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年轻人来说,夏天必备的三大件是:空调、西瓜和冰饮料。
如今,在饮料里头还得加上凉茶。
前不久,可口可乐首次跨界推出凉茶饮品“夏枯草”,价格比和其正、王老吉、加多宝等国产品牌贵不少。
在商业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主动”,只有利益在驱动。当可口可乐也跨界到凉茶,说明凉茶行业又迎来了新的市场机遇。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过去,凉茶一直被当作是传统行业,被贴上“老字号”标签,仿佛跟年轻人绝缘。近些年,随着新式茶饮的发展,不断用更多元的产品和场景,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给草本植物饮料安上了新的发展引擎。作为功能性植物饮料的凉茶,也迎来了市场格局重塑、行业扩容的新机遇。
近两年,不断进行创新与探索的和其正,或许可以给凉茶行业的发展一点启发。凉茶进入3.0时代
各种迹象表明,凉茶行业仍有着不错的市场增速。
英敏特茶饮料报告显示,2021年亚洲即饮凉茶的销售额预计达到22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9.7%。另外跟2021年相比,2022年的即饮凉茶高频消费者(即每周至少饮用几次的消费者)增加了12%。凉茶的销售额和消费频次都在增加,市场动能在提速。
伴随着市场增长,凉茶行业已经从1.0和2.0时代,进入了3.0时代。
凉茶早期流行于粤港澳等南方地区,是当地人根据中药原料研制出的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的饮料。上世纪,广东出现大量的凉茶铺子,需要长时间熬制且口味大同小异,消费主力大多为中老年人。这是传统的1.0时代。
随着新世纪到来,和其正、王老吉、加多宝等品牌纷纷诞生,凉茶行业进入2.0时代。
更标准化和系统化的凉茶品牌,相对传统的凉茶铺子更具市场竞争力。他们开启“即饮”的新阶段,并将市场覆盖面铺向全国,凉茶开始被更多年轻人接受。
不过,在凉茶2.0时代,消费者开始讲究多元化口味、无糖或低糖的健康成分以及消费场景的丰富度。而凉茶产品的口味和消费场景仍相当单一,在年轻群体的渗透上遇到瓶颈。
近两年,凉茶行业进入3.0时代。凉茶品牌开始用创新来拓宽产品边界,满足年轻消费者在口感、成分、消费场景上的新需求,打破他们的固有印象。
能看到,最近一些凉茶品牌瞄准年轻人,推出创新型的新品。例如和其正推出的新产品萂茶,就是一款典型的“打破边界型”的创新产品。
在成分上,萂茶开拓性地在凉茶中加入“花+茶”。并且,加入的“花”都是年轻人喜爱的洛神花、栀子等流行花卉元素。这不仅符合年轻人多元化的口味,还创造出更加轻盈、清爽的口感。
在工艺方面,萂茶依托着和其正黄金2小时的“现熬萃取”专利技术,保证了品质和功能性。
另外与传统凉茶不同的是,萂茶推出了两款产品——栀子乌龙茶和洛神花红茶,满足年轻人“日常轻养生”的需求。能明显看到,创新成为了“萂茶”的“底料”。
打造过多个成功产品的段永平,总结过要:
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
对于萂茶来说,做对的事情就是踩准了时间点。萂茶踩准了凉茶3.0时代的转折点,即顺应行业趋势,面向年轻人,在产品里融入了多元化和场景化的元素。
那么具体来看,萂茶是怎么利用多元化和场景化,把事情做对的呢?
《一点财经》认为,它在眼下的节点上,抓准了一个消费群体和两个消费场景。一个消费群体即年轻人;两个消费场景即毕业季和养生潮。
一个群体:年轻人是最活跃、最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消费群体。很多成功品牌的打造,都是以年轻人为初始的原点人群。比如,在可乐市场,百事的成功,也是源于差异化切割了年轻消费群体。
两个场景之一,即是毕业季。现在正处在毕业季,很多毕业生在何炅的那首《栀子花开》里挥手告别。而萂茶里也加入了栀子,配合着《栀子花开》,在毕业季更容易创造出消费场景。
另外,萂茶还切入了年轻人的日常轻养生场景。
由于工作繁忙、时常熬夜,不少年轻人的养生观念不断提升。啤酒加枸杞,成为他们独特的生活需求。疫情之后,年轻人的养生观念进一步加强。清热祛火等功能性茶饮,成为他们满足养生需求的必需品。
而萂茶系列低糖、解暑祛火的功效,正好满足了年轻人的养生需求,创造了新的消费场景。
在多元化和场景化上,萂茶真正创新性地把事情做对了。
“破界者”和其正
詹姆斯·卡斯的著作《有限与无限的游戏》,深受王兴等互联网大佬的喜爱。书中传递出这样一种观点:
有限的游戏在边界内玩,其目的在于赢得胜利。无限游戏却是探索改变边界本身,旨在让游戏永远进行下去。
品牌要保持持续增长,不能短视的只为了暂时的胜利,而是应该为行业的持续向前贡献力量。行业向上了,品牌自然也能拿到红利。明白了这一点,品牌就要把经营当做无限游戏,改变边界本身。
和其正最近的战略调整,显露出它在拓宽边界上的核心能力以及为行业贡献的向上的力量。
前不久,和其正在内部邮件宣布:年轻化、创新,品质成为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三大战略是互为一体的,即年轻化是方向,创新是发展动力,品质是根基。
