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五行
出品 / 节点财经
随着各大厂商不断深入推进智能家居战略,整个行业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
业内可分为科技公司、家电巨头以及新势力三股力量。相比前两者的树大根深,以欧瑞博为代表的新势力,不仅要探索商业模式,也要找到差异化竞争的优势。
尽管这些问题对所有企业都一视同仁,但科技企业和家电巨头尚有退路,而新势力只有一个方向可走,堪称行业内的孤勇者。
欧瑞博很清楚,只有构筑起一条稳固的护城河,才能让自己笑到最后。近几年,欧瑞博的发展方向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开始将C端市场和底层操作系统视为新的突破口,同时还开启了上市辅导。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智能家居行业,大浪淘沙已经开始,“孤勇者”欧瑞博能否笑到最后?
/ 01 /
没人找到智能家居行业的α
7月4日,华为举办了备受瞩目的夏季新品发布会。在这场发布会上,华为发布了多个新品,既有手机业务的余晖“华为nova10”,也有整场发布会的流量担当“问界M7”。
但是,在发布这些产品的同时,华为在发布会上还重点推介了另一个被寄予厚望的产品-智能家居2.0。华为智能家居2.0的卖点有两个:空间交互体验、后装解决方案。其中,后装方案分为两室两厅和三室两厅两个规格,起售价分别为19999元、39999元。
从2020年底首次发布智能家居ALL IN ONE解决方案算起,华为进入智能家居市场已经有2年左右的时间。这次的2.0版本延续了1.0版本在交互方面的优势,并做了进一步优化。
除华为外,还有很多企业都已经入局智能家居行业,其中大体可分为三类。
一是以华为、小米、百度为代表的科技企业;二是以美的、海尔、格力为代表的家电巨头;三是以欧瑞博为代表的新势力。
这个情况是不是有些熟悉?当下火热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也是这样的局面,传统势力与新势力交织,也不乏跨界巨头。而两个行业的底层支撑逻辑,也是相似的。
新能源行业就不再赘述。据IDC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超过2.2亿台,同比增长9.2%。
这其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虽然 2021年的增长没有达到2020年的两位数,但出货量显示,智能家居的升级是2021年的主要增长动力。这意味着行业的发展在加速。
对比疫情前的数据也可以印证这一点。2017年,市场出货量刚过亿,2019年破2亿,增长十分迅速。IDC 预计,2022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将同比增长 17.1%,移动量超过 2.6 亿台。到2025年,智能家居总出货量将接近5.4亿台,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将成为市场增长的重要引擎。
智能家居的市场规模虽然小于新能源市场,但2022年仍有6515.6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是个不可忽视的大蛋糕。
不过,相比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渗透率在4月已经达到了25.3%的水平,智能家居行业的渗透率实在是太低。IDC预计,即便是到了2022年底,行业的渗透率也仅能达到2%。
由此,我们可以倒推出行业的现状:谁也没有找到能够破局的α。也就是说,三股力量目前都处于探索期,它们都没能做到对症下药。
目前,三股力量的发力方向完成了从单品向整体解决方案的过渡。两个模式的侧重点不同,这也体现了企业发展逻辑的变化。
起初,三股力量都围绕智能家居单品做文章。以小米为例,生态链中跑出了多个垂直品牌头部企业,如扫地机器人行业的石头科技。通过石头科技的产品,小米可以抢占用户的清洁场景。
但是,对单一场景的发力,不管是对企业还是对用户来说,都只涉及了智能家居中的一个点。但无论是厂商讲的故事,还是实际体验,由单品的“点”汇集成整体的“面”才是智能家居的理想状态。
行业目前的问题是,对“面”的发力时间已经不短,海尔早在2015年就开始探索,科技企业中的华为、小米,以及新势力中的欧瑞博,也都在从“点”转向“面”。但行业目前的渗透率仍偏低。这说明,哪怕理论上“面”模式是正确的,它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成的,需要长期的坚持去试错。
/ 02 /
欧瑞博入局,卷入“三国杀”
2022年,智能家居行业又出现了新的变量,一些前沿技术被“下放”到行业中,引发了新一轮“军备竞赛”。
在今年7月,半导体巨头英飞凌将XENSIV毫米波雷达芯片应用到了智能家居行业中。这在业内是首创,毫米波雷达的加入大大提高了智能家居设备的人体感知能力。
不过,这场游戏的主要角色,依然是科技企业、家电巨头、新势力三股力量。英飞凌选择了和Aqara绿米合作,推出搭载XENSIV毫米波雷达芯片的智能家居人体存在解决方案。后者是小米生态链的一员,专注智能家居研发。
还有一个不得不注意的现象是,不管是跨界入局的科技企业,还是新势力,都或多或少地开发了智能家居单品。
