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清清 北京报道
张旭东戏谑地自诩为“斜杠青年”。
寸头、削瘦、一字眉,眉眼里闪烁着精光,时不时抖个小玩笑。作为华控清交的董事长,张旭东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可以高谈阔论数小时毫无倦意;爱跟年轻人“混”在一起,吸取并咀嚼一切新鲜事物——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已经年过半百的人。
与张旭东年纪相匹配的,是他的资历。1989年进入华尔街,2013年作为高盛集团全球合作人“退休”,曾创建安家集团并任董事长兼CEO,亦曾兼任美国科氏集团 (Koch Industries)的亚太区首席金融官和大中华区的董事总经理,曾被任命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顾问,也曾受聘为国家开发银行资产证券化顾问。
但就是这样一个一直活在浪尖上的人,退休五年后选择了创建华控清交。至此,张旭东的个人经历,也从过去擅长的金融领域,“斜杠”到了大数据安全领域。
在张旭东的带领下,华控清交正以令人咋舌的速度成长。创立于2018年6月,三年之后华控清交的B轮融资达到5亿元,估值超40亿元,投资方囊括联想创投、中关村科学城、华兴资本等颇具名气的机构。今年3月,华控清交入选2021年度第二批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细数华控清交高速成长的背后,有运气,有实力,亦离不开创业者的眼光,与对企业方向的通透思考。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采访的过程中,张旭东坦言道,华控清交发展的根本,是技术落地、应用落地与价值体现。
华控清交董事长张旭东从华尔街到安全计算
张旭东参与创立华控清交,并非偶然。在华尔街工作25年,张旭东一直做着“技术派”工作,很早便与数据开始打交道。
“从职业生涯之初,我就是做投资精算,然后去做交易员管风险、敞口、流动性,一直做着‘刀口舔血’的活,在这个过程中与数据结下了不解之缘。”张旭东回忆称,早年自己每天的工作离不开投资计算原理公式、统计回归分析,自己也曾写过算法来计算衍生品价格交易走势,“所有这些分析都是基于数据、基于金融和数学理念。”
2013年,张旭东结束了自己的华尔街生涯。“退休”后的他,尽管依然在多个上市公司担任独董,亦作为资深合伙人参与基金公司运作,还出任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但张旭东依然不满足。
“退休之后没有了责任,好像也就没有了目标。”张旭东坦言,“有种类似于社会性死亡的感觉。”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内,张旭东遇到了世界著名计算机学家、唯一的图灵奖华人获得者、清华大学“姚班”创始人姚期智。而在姚期智的身上,又是另外一条故事线。
事实上,在学界,多方安全计算技术并不是新鲜事。早在上世纪80年代,姚期智便提出“百万富翁”设想,反映出基于用户数据挖掘服务中数据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的需求。随后,姚期智开创了密码学的分支,即“多方安全计算”(MPC)的理论框架。在该框架下,数据能够在不泄露的情况下联合多方的数据进行联合计算并得到计算结果,最终实现数据的所有权和数据使用权的分离。
不过彼时,这还只是一个思维游戏。直到2010年前后,移动互联网的大爆发带来了海量的数据,数据的安全计算逐渐成为议题。2014年,基于姚期智的多方安全计算理论,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教授徐葳带领着姚班的学生们开始从底层的密码学、计算机学进行搭建,数据可用不可见、使用可控可计量开始变为可能。
2017年,张旭东与姚期智见面,姚期智告诉他,既分享数据又不给出原始数据,其实在理论上早已解决了。接触多年金融数据的张旭东则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件很可能彻底改变甚至颠覆数据生态的事情。
于是,一位是在金融投行圈摸爬滚打多年的商业实用主义者,一位则是对人类及社会进步拥有强烈使命感的基础理论科学家,两者一拍即合,诞生了华控清交。
业务高速成长
从诞生之初,华控清交便含着“金汤匙”。
作为典型的清华大学内部孵化的成果转化企业,其技术来自于姚期智院士和徐葳教授的科研成果,现今徐葳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与此同时,众多清华姚班毕业生亦是公司技术研发骨干。
一定程度上,华控清交确实赶上了好时候。根据IDC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数据量已达为41ZB,到2025年将达到175ZB并保持指数级增长趋势,其中中国的数据量占全球数据量的近1/3并不断扩大。与此同时,随着《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的出台,促进数据要素合法合规使用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
