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移动主办的2022年科技周暨移动信息产业链创新大会上,东南大学-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发布了智能超表面样机及测试系统。
智能超表面(RIS)由材料领域兴起,通过对材料特性的调控,控制信号的反射幅度、相位和极化方向,实现对电磁波传播路径和环境的改变。智能超表面在通信领域的一种应用方式为智能反射面,可部署于建筑物外立面、墙面、广告牌、交通站牌等表面,扩展覆盖范围和提升频谱效率,有望成为低成本、低功耗的网络覆盖补充或容量增强技术,是当前6G研究的热门方向之一。
东南大学-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完成了首个2.6GHz频段、电磁单元器件可调、波束方向可灵活控制的RIS样机外场测试。该样机具有32x16阵子、正负60度范围内的波束调控能力。在中国移动现网的室外测试场景下,小区边缘覆盖平均提升3~4 dB;在室外覆盖室内测试场景下,室内覆盖提升约10 dB,用户吞吐量提升至2倍左右。
中国移动研究院和东南大学深度合作,提出了RIS智能反射面三阶段的发展思路。第一阶段实现无源静态反射面,可快速部署并满足弱覆盖场景中扩展网络覆盖和补盲的需求;第二阶段实现半静态可控反射面,通过器件单元调控实现波束选择,扩展反射面波束覆盖范围、提升小区容量和速率;第三阶段实现动态智能可调反射面,通过编码算法动态跟踪用户位置、匹配信道环境,从而实现6G网络的电磁环境智能调控。其中,前两个阶段的无源静态反射面和半静态可控反射面,产品验证成熟后可考虑提前在5G网络中部署。
智能反射面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控性,但距离标准化和实际工程应用仍面临理论、器件、部署和系统技术等多方面挑战。针对易用、易部署的落地需求和网络可控制的部署需求,中国移动提出RIS应尽量实现无线、低功耗控制,摆脱有线连接约束,提升部署灵活度。
下一步,联合研发团队将依托东南大学-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携手更多产业伙伴,深度攻关解决智能超表面理论、关键技术及工程化问题,牵引智能超表面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携手共创“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美好6G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