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工业互联网赋能新能源汽车成效显著,希望以下工业互联网赋能新能源汽车成效显著的内容对您有用。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产业链国际分工协作日趋紧密,加之全球疫情冲击,关键零部件断供、停供风险进一步加剧,同时,原材料价格上涨、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导致行业盈利承压,随着消费者需求日益碎片化、多样化,如何促进生产端灵活快速适应消费端需求越发重要。针对上述新挑战、新变化,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在优化产业链协作、促进价值链提升、推动供应链畅通等方面作用突出,有效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弹性。工业互联网赋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成效明显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及零部件,中游包含研发设计、整车制造、仓储物流等,中游环节的智能化和柔性化水平决定车企能否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下游包括销售、汽车金融、养护、车险等后市场服务,其服务模式与内容决定行业未来增值空间,同时全环节供应链智慧化程度决定车企能否平稳开展规模量产。目前,工业互联网已逐步融入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供应链管理等核心业务环节,对提高行业企业数字化水平、带动新能源汽车提质增效作用显著。
工业互联网助力提高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效率。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多个关键零部件领域存在短板,高比能量电池、高安全电池等研发力度仍需加大,电机效率达到97%的高品质电机主要来自欧美日供应商。另外,随着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叠加趋势加大,毫米雷达波、传感器、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等亦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核心技术仍有待突破。
工业互联网在变革研发创新范式方面已有诸多实践,有望加快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进程。工业互联网以数据驱动结合行业机理与知识的方式,持续变革研发范式,能够有效助力新技术新产品的智能自主研发,提高研发成功率。比如,比亚迪工业互联网平台汇集设备物联、大数据分析、AI算法等技术能力,汇聚人员、算法、模型、任务等设计资源,开展模块化、轻量化、分布式研发设计,有效提升高安全与长寿命动力电池产业技术解决方案研发质量和效率。
工业互联网助力满足柔性化高效化生产需求。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小批量生产模式加大了排产难度,生产成本也随之增加。以承载新能源汽车电芯所用的电池托盘为例,该部件单一品种一年配件量最多满足1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要求,远低于燃油车上百万辆级水平。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多样化需求增加,快速响应个性化的需求对新能源汽车冲压、焊装、涂装、总装、检测等核心生产环节的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工业互联网能够助力车企建立数字化和智能化制造体系,大幅提升敏捷反应能力。工业互联网以“数据驱动﹢自动化﹢信息化”方式推动生产智能优化。威马汽车建立工业4.0标准整车工厂,实现主线自动化率达100%,满足1000多种不同车型配置的规模化生产要求,单车通过时间为7.5小时,交付周期缩短至同行业的1/3。
工业互联网变革运营模式和提升后市场价值链。目前,受原材料价格上涨、补贴政策退坡等多重因素影响,新能源车企盈利水平普遍偏低。工业互联网以“数据驱动﹢信息化”带动新能源汽车创新服务模式,有效拓展车企盈利渠道。新能源汽车依托工业互联网生成驾驶行为数据、个人偏好数据等数据资产,经挖掘与分析形成各类新兴业务场景,打造行业新增长点。
工业互联网助力供应链体系化智能管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复杂,且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国际化供应链格局,仅产业链上游涵盖零部件的数量就超过2万个,且随着智能化、网联化需求增加,产业链上下游主体更趋复杂和多元,行业涉及原材料、通信和能源等多个领域。特别是全球疫情背景下,停工停产、物流阻断,原材料供应链紧张等问题突出,极大冲击了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安全。同时,新能源汽车各环节的安全问题、零部件质量问题也面临着关联方多、可追溯链路短等挑战,提升全流程供应链智能化协同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工业互联网在推动实现供应链管理体系化智能、助力供应链全生命周期追溯管理等方面作用显著。比如,卡奥斯和奇瑞联合搭建海行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主机厂、零部件企业、经销商等近千家上下游企业以及数百个工业品类,提供原材料到成品销售的全方位供应链服务,保障渠道顺畅。再如,福田汽车应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已在3500多万个零部件上赋码,完成配件真伪查询15万次,通过标识验证降低索赔超2亿元。
工业互联网提升新能源汽车融合应用水平
目前,工业互联网赋能新能源汽车还处于探索过程中,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复杂,涉及行业众多,工业互联网平台需要具备多个行业共性技术、知识经验,以及设备互联、数据采集、平台管理等供给能力,加大了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难度。二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小而散”企业众多,满足不同中小企业特定工业场景需求,提供中小企业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实施难度均较大。三是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国际化程度高,跨国家、跨行业、多类型异构标识存在互通难题,大部分企业对数据可信及安全交互问题较为担忧,提高了工业互联网赋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难度。
未来,工业互联网提升新能源汽车融合应用水平需要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强化赋能方法指引。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建立重点场景工业互联网应用需求清单,研究和总结工业互联网赋能机理与路径,形成方法指南,持续拓宽和深化在电池安全管理、智能充电设施等重点领域的应用水平。
二是提升全链条数字化转型能力。发挥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汽车工业协会等行业组织作用,引导产业链各主体加强网络协同、软件开发等能力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链主”带头作用,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提高与链条上中小企业群体数据交换和共享能力,以局部带动整体逐步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全环节全链条数字化转型。
三是深化国际合作。鼓励企业在标准制定、技术创新等领域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探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建设跨国标识节点和试点应用,推动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构建智能化国际供应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