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也就是北京新一轮疫情发生45天后,好消息终于传来——6月6日起,北京大部分地方都可以正常上班了!
回想起6月1日那天,朋友圈中的老老少少都在欢度“儿童节”,有几个朋友还带了便携食品、啤酒和折叠桌椅相约小树林,我却距离他们太远,附近的公共交通尚未恢复,连羡慕嫉妒的力气也没有。
忽然就想起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中,也有个奇妙的树林,各种错位情节在一觉醒来之后全部复原,每个人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局。多希望仲夏夜的梦照进现实,一觉醒来看到世界依旧“忙碌地转个不停”。
之所以特别提及6月1日,是因为我在剧院工作,没有疫情的时候,每个“六一”都是剧院最热闹的日子,除了照常安排晚上的演出,下午还要为小朋友加演儿童剧。所有演出结束,观众散去时,这里才会卸去盛装,恢复宁静。但今年这个“六一”,剧院亦如那些居家办公的主妇,不必再华灯装点,素净的妆容和周围茂盛的夏日碧色有一点违和。
作为“天选打工人”,我是剧院员工中为数不多还可以保持通勤的,其他同事陆续受到管控只能居家办公。偌大的办公室里,只有三两个人,键盘敲击的声音格外响亮。
剧院的公共空间是游人最喜欢拍照的地方,往日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不见了,红衣绿裙的“模特”也消失了,只留下雕塑们孤单等待。一边打电话一边逡巡于此,最常见到的是同样一边打电话一边逡巡于此的同事。
当然,也还有保洁人员在不断擦拭栏杆,清洁消杀;工程人员检修维护电梯;舞台技术人员穿梭于各个剧场后台之间调整设备;保安人员坚持按时巡视……外在的热闹变成了无声的忙碌,慢下来,精气神不能散,腿脚不能僵硬,说跑也要能再跑起来。
6月1日之后,好消息就持续从每天下午的疫情发布会上传来。新增病例数下降,社会面“清零”,这些词汇让朋友圈充满了希望,我也感觉我的“伪假期”就要熬出头来了。
6月5日上午,北京宣布了此次疫情以来的最大好消息,下午我们就收到通知,剧院要复演了!而且就在当晚!而且还要全网直播!一时间,我竟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因为,这不仅是能不能现场听音乐的问题,而且是我曾经的生活回来啦!
事实上,我们剧院只停演了一个月,那一刻我却忽然有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需要我干点什么?”那一刻,就算让我去音乐厅擦地,我都愿意。
事实证明,当晚参与的音乐会每一个人都如此,指挥和乐手以音乐表达,幕后人员用一丝不苟的细节表达,现场的观众以泪水和掌声表达,屏前的网友用赞许和期待表达。
当晚,白岩松老师也再次作为志愿者担任了音乐会直播的导赏嘉宾,他说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和《第五交响曲》回答了“该怎么办”的问题。
是的,剧院里的这个仲夏之夜不是梦,当晚的开场演出之后,第二天就是6月6日,这个日子就像是一个回答了明天我们“该怎么办”的新纪元。
期待疫情过去就不再来,期待我们所有人的日子都能一直烟火如常地继续下去。
撰稿/艾小扬(剧院从业者)
编辑/何睿刘昀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