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你悼念的不是Kindle,是过去爱看书的自己

时间:2022-06-02 18:45:46 | 来源:虎嗅APP

作者/张博文

今天下午,亚马逊Kindle服务号对外发布:

亚马逊将于一年之后即2023年6月30日,在中国停止Kindle电子书店的运营。在此之后,您将不能购买新的电子书。对于已经购买的电子书,您可以在2024年6月30日之前下载,并且可以在此后继续阅读。

亚马逊将继续为Kindle电子书阅读器提供客户服务和质保服务。对于在2022年1月1日之后购买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并且符合相关退货条件的用户,亚马逊还将提供非质量问题退货服务。退回亚马逊的Kindle电子书阅读器须购买于亚马逊中国授权经销渠道,且处于可正常使用状态。

在详细条款里,亚马逊说明了,在2022年1月1日之后通过官方渠道购买的Kindle,在没有人为损伤的情况下可以退货。其他的Kindle用户就只能自己留着用了。

最好的电子阅读工具

2007年,第一代Kindle发布,2013年开始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从诞生之初,Kindle就只有两个特别最明晰的愿景:一是不管做的设备怎样,体验都是服务于最纯粹的阅读,第二点就是希望能让用户在60秒内在Kindle上会找到任何一部他想看的书。

从始至终,Kindle只服务一件事:阅读。

作为一款消费数码硬件产品,Kindle的成长周期是相当反常理的,不跟随摩尔定律快速更新性能,也不会为了吸引用户频繁更改外观。每一代Kindle硬件的更新,都是为了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做出的细微调整。

不同产品线的产品逻辑也只有一个,通过屏幕下更均匀的灯光或者是更智能的冷暖色调节,让那块儿刷新速度并不算高的电子墨水屏实现更高的阅读舒适度。

亚马逊是家相当本分的公司,所以在官方的介绍页面最下方,非常明确的列出了Kindle所有在售产品的参数对比图,供消费者根据自己需求选择。对于目前大批只谈体验不列参数的数码厂商,亚马逊这点做法值得好评,因为其实Kindle就是这样,本来就是为了阅读而生,你买更贵性能更好的Kindle,本质上对于你看不看书这件事并没有任何决定性作用,改变的,只是细微的阅读体验差别罢了。

Kindle对于我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刚上大学时候从闲鱼花500块钱淘换到的日版第一代KindlePaperwhite,是我的第一款Kindle。随后这八九年的时间,每次亚马逊更新Kindle的旗舰款,我都会第一时间入手。

因为尽管Kindle的电子阅读器产品从诞生至今一直保持着黑白电子墨水屏这一最基础特性,但是Kindle每一次更新旗舰款,在设计上看似细微的任何一点调整,放大到整个读书过程的长时间上,都是大幅度的体验改善。

非常惭愧的是,尽管手头的Kindle几乎一年一换,但我用Kindle看书的频率,还是远比当年入手第一款KindlePaperwhite时候低太多了。

但每个用过Kindle的人内心中都有一个共识,就是电子书阅读器,只有两类,一类是Kindle,一类是其他。

很长一段时间,对比其他电子阅读工具,Kindle的优势不止在可以舒适阅读的硬件,还有随时可以购买到最新数据的软件体验。

举个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例子。18年4月时候,库克传海外发布。我在亚马逊平台之前就预购了一本实体书,但是实体书送货时间可能要到6月,即使是我用海淘的方式,可能也得等上一周,但是好在Kindle版本的库克传同步也开售了,我直接中国亚马逊购买,一分钟以内就推送到我的Kindle还有我手机的Kindleapp上了。

但这样的体验,在明年,都会画上句号。

Kindle的衰亡,从自认泡面神器开始

不可否认,在过去几年,Kindle一直是个没什么存在感的设备。似乎每一篇写Kindle的文章,都会说到Kindle的衰败,是从智能手机普及,数字媒体兴起开始的。

确实,Kindle诞生的同年iPhone发布,智能手机无论是硬件能力,联网体验,还是各类功能的发展速度,都远比Kindle快。网速的发展速度,也开始让人们火速从自己只能刷文字段子的小手机屏幕,飞速发展到,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通过数据流量在全面屏手机看短视频。