小米和华为自不必说,二者早就从手机延伸到了IoT领域。作为新势力的欧瑞博,也有自己的单品。
欧瑞博成立于2011年,起初做的不是智能家居,而是生产和销售电脑诊断卡。在这一领域赚到第一桶金(约几百万元)后,创始人王雄辉观察到了智能家居行业的需求。
当时,已经有其他企业在做智能家居,而欧瑞博的切入点则有别于其他企业。王雄辉选择将电源开关作为切入口,而其他企业都选择了电工照明。王雄辉选的理由是,希望选择一款使用率高频次、成本低、用量大的产品。2018年,欧瑞博又推出了首款超级智能开关MixPad,此后的发展方向从单品过渡到整体解决方案。
今年1月,欧瑞博又拿到了腾讯、华兴新经济基金等机构的10亿元投资。目前,欧瑞博已完成了六轮融资,正处于上市辅导阶段。
三股力量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定位:有人致力于做技术赋能者,有人想技术、产品红利通吃。
其中,华为是技术赋能者的代表。概括来说,华为做智能家居的逻辑与它做在智能汽车的逻辑是相似的,通过对合作伙伴(家电企业)开放技术能力,达成覆盖智能家居行业的目标。
小米则是通吃的代表,生态链企业的单品和小米自己的底层操作系统,构成了小米系智能家居生态。
美的等家电巨头则兼顾了小米和华为的模式,一边与科技企业合作,一边推广自己的生态。
去年10月,美的走出了单品到整体方案的过渡,推出了自己的智慧家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欧瑞博则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路-既做技术赋能者,也想吃下渠道红利。技术赋能者的体现是公司自研了的“HomeAI OS”,渠道红利指的是相比华为和小米,欧瑞博深度绑定了房企。
三股力量虽然都完成了过渡,但各自的模式却不同,这也决定了在智能家居的渗透率仍不高的情况下,“三国杀”将是行业的常态。
/ 03 /
欧瑞博的宝剑够锋利吗?
参照手机行业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过渡历程,掌握底层系统、底层技术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会更强,往往会笑到最后,而这条路也是最难走的一条路。
身处其中的欧瑞博,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不过,欧瑞博的竞争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由于智能家居市场当前的环境依赖于前装市场,所以欧瑞博绑定房企的策略,起到了积极作用。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1年,欧瑞博的市占率达到14.1%,位列市场第一。
这个成绩,得益于渠道上深度绑定房企,成为房企的智能家居独家供应商。据欧瑞博官网显示,公司已与多家百强房企达成了合作,如万科、融创等,吃下了超20亿地产独家采购订单,批量落地320个智慧地产项目。
绑定房企的方式,让欧瑞博撬动了工程端的规模,也是它目前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这种策略也让公司的发展受制于上游房地产行业的表现。
两个可以参考的案例是,恒大暴雷后,老板电器在2021年计提了约6.6亿元的坏账。金螳螂则在2021年亏损了49.50亿元,其主要原因也是与恒大暴雷有关。
当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导致房企发展放缓后,欧瑞博也将反受制约。欧瑞博在与房企深度合作时,恒大也是其中的关键客户,它还曾在2019年拿到了恒大的投资。目前,公司官网中已经看不到恒大的名字了。
欧瑞博的策略是,将过去由房企撑起来的增量,转移至C端市场,由C端市场充当对冲风险的角色。2020年,欧瑞博推出了“繁星计划”,宣布将在3年内开1万家线下体验店。
与此相比,欧瑞博的自研系统“HomeAI OS”,有着接替渠道策略,成为公司新的核心竞争力的潜力。
此前,业内普遍采用安卓系统,但它的安全性较差、支持性也较弱。这其实和手机行业的情况是类似的。iOS的封闭生态拥有更好的安全性,安卓的开源先天就存在安全缺陷。而智能家居系统涉及到门锁、摄像头等高度隐私的场景,安卓的缺点很是刺眼。
虽然安卓13也加强对了智能家居场景的支持,兼容Matter协议,但它终究不是专用型OS,通用型OS的身份让它很难做到较好的支持多场景。欧瑞博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才重新开发了一套智能家居行业的专用系统“HomeAI OS”。
这背后的逻辑可以参照苹果自研iOS,iOS和硬件的搭配带动了苹果产品体验的提升,从而增强了品牌的竞争力。华为通过强大的ICT技术,赋能手机、云计算、汽车行业的逻辑也是相似的。一旦形成势能,其竞争力不可想象。
生活中,王雄辉喜欢看电影,一些佳作他会看10遍,最喜欢的导演是徐克。电影业内有一个说法,要拿奖找王家卫,要票房找王晶。在商业和艺术的平衡上,徐克做得最好。
作为新势力代表的欧瑞博,是行业三股力量中资历最浅的,虽然找到了差异化竞争的道路,但留给这位孤勇者的道路注定不平坦,它能否笑到最后,让我们拭目以待。
节点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节点财经不对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