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范佳来
5月17日,全国政协在京召开“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专题协商会,近100位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会议,29位委员、专家在会上发言,140多位委员通过委员履职平台发表意见。
澎湃新闻记者获悉,全国政协委员、第五空间信息科技研究院院长谈剑锋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打造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为主题发言。
谈剑锋认为,“十四五”时期,“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提高信息技术的原始创新水平”成为普遍共识。
但现阶段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依附”或“买办”思想严重,跟着欧美技术路线跑,关键技术不去克难攻坚,而是投机取巧,直接将国外底层技术或产品改头换面。二是认为自主可控就是安全可靠,自主可控产品只靠理论论证或者实验环境测试,不经充分应用,并不能保证安全可信。三是信创生态建设不足,近年来我国在芯片、操作系统上的总投入已远超不少发达国家,但“国产化”用户寥寥,应用生态不成体系,自主产品难从“能用”跨越到“好用”。
他提到,放眼国际,“俄乌冲突”加速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分裂。美国限制俄罗斯获取美国先进技术,禁运芯片、电信设备、加密安全设备等。俄罗斯信息技术不能自主可控的“命门”完全暴露,根子在于“技术依附”,停留在产品的进口替代,将优质资源消耗在美国主导的信息技术体系中。
如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他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勇于领跑“开新链”,主动打破科技依附关系。积极把握未来,面向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元宇宙等新兴场景,开展相关基础科学理论研究和联合攻关,打造自主可控的协同创新链,赢得创新周期“先手棋”。
二是加速并跑“强本链”,扩大自主产品应用范围。明确底线思维,坚定进口替代决心,培育安全可信产业生态,充分利用“双循环”市场体量,推进已开发或小规模商用的国产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领域的替代应用,尽快形成规模化协同效应。
三是时常体检“勤补链”,优化供应链安全评估机制。针对那些难以完全使用国产自主产品的领域,落实分级分类管控机制,定期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动态风险评估,做好防控预案,保障供应链安全可控。
四是扎牢防线“固全链”,建设网络安全立体防护体系。压实网络安全责任,保障安全投入,大力培育网络安全产业,加快自主安全技术研发与应用,加强新型安全风险研究,切实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防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