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底,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速推进,总体态势持续向好。智能制造工程深入实施,区域协同、行业联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各地出台支持政策260余项,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区域推进模式,汽车、石化、家电、医药等重点行业全面发展。
当前,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近3万亿元,市场满足率超过50%。通过智能化改造,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2%,资源综合利用率平均提升22%,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运营成本平均下降19%,产品不良率平均下降24%,智能制造发展稳步向前。
由内而外进行企业智能化改造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信息技术软硬件水平不断提升,服务边界不断延伸,为加快推进制造强国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企业上云步伐不断加快,全国累计上云用云企业超过360万家。一批行业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加速涌现,成为赋能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中坚力量。
现阶段,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是广大制造业企业的内生需求,企业亟须找到有针对性、适用、易部署的解决方案来开展智能化改造。其中,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就是制造企业智能化改造的重要实践者。工信部在培育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解决方案创新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培育壮大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队伍。引导装备企业、工业自动化供应商、软件开发商、企业用户等加速向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已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供应商近百家,服务范围覆盖了汽车、纺织、医药等90%以上的制造业领域,形成了一支智能制造专业化服务队伍。二是指导成立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联盟现有会员单位596家,其中符合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规范条件的有174家。组建了北京、安徽、湖南等18个地方分盟,汽车、纺织、建材等8个行业分盟,为区域和行业智能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三是推动装备、软件和解决方案创新推广。开展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和示范工厂建设等专项工作,带动近5万个关键技术装备与软件的集成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级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工业软件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信部数据显示,全国工业软件产品收入由2019年的1720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414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8.5%。今年1—7月,我国工业软件产品收入1219亿元,同比增长8.7%,持续保持增长态势,为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工具和抓手。
智能制造带动效应显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形成了较为显著的带动效应,工信部积极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树立典型标杆,为地区、行业和企业数字化转型探索了有效路径。“十三五”时期,遴选了305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动了583个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项目建设,探索出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
培育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是智能制造的重要抓手,能够推动企业生产方式、组织模式和商业范式深刻变革,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新活力。近年来,工信部围绕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新型智能产品7个方向重点进行了部署,不仅为企业进行创新实践开辟了新赛道,也为评价转型成果提供了新标杆,成效显著。工信部有关平台数据监测结果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我国制造业企业实现平台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的比例分别达到9.5%、6.6%、39.5%和10.8%。
2021年,工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遴选了11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凝练了近1200个优秀场景。目前已经培育出1700余家引领行业发展的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和5500余家区域领军企业,地方、行业和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积极性持续提升,智能制造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与此同时,众多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发展仍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推进智能制造时还面临技术、资金、人才等现实困难,亟须探索标准化、模块化、精准化的实施路径,为更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指引。未来工信部将落实《“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持续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聚焦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电子信息等领域的细分行业,围绕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流程,挖掘一批低成本、模块化、可落地、易推广且带动意义强的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建设细分行业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探索智能制造最佳实践推广路径。加快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推动规范发展,引导提供专业化、高水平、一站式的集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