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刘法官,这批猪肉不仅卖出去了,而且价钱卖的也挺好,这下公司有救了”,7月6日下午刚一上班,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刘赛法官就接到了申请执行人甲公司代理人的电话。此时,距离变卖公告上拍仅耗时23天。
这起执行案件的起因还得从两年前说起:2020年10月,乙公司与甲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约定由乙公司购买西班牙进口的“精修真空三号肉”,单价每吨3.7万元,总重量约26吨,总价92.5万元。合同签订后,乙公司支付25万元,甲公司也依约从西班牙进口冷冻猪肉,在12月办理了货物清关手续。谁知,由于肉价大幅下降,乙公司拒绝按约定付款提货。这批进口猪肉从2021年1月起便无奈地存放在宁波一物流公司冷库中。事后,乙公司向海淀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销售合同已解除,甲公司双倍返还定金、货款等。甲公司也提出反诉,要求乙公司支付剩余货款、违约金及存储费。海淀法院经审理,判决乙公司向甲公司支付货款67.5万元及违约金46250元。由于乙公司未履行生效判决,甲公司于2022年向海淀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
承办这起执行案件后,刘赛迅速对被执行人乙公司的财产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乙公司名下无银行存款等可供直接处置的财产。经过查阅卷宗,刘赛发现涉诉的猪肉可能仍在当地冷库保存。刘赛随即向申请执行人甲公司的代理律师沟通,确定了涉诉的猪肉仍被进口代理商存放在宁波市某冷冻仓库中的事实。刘赛第一时间向被执行人乙公司送达查封裁定书,并通知该冷库保管好被查封的猪肉。
考虑到处置的财产为冷冻猪肉,属于生鲜类财产,难以长期间保存。而且,法院也缺乏保管此类财产的场所和条件。为防止猪肉因变质腐烂而减损市场价值,法院需尽快处置这批猪肉。正值北京疫情防控的关键时间,刘赛通过电话、短信等线上方式与双方当事人进行了数十次沟通,最终双方当事人对猪肉的市场价格达成一致,约定1.9万元/吨的价格起售。
为尽快变现以最大程度地维护双方企业的合法权益,法院决定通过变卖的方式进行司法处置。本次变卖共有两人报名,经过十四次出价、13次延时,最终于7月6日中午13时48分由买受人江先生以最高价544526.33元的价格竞得这批猪肉。此次变卖的成交价比起拍价高出62400元,交易价格在竞争中得到最大化,当事人特别是甲公司的利益因此得到更好地保证,极大地挽回了甲公司的损失。而且,由于乙公司经营状况不佳,此次法院能够溢价出售猪肉,也对乙公司偿还剩余货款以彻底清偿本案债务起到积极作用。
变卖结束后,海淀法院法官刘赛一方面立即通知甲公司来办理领取猪肉的变卖款的手续,希望这笔流动资金能帮助甲公司尽快度过经营难关。另一方面,刘赛督促乙公司积极筹措资金偿还剩余货款。经过协商,甲乙双方对未偿还的货款已达成初步和解方案。
海淀法院将继续以“智慧执行”作为推动“切实解决执行难”的重要支撑,建立以“云管理、云流转、云外勤、云交流”为核心的财产“云处置”新模式,进一步缩短财产处置的周期,进一步增强为企业输血的能力,进一步为企业良好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本案中,刘赛通过变卖的形式高效处置被查封的猪肉,从变卖公告上拍到最后成交仅耗时23天,极大地缩短了猪肉变现时间,最大程度地帮助甲、乙双方挽回损失。海淀法院在拍卖成交后5天内就为买受人办好了成交确认的手续,这批猪肉已于7月12日交付买受人。针对近期生猪价格不理性波动的市场情况,海淀法院主动延伸司法职能,通过司法变卖的方式将26吨左右的猪肉迅速投入销售市场,对维护猪肉市场平稳运行、改善猪肉供需平衡起到积极作用,为维护猪肉正常市场秩序,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提供司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