似乎是人们不爱看书了,大环境不好,所以Kindle越来越小众,所以走向了终结。

似乎亚马逊中国自己也接受了这种心理设定,决定躺平,甚至开始自嘲。前几年亚马逊在天猫平台投放了一组广告,广告图片是Kindle放在了一桶泡面上,官方广告文案是:盖Kindle,面更香。

是用户不爱读书,只知道用Kindle盖泡面了吗?事实并非如此。

2022年,第19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公布,数据显示,在传统纸质媒介中,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间最长,为21.05分钟,比2020年的20.04分钟增加了1.01分钟;人均每天读报时长为5.22分钟,少于2020年的5.71分钟;人均每天阅读期刊时长为2.96分钟,少于2020年的3.25分钟。

在数字化媒介中,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间最长。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101.12分钟,比2020年的100.75分钟增加了0.37分钟;人均每天互联网阅读内容接触时长为68.42分钟,比2020年的67.82分钟增加了0.6分钟;人均每天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为11.78分钟,较2020年的11.44分钟增加了0.34分钟;人均每天接触Pad(平板电脑)的时长为9.82分钟,较2020年的9.73分钟增加了0.09分钟。

人们的阅读习惯可能变了,但绝对不是不爱看书了。

Kindle的成功,在于只服务阅读,而Kindle的失败,在于固执与懒惰。

Kindle的使命是服务阅读,让阅读体验更舒适,更便捷。但实际上,Kindle的硬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服务的都是读书人中很小的一部分。

特别在意阅读质感的人,会直接选择纸质书购买,而对阅读体验没那么在意的人,也很难另外花个几百甚至上千,去专门买一台Kindle来看书,毕竟大部分的轻量化阅读行为,用iPad或者是手机,体验也没多糟心。

而对于真正长期使用Kindle硬件的人来说,Kindle每一次的更新,几乎是完全无法引发换机意愿的。

在过去10年,Kindle这件产品最大的硬件形态,是发布了Oasis,用实体按键的回归和楔形机身的设计,来提升阅读体验。

而在最近几年,Kindle频繁的去靠更新机身颜色企图吸引新用户,显然也是一种很容易让人理解为“佛系放弃”的无用市场动作。

Kindle还能更好吗?显然可以,彩色电子墨水技术已经不是个不可量产的新技术,Kindle在提升握持感的工业设计层面也有很多进步的方向与可能,但亚马逊并没有选择投入资本去搞研发,精进Kindle硬件。而是反复摇摆,在中途推出Kindlefireworks平板但毫无竞争力,败给iPad后,又回到了依赖传统电子墨水屏的传统路径上。

被时代抛弃,是必然结果。

不是你不配Kindle,是Kindle配不上你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我配不上Kindle。

因为作为一个科技博主,我自己很清楚Kindle的硬件已经体验够好了,软件也足够方便了,但自己确实因为工作忙碌,阅读时间越来越少了。

所以在所有科技硬件中,我把Kindle放在了一个很神圣的内心位置中,甚至还曾经写出过:只要文字魅力不死,Kindle就依然迷人。

但我后来逐渐发现,不是我自己配不上Kindle了,是Kindle跟不上时代了。

我们抨击定向推荐,抨击手机游戏,抨击短视频,抨击这些不停塑造信息茧房且占用了我们大量业余时间的新事物。但我们也忽视了,技术只是手段,在新媒体上获取信息的动作,都是由我们自己一步步做出的选择。某种意义上,信息茧房是我们亲手构建起的。

这就像明明快递行业已经可以让任何一本实体书上午下单,下午送达,Kindle买了,随时拿出来就可以阅读,但很多人还是不会看书。

不是大环境不好,是自己坏了大环境。

十多年时间,无论是有声书籍,还是国内类似于微信读书的,依托于智能手机或者是平板的电子阅读内容,已经在软件层面,逐渐超越亚马逊当年力推的Kindle商城。对于任何一名有阅读习惯的用户,Kindle商城的内容大部分都不再是独占,保证舒适阅读体验的Kindle设备,也不是一个必须要随身携带的设备。

那我看,Kindle在中国的消亡,也并不是个多么值得可惜或者悼念的事情。

大概率,你怀念Kindle,并不是怀念Kindle本身,而是怀念当年那个可以沉下心去看书的自己。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