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独家揭秘北京首批项目|银河证券:数币在证券行业的应用值得期待

时间:2022-09-15 13:46:42 | 来源:新京报

虎年春节前夕,北京对外披露了数字人民币冬奥试点正式启动一周年以来,这座“双奥之城”消费、民生、智慧政务等场景下数字人民币的应用情况。同样在去年,另一项试点工作也因在购买场外理财产品时出现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应用场景而备受关注。

2021年2月,中国证监会部署在北京率先开展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工作。因“肩负”促进中国资本市场数字化转型、完善资本市场金融科技监管机制的任务,试点工作也被业界和媒体称为“证监会版‘监管沙箱’”。经过项目征集遴选、专家评审、专业评估、社会公示等工作,2021年12月30日,北京地区首批项目迎来了正式“入箱”的高光时刻。

2022年中秋刚过,为全面展现首批项目特点,同时也对北京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工作进行回顾、展望,北京证监局、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共同组成的“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北京)专项工作组”(即“北京工作组”)与新京报贝壳财经联合推出了“独家揭秘北京首批项目”专题。

“证券行业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创新试点”为银河证券牵头,联合工商银行进行申报。这是北京地区首批项目中唯一涉及数字人民币,同时也是全国范围内首个数字人民币涉足证券行业的试点应用。

技术之外,这一项目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应用场景和账户类型。公示表显示,银河证券在方案中设计了“数字人民币购买付费金融服务”(即场景一)、“三方存管体系下数字人民币投资场外理财产品”(即场景二)及“数字理财钱包体系下数字人民币投资场外理财产品”(即场景三)三种证券行业应用场景。

“虽然看起来差不多,场景二与场景三的体系下都是在购买场外理财产品时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但是两者间的逻辑以及后台处理差别,还是比较大的。”银河证券党委委员、执委会委员、副总裁、首席信息官罗黎明全程参与了项目的申报、评审答辩等阶段,其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围绕财富管理体系打造数字生态智能化、个性化,为银河证券近年来投入的重点。

递进式落地,数字人民币体系需要有生态

在证券行业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创新试点中,场景二与场景三的创新都涉及“场外理财”概念。据银河证券项目团队介绍,所谓“场”即指交易所。“场外”指不在交易所,而是在银行、证券公司、第三方理财平台或基金公司直销平台进行交易。目前,大部分基金、银行理财等产品都属于场外理财产品。例如,余额宝货币基金活期理财就属于场外理财一类产品。

而场外理财投资标的范围,罗黎明表示,本次银河证券的“证券行业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创新试点”主要从数字人民币生态层面考虑。

“首先,我们认为数字人民币蓬勃发展,必须要有生态。支付只是一个‘点’,要形成的是一个‘圈’。”这成为罗黎明和项目团队考虑的第一要素。银河证券目前把本次试点标的产品 “锁定”为公募基金以及银河证券收益凭证等场外理财产品。

从公示表披露的业务规模来看,目前银河证券的证券经纪客户累计近1300万户,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庞大的客户基础。但是由于数字人民币处于试点阶段,仅对试点城市开放,用户规模、数字人民币规模均未完全放开,因此银河证券项目中所提供的方案,将根据数字人民币推广情况,逐步开展业务。

虽然采取递进式的实现方式,但罗黎明表示,“在我们财富管理体系里,希望让投资者通过数字人民币参与资本市场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资本市场带来的增量收益。”

“三方存管体系”与“数字理财钱包体系”下数字人民币购买场外理财产品区别在哪?

“方案设计难度比较大。”回忆起北京试点工作整个申报过程,罗黎明如是说。

事实上,关于在证券行业应用数字人民币,起初银河证券和六家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都谈过构想,但最终达成合作意向的是工商银行。

“我们公司内部去年3月时成立了数字货币行业应用创新工作小组,当月底就和工商银行进行了第一次交流。确认双方意向后,2021年6月初开始集中办公,7月份提交方案。”在罗黎明印象中,时间成为一大挑战,银河证券项目组的工作节奏非常紧张。

对于项目进展阶段,罗黎明介绍,“场景一,使用数字人民币购买付费金融服务,已经在2021年5月上线,这也使得银何证券成为证券行业第一家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的公司。场景二和场景三目前正在开发实施中,但已具备上线条件。等收到批复函后发布。”

虽然看起来差不多,场景二“三方存管体系下数字人民币投资场外理财产品”与场景三“数字理财钱包体系下数字人民币投资场外理财产品”都是在购买场外理财产品过程中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但是两者间的逻辑以及银河证券后台技术处理的差别,还是比较大。

据银河证券项目组介绍,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简称“三方存管”),主要指证券公司将投资者的交易结算资金(俗称保证金)独立于自有资金,交由商业银行以每个客户名义单独立户进行管理。商业银行作为独立第三方,为证券公司客户建立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明细账,通过银证转账实现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定向划转,对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进行监管,并对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总额与明细账进行账务核对,以监控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安全。

