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唐俊
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的《2022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下称《白皮书》),2021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4690亿元,较2020年增长16.29%。
行业总产值中,31%来自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69%来自由卫星导航应用和服务衍生带动的关联产业。
向全球提供服务的北斗三号系统建成距今已近两年,其应用深度广度正在持续拓展。
北斗终端超过12亿台
世界上目前有四大全球定位系统,分别是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美国的GPS系统,欧洲的伽利略系统,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
日本也正在建设QZSS卫星定位系统,不过该系统只是一个增强系统,其基础还是依赖于GPS,通过QZSS卫星增强日本和亚太地区的信号。
中国北斗系统建设分为了三个阶段: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了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正式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表示,自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建成以来,北斗系统应用深度广度持续拓展,已广泛进入各行各业。当前,北斗系统在行业及大众消费领域已实现较大规模应用,在某些重点领域已是必备项目。
《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已超过12亿台/套,当然这其中绝大部分是智能手机。仅在2021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中支持北斗系统的就有3.24亿部,占当年总出货量的94.5%。
除了手机,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目前有超过780万辆道路营运车辆(货车、客车、危化车等)安装了北斗定位系统装置,超过500万辆共享单车搭载了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还有大量车载导航也支持北斗系统。
此外,北斗系统在公共安全、救灾减灾、农林牧渔、城市治理等行业领域,以及电力、水利、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已逐步形成深度和规模化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兼具时空功能,不仅提供定位,还提供授时服务。目前,金融系统和电力调控已实现北斗授时100%覆盖。
北斗带来的产业链机会
北斗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即在天上的卫星,地面段是一系列运行管理设施,用户段是各种终端产品和应用。
据北斗官网介绍,北斗系统提供的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均免费,这类似于一项基础设施。天眼查数据显示,全国企业中名称中带“北斗”二字的共有14000多家。各家公司在北斗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产品和应用,从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卫星导航和位置服务发展多年,已经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华测导航(300627.SZ)副总裁胡炜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更多是在原有GPS等系统的基础上,再加上北斗系统的信号,并没有太多新的应用领域。
有一些行业是随着科技发展才出现的新型领域,比如自动驾驶。在3G/4G网络时代,传输速率限制了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5G的到来为自动驾驶提供了传输数据的基础。而这期间,正是北斗系统迅速发展的阶段,可以为自动驾驶提供高精度定位和导航,两者相辅相成。
胡炜称,现在民用的定位装置基本都是多模,既可以接收北斗系统的信号,也可以接受GPS等其他定位系统的信号,以此来增加定位的精准度。而目前北斗市场的发展主要还是基于正常的产品更新换代,专门为了北斗系统而去购买新产品的较少。
但是在产业链上,北斗系统带来了很大的市场机会。
胡炜对界面新闻表示,在北斗系统建设之前,国内测量领域使用的都是其他三个全球定位系统,芯片也是从国外进口。到2012年北斗二号系统建成时,华测导航的产品已经开始加上北斗信号,也开始采用国产的芯片和板卡,胡炜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国产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模块销量已超过2亿片,季度出货量突破1000万片。
过去也有一些领域因为成本问题,GPS应用不太广泛,现在更广泛地使用了北斗系统,推动行业发展。
虽然名称中含有“北斗”的公司有上万家,但胡炜表示,真正从事厘米毫米级高精度定位的公司并不多。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厘米级应用高精度芯片、模块和板卡年内总出货量约120万片,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无人机、农机自动驾驶、智慧施工、测绘仪器、智能网联汽车等。
“凡是提到智慧或者智能,比如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一定需要精准的位置和空间服务。未来我们要进入智能时代,从这个维度讲,定位导航服务的市场机会非常大。”胡炜说。
《白皮书》提到,“十四五”期间,国家将大力推动北斗在能源、通信、金融、民航、铁路、水运、卫生与健康等重点行业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促进北斗在大众领域及互联网位置服务中的应用拓展,从而真正实现北斗应用服务的规模化、市场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