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四地高新区跻身为“国家级” 多家省级高新区酝酿升级

时间:2022-06-25 08:46:54 | 来源:贝果财经

本报记者 王登海 北京报道

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克拉玛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遵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滁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除了上述4个已经被批复升级为国家级的高新区外,全国范围内还有多个高新区提出了申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目标。

“当前,国家级高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数量明显较少,因此,国家政策层面明确提出,要推动现有国家高新区加快提升发展质量的同时,要适当加强国家高新区在中西部地区布局,优化国家高新区空间布局。”业内专家表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后,必将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发展空间,能够有效提升区域创新水平,但同时对高新区管委会的管理水平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跻身国家高新区行列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先行者”和“试验田”,在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加快区域产业升级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克拉玛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遵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滁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批复显示,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后规划面积为10.9957平方公里,东至京港澳高速,南至312国道,西至石武高铁,北至北环路;克拉玛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后规划面积为60.5335平方公里,共3个区块;遵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后规划面积为6.1233平方公里,共6个区块;滁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后规划面积为10.3841平方公里,共3个区块。

批复要求,新升级的这4个国家级高新区,必须严格遵循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关规划,按规定程序履行具体用地报批手续,编制开发建设有关规划时依法开展必要的规划环评工作。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除按照职住平衡要求配建一定比例保障性住房外,严禁商业性房地产开发,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建设。

数据显示,在此次4家高新区升级之前,全国国家高新区已形成“168+1”的大格局,“1”是指苏州工业园区2007年被纳入国家高新区管理序列,但仍属于商务部主管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此次4家高新区升级后,全国的高新区达到了173家。

事实上,除了上述4个被批复升级为国家级的高新区之外,在全国范围内还有多个高新区酝酿升级为国家级,例如江苏省海安高新区、江苏省如皋高新区、广东省揭阳高新区、嘉峪关国家高新区等都提出了申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目标。

此外,还有一些省份也提出了高新区发展目标,例如河南省提出,到2025年,全省高新区总数达50家,实现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全覆盖,其中国家高新区达10家以上的目标。四川省也提出,到2025年,建成国家高新区10个,省级高新区25个,打造营业收入超万亿元高新区1个、超千亿元高新区15个以上的发展目标。

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记者统计发现,在此次升级高新区为国家级的4个省份中,河南省的国家级高新区最多,在信阳之前,已经有7家,分别为郑州、洛阳、新乡、平顶山、安阳、南阳、焦作等国家级高新区。安徽次之,滁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后,安徽省国家高新区增加至7家,总量升至全国第11位。新疆排名第三,克拉玛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外,其余3个分别为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昌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石河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而贵州省的国家级高新区数量最少,在遵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之前,贵州省只有2个国家级高新区,分别为贵阳高新区和安顺高新区。与广东、江苏、山东等省份相比较,贵州省的高新区数量明显稀少。

不仅仅贵州,就全国范围来看,国家级高新区的分布范围也极不平衡,在此次4家高新区升级之前,全国169家高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数量达到了70家,中部地区44家,西部地区39家,东北地区16家。

例如,位于西北地区的甘肃省,高新区数量也相对较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甘肃省有9家省级高新区和2家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高新区分别为兰州高新区、白银高新区。其中,白银高新区成立于2002年7月,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此后的11年,甘肃省都没有成功申报国家高新区。

为了打破这一局面,甘肃将希望寄托在了嘉峪关高新区身上,希望借国家高新区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机遇,将嘉峪关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

记者了解到,2021年3月13日,甘肃省政府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批准嘉峪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请示》,已批转至科技部。

“国家明确一个设区市原则上最多只布局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并且对新升级国家高新区在布局上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上述专家表示,政策层面也明确,要推动现有国家高新区加快提升发展质量的同时,要适当加强国家高新区在中西部地区布局,优化国家高新区空间布局,这对中西部省份申报国家级高新区来说,是难得的机会。

记者了解到,2021年,贵州省也出台了《关于推进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高新区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进一步做大,首位产业集群基本形成。综合发展质量显著提高,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成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国家高新区数量达到4家。

贵州省方面消息称,六盘水、毕节、黔西南申建国家高新区材料已报国务院,铜仁、黔南高新区正积极开展申建国家高新区工作。

高新区升级

“2003年前的国家高新区都以新建为主,2009年后的国家高新区都是由省级高新区升级而来。”上述专家介绍。

记者了解到,2009年起,中央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的工作。

2009年,科技部印发《关于发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对有优势、有特色、符合条件的省级高新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快审批,升级为国家高新区”。

此后,国内掀起了高新区升级潮。2009年3月,国务院同时批准湖南湘潭与江苏泰州两家省级高新区一同升级为国家高新区,这被喻为省级高新区升级的“首次开闸”。在此之后,共有112家省级高新区(经开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其中,2010年升级27家、2011年升级5家、2012年升级17家、2013年升级9家、2014年升级1家、2015年升级31家、2017年升级10家、2018年升级12家。

那么,为什么各地政府坚持不懈地推动升级工作?对此,业内专家指出,根据《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暂行办法》,作为国家高新区日常管理机构的开发区管委会,可以行使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所授予的省市级规划、土地、工商、税务、财政、劳动人事、项目审批、外事审批等经济管理权限和行政管理权限,这是地级市所辖县区一级政府不可比拟的优势。

“与省级高新区相比,国家级高新区不仅在财政资金、土地审批、税收优惠以及行政审批等方面优惠幅度更大,执行更加灵活,而且它还具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研发补贴、创新创业基金、扶持引进人才等相关特有的创新政策。”上述专家表示,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后,可以提升区域内人才、技术、资本的流动速度,优化当地的创新要素资源配置,吸引高新技术企业集聚,进而吸引大批量的专业供应商进入,逐步形成上下游产业链,促进产业链的细化升级,从而实现地区整体创新水平的提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