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渔村: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红港村渔舟唱晚醉乡愁 梦里水乡绘新景

时间:2023-01-28 08:46:06 | 来源:

今天,分享一篇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红港村渔舟唱晚醉乡愁 梦里水乡绘新景,希望以下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红港村渔舟唱晚醉乡愁 梦里水乡绘新景的内容对您有用。

田间地头,番石榴、西红柿、蔬菜进入收获季;水产市场,游客带着刚上岸的鱼、虾、蟹、贝,来到附近饭店加工尝鲜;出海口附近,渔船归来,一群鸟儿从红树林里飞出……走进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红港村,在十四涌岸边放眼望去,水上人家“一家一码头”,和众多渔船一起,形成独特的风景线。在留住“渔舟唱晚”的乡愁记忆的同时,红港村正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产区变景区、生产变体验、产品变礼品,努力打造富有疍家特色的“梦里水乡”。

蔬果丰收 出海依旧

“红树芭蕉相映缀大地幸福天堂 港口渔湾同铸就人间美丽乡村”。春节前,新快报记者来到红港村,一座高大的牌坊矗立在村口,从牌坊上面的楹联可以发现,“渔”就是这个村子最浓郁的底色。

红港村作为传统渔村,过去村民以捕鱼为生,住宅沿河涌而建,渔船停在家门口。“我16岁就开始跟着爸爸妈妈出海打鱼。”在村民何大哥家里,他告诉新快报记者,以前,他和父母出海一趟,要在海上待7天左右才上岸,吃饭睡觉都在船上,“很辛苦,打上来的鱼要用盐保鲜,然后拿到莲花山去卖。”

直到现在,何大哥仍保持着渔民本色。他有一艘排水量10多吨的小渔船,就停泊在他家后面的河涌岸边。每年,他和妻子驾船出海的时间超过100天,“一年(收入)好的十多万元,不好就两三万元。”他笑着说,虽然儿子没有子继父业,但在南沙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除了渔业,蔬果种植也是红港村的一大产业。在村道旁边的一片菜地里,一群工人正忙着采摘新鲜的椰菜。“我们是从中山过来的,早上八点到这里干活。”王大哥一边将椰菜装袋,一边说,干一天,他可以挣到五六百元。

在村道另一边的连片果园菜地里,一条临时铺就的轨道在田间小路上延伸上百米,住在红港村附近的务工村民,三三两两分散开来,把摘下来的西红柿放进箱子,沿着轨道,将一箱箱西红柿送到村道旁边,等着装车运走。

新春敬老 年味依旧

沿着整洁的村道漫游红港村,回廊、凉亭、户外雕塑、驿站、公园……一步一景。记者了解到,在打造南沙精品特色村庄的过程中,红港村通过设计景观景点,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同时,升级改造户外广场,抬升地面、安装景观灯、增设石卵径,改造渔船停泊码头,提升河涌两岸景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记者跟着村民何小姐来到她家,发现她父母不在家,家门却敞开着。“平时就这样开着。”她笑着说。红港村有敬老的传统,每年春节前,都会给本村年满55岁的女性和年满60岁的男性派发慰问物资。“我妈妈今年领了花生油和大米,她去年第一次领东西,很开心。”她说,村里还会举办“老人宴”,老人家可喜欢了。

“小时候,每到初一,新垦广场会举办春节游园活动,很有氛围。”何小姐说,她印象最深的是,游园活动安排了“套圈圈”游戏,奖品甚至包括活鸡、活鸭、活鹅,“只要套中了,就可以带回家。”

如今,春节期间,红港村仍保留了一些传统习俗。村民会把芹菜、葱、胡萝卜和带根的生菜洗干净,用红绳绑起来,放在自家门口、灶台等地方,再放几颗糖果……“希望孩子勤奋、聪明,日子红红火火、财源广进、幸福甜蜜。”何小姐解释说。

疍家水乡 宜居宜游

2022年南沙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好星海音乐小镇、疍家水乡等4条新乡村示范带,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红港村的发展定位是乡村旅游,打造凸显疍家文化特色的滨海渔村,以出海游、渔村游、休闲农业观光游三大板块吸引人流、拉动经济,引导村民发展民宿、渔家乐及海产品深加工等,以促进产业转型、增加村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实施村居环境提升、文明乡风培育和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等重点工程,带领村民们共同致富。

红港村出海游航线规划了从十四涌西涌口至伶仃岛,坐船全程约4小时,船上可放网捕鱼,现捕现食,以生猛海鲜、渔船风光、海天一色、渔舟晚唱为卖点吸引游客。该项目航线已获批复。为了保障出海游项目顺利发展,这里还将建设停车场、游客码头、公共厕所、管理及接待处等一系列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游客旅游体验。

在红港村附近,南沙湿地、渔人码头、海鲜市场、景区、农庄等已形成一定的生态、休闲旅游品牌。令人期待的是,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域发展,红港村将从传统农业、渔业逐步转变为生态观光旅游、岭南水乡文化旅游及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人物

花花:开展妇女口述历史项目 讲好“浪漫”的红港故事

从小就在渔村中长大的花花,一直都觉得渔民的生活“普普通通”。后来,她发现不少人印象中的渔民生活是“浪漫”的,也有些人不相信在广州还有着世代出海打渔的渔民。这让她再次认识到,在广州这样的现代都市中,渔民这一群体的经历是特别的,是值得被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认识。

“渔民都特别聪明,有着宝贵的智慧。”每当花花讲起父母半夜出海打鱼、渔村孩子长大等故事,她都会感到很自豪。为此,她和家人收集起村庄的旧物件,办乡村影像展,办红港故事馆。不仅让村民们可以重温过去的珍贵回忆,让新生代认识渔村,同时也向游客展示红港村的历史文化,让更多人了解这个渔村特别的故事。

“以艇仔为屋,在海上漂泊”的郭银彩阿姨,“嫁过来后,就跟着出海,做起了渔民”的高金好阿姨,讲述“四海为家”、怀念“鱼虾满仓”的吴带娣阿姨,带着游客体验河涌游、分享渔民渔村故事的郭焕彩大姐……花花通过努力,开展妇女口述历史项目,让妇女们唱“主角”,分享出海经历和渔村生活,再现红港村的发展历程和风土人情。

■总策划:冯树盛

■统筹:新快报记者 张小奋

■文/图: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除署名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