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用艺术创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时间:2022-07-01 11:46:00 | 来源:兵团日报
舞剧《张骞》剧照(资料图片)。张凡 提供 舞剧《张骞》剧照(资料图片)。张凡 提供

●张凡 张志英

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历时四年精心创作的大型历史题材原创舞剧《张骞》,于5月20日至30日在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剧场复演。舞剧《张骞》以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为题材,通过《授节》《守节》《传节》《使节》四幕,以精彩绝伦的舞台艺术表演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极具震撼的文化盛宴。

舞剧《张骞》用创新手段打造出了人民喜闻乐见的舞台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舞剧打破传统的平面舞台而采用异面舞台,舞台正面的弧形坡和背面的斜坡形成前后两个表达空间,并通过360度的旋转形成环形幕,带给人们以穿越时空之感。舞剧表演还建构了虚化的想象空间,舞剧第四幕妻子为救张骞,被乱箭所伤,最终倒在了胡杨林中,两人拥抱却落空的动作表现了现实与幻境两个空间。舞剧以现代手段丰富了舞台的表演形式,使得场景的转换非常流畅,立体、全方位、多视角的舞台空间大大提升了舞台表演效果。同时舞台背景选取象征丝绸之路的抽象性文化符号,象征化的符号元素高度凝练故事的历史场景,使得舞台审美具有现代审美意味。舞台灯光设计巧妙,明暗交替,紧紧贴合舞蹈表演和剧情需要进行转换,为故事情节营造出浓厚的氛围感。

舞剧《张骞》融合了芭蕾舞、古典舞和现代舞等多种舞蹈类型的技巧和风格,其舞蹈表演带有鲜明的地域风格和历史底蕴。编导在充分研究西汉史料与西域舞蹈风格的基础上,融合当代舞蹈艺术创编了既富有历史文化韵味、又具有现代气息的舞蹈形式。舞剧舞蹈形式多样,以独舞、双人舞、多人舞、群舞以及戏剧性的场面作为叙事手段来连贯故事情节。第三幕《传节》中男女群舞通过服饰和舞蹈动作展现出独特的西域风情,给观众带去强有力的视觉冲击。

舞剧《张骞》还特别重视用舞蹈语言刻画人物细腻的情感,塑造了一个个鲜活而饱满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张骞拜别母亲、与妻子离别等情节将人物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张骞与妻子离别的场景以双人舞的形式呈现,舞蹈语言饱含深情,表演者通过跑、跳、腾、跃、翻等舞蹈动作,配以生动丰富的表情,用舞蹈架构起过去和现在两个时空,往日相守的幸福时光更映衬出如今分别的痛苦。演员用高超的舞技将人物矛盾、复杂的情绪和心理一一呈现出来,将跌宕起伏的情感自然地融入舞蹈当中。

一般来说,舞剧音乐显著的特点是叙事性和抒情性,通过旋律节奏的变化和音乐色彩的搭配表现故事情节的发展。舞剧《张骞》由漫漫黄沙和西域路线图背景拉开序幕,伴着悠长低沉的音乐,将观众带入苍茫的历史时空当中。舞剧音乐的主旋律是雄浑粗犷的,凸显大气磅礴、深沉豪迈的历史感。舞剧以管弦乐为主,音乐随着剧情的变化不断变化,情节陡转间,时而高亢、时而哀婉、时而急促、时而低缓,于激昂的大乐中流淌着细腻的抒情小调。舞剧第一幕《授节》以激昂的鼓乐开篇,带给观众强烈的听觉冲击。鼓点密集急促,庄重恢宏之感扑面而来,充分展现了西汉王朝的威武气象。第一幕中寒风呼啸、狼嚎等配音,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反映了张骞一行人跋涉的艰难与危险,也为解救受困于狼群之中的匈奴公主这一情节埋下了伏笔。第三幕《传节》中“葡萄舞”“罐舞”“胡旋舞”等舞蹈表演音乐旋律节奏欢快活泼,尽显西域风情。在舞剧的结尾部分,音乐与舞剧开头音乐相呼应,与张骞手持绑着红旌穗的手杖不断跋涉的动作相契合,增强了辉煌与壮美的因素,表现出中华民族激越昂扬的生命力。

舞剧《张骞》主题深刻,意蕴深邃,以舞台艺术之美展现民族精神之美和文化交融之美。古老的丝绸之路上流传着一段段佳话与传奇,最动人的莫过于张骞持汉节出使西域。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人们依稀可见一个坚毅挺拔的身影,他在茫茫大漠中苦苦跋涉,历经十余年的沧桑岁月,终于走出了一条沟通之路、交流之道。从此,中原和西域在经贸、文化等方面实现了交流互通。

如上所述,不难发现舞剧《张骞》是对舞台艺术的一次全新的突破,体现了当代舞台艺术的审美取向。该剧深入挖掘新疆重大历史题材资源,进行艺术上的探索与创新,历时四年打磨出极具感染力的文艺精品。融舞蹈、音乐、戏剧等各种舞台元素于一体,充分表现了舞蹈语言的意象美,突出了情感表达的意境美,彰显了艺术手段的独特美。宗白华先生认为,“舞蹈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他用“舞”来概括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中国艺术当中无处不贯穿着生命律动的舞蹈精神。这种舞蹈精神显示出大气、自信的文化气质。舞剧《张骞》发掘出历史故事和人物的时代意义和价值,以创新独特的艺术手段诠释民族精神的意蕴内涵,展示出新时代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