《一点财经》观察到,和其正新战略的调整,正是“边界理论”在凉茶行业的优质落地样本。同时,也为3.0时代凉茶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凉茶3.0时代,消费人群迈向年轻化已经是重要趋势。因为在整个饮料市场,年轻人已经是主力消费群体,尤其是出生于1995年~2009年之间的Z世代。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Z世代人群超2.6亿人。虽然他们只占总人口的19%,但饮料消费人群占比非常高。尼尔森IQ研究数据显示,Z世代食品及饮料中重度消费者的占比均超过九成。
在Z世代消费的饮料品类中,去年付费增多的TOP 3分别是低脂低卡低糖类、有机天然无添加以及健康养生。
这些产品的特点,跟和其正所在的凉茶行业保持深度契合。
除了消费人群占比,Z世代在饮料上的消费能力和潜力也非常大。
据第三方机构估算,2021年Z世代群体撬动消费支出高达5万亿元。另外,尼尔森IQ表示近半数的Z世代,在2021年计划增加在食品饮料方面的花费。
得年轻人即得天下,已经是饮料行业的共识。对于和其正所在的凉茶行业来说,这是一场关键战役。
那么,凉茶品牌应该如何年轻化呢?在和其正这里,创新和品质成为贴近年轻人的重要法宝。
和其正从2007年诞生到现在,已经在凉茶行业经营15年。行业虽然在期间出现波动,但和其正凭借在行业里积累的洞察和经验,一直稳居行业前三。
和其正持续进行创新,凝聚在一个个创新产品上。比如,从即饮凉茶领域的“首创瓶装凉茶”,到推出以“无磷酸气泡”为独特工艺的气泡凉茶,再到如今的低糖、“花+茶+凉茶”的萂茶,和其正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创新性的革命性产品。
颠覆性创新,持续突破边界,保证了和其正产品的差异化和品质,从而实现近距离地跟年轻人对话。从行业角度来看,不仅打破了消费者对传统凉茶的固有印象,也拓宽了行业的边界。
和其正,配得上“凉茶产业创新家”的名号。破界,重洗格局
正所谓不破不立。
当边界被打破时,往往意味着新的机会。
聚焦到凉茶行业,当边界被不断打破时,和其正这样的凉茶品牌其实面临着两个机会:
其一是市场空间扩大,能挖掘的增量提升;其二是行业洗牌加速,格局将得到重塑。
格局重塑的背后,是因为在行业以拓宽边界为主要推动力的形势下,品牌的竞争逻辑已经发生变化。
此前在凉茶行业里,经常有人调侃老大和老二打架、和其正这个“老三”被忽略了。事实上,那是因为行业头部基本只有这三大选手。老大和老二打架,市场焦点容易聚集在前两者,资源也会流向他们,反而忽略了第三者。
然而,现在行业的“天”变了,竞争逻辑也变了。
一方面,连可口可乐这样的外来者都在入局了,凉茶行业的焦点不会只聚焦在前两位。市场焦点分散时,会导致老三更容易实现追赶。
另一方面,拓宽边界成为驱动行业的增长引擎,创新才是企业的发展动力,仅靠品类内部“打架”是无法获得更多关注的。
此时,所有选手其实都是在跟边界“打架”,都是站在“创新”的同一起跑线上。谁能不断突破边界,谁就能跑得更快、更远,从而坐稳行业头部位置。
目前来看,和其正在创新上展现出充足的竞争力。这也让外界有理由相信其在这一轮格局重塑中,占据有利位置。当然,格局重塑并非短时间内就能形成的。和其正要想最终实现反超,需要满足两个必要条件:
战略定力和长期主义。
《一点财经》观察到,饮料行业有两个特性:
一个是消费者需求变化快,需要品牌反应迅速以及保持定力。
行业里一夜爆红,又昙花一现的品牌不在少数。它们大多在前期敏锐地捕捉到了消费者的细微需求,并用创新产品满足了需求从而实现短期繁荣。然而,它们又在很快繁荣当中迷失了双眼或者扰乱了心智,没有保持创新上的定力,最终消失在公众视野。
和其正要想持续在格局重塑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保持在创新上的定力。
饮料行业的另一个特点是“永远是刚需”。
中国饮料大王宗庆后曾说过,饮料行业不过时,永远是朝阳产业。
许多行业都会随着经济周期的起伏而波动,但饮料行业因为是刚需而几乎没有弹性,很少出现较大波动,是一个产品生命周期较长的行业。再加上相对较高的利润率,饮料行业一直是块香饽饽,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正因为产品生命周期较长,饮料品牌相当于进入了一场马拉松,一方面需要应对路上的各种突发情况,另一方面需要长期主义的耐力。
和其正现在面临着格局重塑的机会,同样需要保持长期主义的战略耐力,这是其实现赶超的必要条件。
能够看到,和其正已经展露出这方面的特质。
一位和其正的研发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因为要坚持在线萃取工艺,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要同时管理6个工厂。现在要管理全国的18个工厂,这比其他公司管理一个浓缩汁工厂难度要大得多,但是也是这样的坚持,让和其正的品质能够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品牌整体的长期主义和战略耐力,正是由品牌的匠心精神支撑起来的。
这也是品牌常青的秘诀。结语
凉茶行业里的品牌竞争,最终获益的还是消费者。
最近,各地进入“烧烤”模式,炎炎夏日让许多人爱上了清热又解暑,健康又养生的凉茶。
在这些场景里,开始更多地出现了和其正的身影。
它用实际行动证明,创新才能被消费者接受。它也给行业透露一个信号,即突破边界是品牌永葆青春活力的良药,也是保持竞争力的利器。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