局势和乌克兰问题。然而,具体情况并不相同:与乌克兰问题上立马表态不出兵相比,拜登对于台湾遭受军事打击的情况不排除直接军事干预的可能性。显然,乌克兰事件让华盛顿看到了一个机会,那就是它会坚定地让二战后美国建立的、上世纪90年代后其占垄断地位的“基于规则的秩序”得到遵守。
文章最后说,梅兰德里称,像美国前总统杜鲁门所做的那样,拜登寻求推动所谓“民主”体制和“威权”体制对立的理念,也许希望美国能在其领导下动员起来。但是世界已经变了,对抗性不应被夸大。相反,我们也可以怀疑有可能出现新冷战,一方是西方阵营而另一方是“中俄”。这可能将是一场对立双方经济联系十分紧密的冷战,而界线却不会像“铁幕”时代那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