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加快重点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助力行业低碳发展

时间:2022-09-08 10:49:15 | 来源:媒体滚动

多年来,信息通信业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绿色技术应用、用能结构转型等,成绩斐然。新一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成为抗击疫情、支撑复工复产的重要保障,其能源消耗也逐渐受到行业及社会关注。信息通信业能耗呈现在经济社会中占比小、增速快的显著特点。因此,持续推动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刻不容缓。持续推动重点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节能减碳

据我国相关部门统计,近年来国内信息通信业耗电量占全社会总耗电量比例不断提升,且随着信息应用高速增长及5G网络大规模商用,耗电比例将持续提升,我国信息通信业绿色低碳发展面临挑战,未来需要从几方面推动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节能减碳。

一是强化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我国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近五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30%,以标准机架功率2.5kW统计,截至2022年6月,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达到590万架,未来将进一步扩大,能耗将持续快速增长。因此,数据中心应从用能结构转型、节能低碳技术应用、能源资源综合利用、高效设备应用及绿色运营管理等方面蓄力,打造新型绿色数据中心。

通过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应用节能低碳技术、推动资源回收再利用、建立绿色运营管理体系等手段推动新型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在数据中心主设备层面,大力推动虚拟化、云化IT资源,加强面向代码的软件能耗优化、提高算法效率,进而提升设备能效。同时,通过云边协同节能设计等,挖掘业务层降碳潜力。在数据中心配套设施层面,鼓励采用液体冷却及自然冷源技术,大幅降低制冷设备及系统能耗;推广高压直流供电、高效交流不间断电源、一路市电直供一路保障电源等技术,充分释放供电系统减碳潜能。

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借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控制各类网络设备、供能设备、制冷设备、储能设备及新能源设备,实时动态检测工作状态。将海量设施运行数据进行获取、处理、分析、优化,为能源调度、故障处理、需求侧响应、日常运维协作提供基础,在保障安全可持续运行的同时,将绿色节能持续优化,深入提高数据中心整体运行效率。

二是持续推动通信基站低碳转型。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196.8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75亿户,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我国5G商用以来,网络建设持续推进,已开通5G基站数量占全球5G基站总数的60%以上。但不可否认,能耗大幅增长的隐忧随之而来。因此,移动通信基站低碳转型势在必行。

首先,可优先利用绿色能源。通信基站具有数量多、单站容量小、分布广等特点,结合基站所在区域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情况及基站建设成本,综合考虑绿色用能方案,推动基站用能结构转型。行业内目前提出的多能源输入多电压输出一体化能源系统、基站叠光系统、优先利用太阳能的嵌入式光伏系统等方案均可有效促进基站绿色低碳用能。

其次,应用基站节能技术。针对基站主设备,推动硬件层面利用高效能芯片及新材料,同步加强智能符号静默、通道静默、软件层智能控制综合节能等技术应用。针对供电设备及系统,重点推广5G 一体化电源等小型设备,进一步提升电源效率。

最后,推动基站共建共享。在信息通信基础设施领域,深入推进管道、杆路、光缆、机房等网络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共维,充分利用已有各类资源,提高基础设施使用效率。同时,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与其他行业,如交通、电力等资源实现双向开放共享,鼓励应用智慧灯杆、一体化能源柜等,提高全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

三是打造通信机房减碳重构模式。通信机房是信息通信行业重点用能设施之一,其绿色化发展对行业节能低碳发展影响重大,因此相关技术应用及系统改造等需求较多。

推动大型传统机房绿色化重构。强化传统通信机房数据中心化改造,包括优化机房气流组织,缩短送风距离,加快推广机房冷热通道隔离、微模块、整机柜服务器、余热回收利用等。在满足业务安全需求的前提下,加快推广不同供电保障等级的节能技术方案、更高电压供电方案等,并大力推动机房通信主设备更新换代及能效在线监测。

推进中小型机房柜式、杆式布局。推广机房机柜一体化集成技术,加强对新风、热交换、热管技术等自然冷源的利用,积极开展机房能效实时监测管理。结合业务需求,充分利用现有机房资源,统筹布局边缘数据中心及边缘节点。

大力推动信息通信技术跨领域协同减碳

全球电子可持续发展推进协会发布的《SMARTer2030》报告显示,未来十年内数字技术有望通过赋能其他行业使全球碳排放减少20%。世界经济论坛(WEF)预测,2030年,各行各业受益于信息通信技术所减少的碳排放量达121亿吨,相当于信息通信业自身排放量的10倍。国内层面,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相关研究,至2030年,数字技术将赋能高耗能行业减碳12%~22%。因此,全行业迫切需要释放ICT技术对各垂直行业的赋能减碳潜能,从源头减碳、过程降碳和碳排放管理三方面协同推进。

一是数字技术助力供能端,提升化石能源生产效率及绿色能源比例。对于传统化石能源,可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生产数据采集、传输,同时通过数字建模,实现智能分析及优化,提升传统化石能源生产效率,降低单位能耗及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准确预测可再生能源变化,精确控制设备状态,提升绿色能源应用比例,促进能源结构转型升级。

二是数字技术赋能用能端,提升能源资源使用效率及降低环境影响。在工业制造领域,包括高耗能设备动态智能化控制、生产工艺数字化、能源资源及运维管理综合协同节能、平台化管理产业链供应链高度协同、需求侧响应等,全面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助力节能降本增效。交通运输领域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可通过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等,推动电气化发展。通过智能网联汽车,推动交通工具能效提升、车路协同及智慧交通优化交通路网运行,助力全面降碳。

三是数字技术推动碳排放智能化管理,保障节能减碳工作落到实处。在能源供给侧源头减碳及使用过程中节能降碳,虽能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大多数情况下仍无法实现净零排放。因此,需要借助数字技术搭建碳排放管理平台,健全碳排放管理体系,强化能源消耗、碳排放数据的规范性有效性,加强行业与企业的运行成本控制,提高环保效益,全方位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