在场景二,存量客户资金账户绑定数字人民币钱包,购买场外理财产品时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而场景三是银河证券为已拥有二类及以上数字人民币钱包的客户开立、可在购买场外理财产品时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的账户。

“数字理财钱包体系下的创新之处在于,客户不必开立三方存管账户,只要关联好数字人民币钱包,每次在银河证券App投资场外理财产品时,都用这个关联好的数字人民币钱包支付。即场景三之下是不涉及三方存管的账户体系。”罗黎明解释道。

实际上,场景三的创新也是银河证券项目团队一番用心。“对于投资者现阶段的感受,可能场景二就可以。但场景三的创新,将有助于打造我们未来以数字理财钱包为基础的财富管理体系,更好地为投资者服务。场景三体系给我们后台技术带来比较大的变化,挑战也比较大。”罗黎明坦言。

对话

新京报贝壳财经:银河证券为何会申报“证券行业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创新试点”?这个项目本身对行业和监管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罗黎明:从国家战略方向来讲,资本市场是国家的大战略,数字人民币也是,这两个战略不可能相互隔离。在证券行业推广数字人民币,顺应了国家战略布局和支付市场的变化。

项目答辩的时候,我说过,“证券行业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创新试点”是今天的创新、明天的任务。而且这个“任务”指向的是资本市场全行业,不单是银河证券。我国的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构建,与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是能够结合在一起的。

另外,数字人民币是适配数字经济的新型金融基础设施,因其具有“不可篡改”“可追踪”“支付即结算”等特性,我们的“证券行业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创新试点”受到关注。

首先,在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巩固结算安全方面,我们利用数字人民币“不可篡改”的特性,通过智能合约承载交易,限制支付和交易中的资金流向、时效等要素,确保支付和交易订单的时效性和不可抵赖性,满足支付和交易中的资金流转安全、可控、可追溯等要求,强化合规风险,增强监管能力,确保客户资金安全。运营机构同时也起到了监管资金流向的作用,进一步降低了结算风险。

其次,在加强反洗钱监控,升级监管手段方面,现行监管体系下,券商、银行等各参与方因业务独立、数据隔离等原因,导致客户静态信息不一致、动态信息不完整,使得单一金融机构的监测链条不完整,在识别分析大额和可疑交易方面存在困难。我们利用数字人民币“可追踪”的特性,以数字人民币反洗钱管理为落脚点,可填补现有监测链条的信息缺口,筑起反洗钱风险管理的重要屏障,进一步完善洗钱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反洗钱监控工作的有效性。

再次,在优化业务模式,提高结算效率方面,数字人民币在交易结算过程中有支付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等优势。根据智能合约中约定的划款路径完成资金交收,减少了人工资金划付环节,提高了资金结算的效率;我们利用数字人民币“支付即结算”的特性,替代现有的“定时清算交收”方式,实现“连续清算、多次交收”。

新京报贝壳财经:从全国来看,目前不仅北京启动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你认为北京有哪些优势?另外,北京地区第二批项目申报征集工作已经“在路上”,你会建议进行哪些调整或补充?

罗黎明:北京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也是科技创新中心。我们认为,北京在金融科技政策支持力度、科研创新投入、发展空间布局、监管制度环境、人才激励效应等方面具有叠加优势,而这些也为资本市场机构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发展环境。

简单来说,我们的建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推动行业机构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提质增效;二是探索构建适合金融科技发展的长效监管机制;三是在试点过程中注重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和防范金融风险;四是提高审批效率。

新京报贝壳财经:目前新一代技术(如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兴起,哪些技术创新对金融行业特别是资本市场意义重大?

罗黎明:不同于其他重资产和资源型行业,金融行业特别是资本市场证券行业具有海量的数据和多样化的商业模式,历来就是先进技术应用的先行者。

从最早的PC端“炒股”算起,证券行业就是国内最早尝试“互联网+”的行业之一。时至今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创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快速融合,衍生出量化投资、智能投顾、智能投研、智能风控、智能客服、智能营销、智能金融工具、智能合约、数字人民币等多种新兴金融服务模式,已经给证券行业乃至整个资本市场带来了显著的效果和体验。可以预见,金融与科技融合的下半场还将产生更加丰富的创新应用,带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具体到当前证券行业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创新来说,我们认为前景相当广阔。截至2021年12月31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808.51万个,累计开立个人钱包2.61亿个,交易金额875.65亿元。试点有效验证了数字人民币业务技术设计及系统稳定性、产品易用性和场景适用性,增进了社会公众对数字人民币设计理念的理解。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市场,在我们看来,值得期待。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黄鑫宇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赵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