事实上,作为国内首家突破明文数据交易方式,把“新型”数据交易模式和平台付诸实施的企业,华控清交在一定程度上定义了数据要素流通的全新赛道。
不过,要想将技术从实验室搬到市场,还需要经过技术工程化及产品化。华控清交创立的第一年,主要的精力亦在于此。在这一年时间内,华控清交基于多方安全计算理论,对密码学协议、分布式计算系统、网络和硬件等全方位的持续工程优化和创新,从最底层数据层面实现了隐私保护。
从2019年开始,华控清交开始真正探索将技术投入应用,力图做标杆性的应用项目。“因为我们是行业内第一家,也是身份、品牌最硬的龙头企业,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出个样子来,”张旭东表示。在他的设想中,华控清交的首个项目必须有创新性、引领性、示范性、推广性,必须是带有标杆性质的项目,这也就对所做项目的客户提出了要求。
但另一方面,彼时的华控清交刚刚才一岁。尽管顶着清华名校与技术大牛的光环,但其应用能力尚没有被验证过。在这样的微妙时刻,如何破局颇考验功力。
此时,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向华控清交抛出了信任的橄榄枝。2019年5月,华控清交与海淀区政府签约,合作共建政务大数据加密融合共享平台。“政府帮助专精特新企业打开应用、提供场景,这是对企业最大的扶持,甚至比补贴资金更重要。”张旭东感慨道。
也正是在这个高起点之后,华控清交逐渐打开了格局。2019年至今,华控清交开拓了多个标杆项目,参与包括北京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北京市金融公共数据专区、北京市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建设在内的多个平台建设。与此同时,华控清交以推动建设数据流通基础设施为己任,参加了《多方安全计算金融应用技术规范》等30多个行业标准的制定。
从业务规模来看,华控清交的每一年都是新的节点。据张旭东透露,华控清交去年收入同比约增长14倍,今年的数字预计将再增长3倍以上,截至目前业务签单量亦是去年的3倍。
规避“弱者思维”
短短四年时间内,华控清交估值接近“独角兽”标准,并成为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背后既需要多方支持,也需要自身的“内功修炼”。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场景、资金与人才是重中之重。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出台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和扶持政策,很多是围绕财税、信贷、资本市场、产业链协同、市场开拓、人才支持等方面展开。
在这些方面中,张旭东认为,帮助中小企业打开场景又是最关键的。事实上,也正是最初北京市海淀区政府给予机会提供应用落地场景,华控清交才逐渐成长茁壮起来。“给企业提供应用与实验的机会,让技术有落地的出口,有产生价值的机会,这种扶持是最实实在在的扶持。”
谈及人才、资金等话题,张旭东则认为,企业应该规避“弱者思维”。“企业发展的根本是技术落地、应用落地和价值体现,脱离了这些根本都是空谈。”在他看来,当前部分企业有些本末倒置,认为只要有资金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一切,“但其实企业有了技术、应用价值落地的能力后,资金会‘堆’在门口。”
事实上,一路顺风顺水、业务高速成长的华控清交,也确实充满了底气。张旭东表示,目前公司现金流不成问题。至于投融资方面,公司更看重投资机构背后的资源整合能力,资源更是投资的一部分。
例如,作为早期投资方之一,联想创投参与了华控清交Pre-B和B轮融资,同时也为华控清交带来了合作资源。据张旭东介绍,华控清交的首个隐私计算一体机便是在联想的产品基础上配置的,同时也会与联想研究院进行互动,助力联想研究院进行产品研发。
人才亦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人才是最根本的资源,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常谈常新的话题。
被誉为中国计算机界黄埔军校,“姚班”人才的金贵不言自明,在各大企业中都是炙手可热的顶级人才。不过在与大厂的PK中,华控清交吸引到了不少“姚班”学子。诚然,一方面是得自姚期智、徐葳的潜在号召力,但另一方面,华控清交所做的事也是吸引他们加入的原因。
“有的技术人才愿意去大厂,有的就喜欢我们这样的。”张旭东直言道,“对于这些人才而言,薪资本身已经不是全部的吸引力,我们只是想共同去做一些事,去做一些改变未来的事情。”
在张旭东看来,与资金、人才与场景相比,企业自身的价值与目标是内核所在,而这恰恰是最具挑战的地方。但无论如何,“弱者思维”都要不得。作为隐私保护计算的头部企业,直面挑战甚至不断去试错,也是华控清交此前已经今后漫长的命题。
“华控清交每隔半年就会内部复盘一次,自我否定、自我升华,自我意识和定位的调整。”张旭东表示,“一个不犯错的企业就不是创新企业,一个犯过许多错的企业,才有可能成功。”
(作者:杨清清 编辑:张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