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记者手记“中国大熊猫之父”胡锦矗教授生前的最后一次专访,希望以下记者手记“中国大熊猫之父”胡锦矗教授生前的最后一次专访的内容对您有用。
↑2022年8月17日,胡锦矗在南充家中接受红星新闻记者专访 摄影王欢红星新闻记者|卢燕飞
责编|邓旆光 编辑|郭庄
↑胡锦矗观察野生大熊猫 西华师范大学供图2月16日22时08分,我国动物学家、大熊猫生态生物学研究奠基人、“中国大熊猫研究第一人”、“中国大熊猫之父”胡锦矗教授在四川南充因病去世,享年94岁。16日晚上从西华师范大学副教授黄燕老师处确认了这个消息,我和同事们都感到很难过。
2022年,在首批国家公园成立一周年之际,红星新闻推出“我们的国家公园”特别报道,我是大熊猫国家公园报道小组的成员。当时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栗子坪片区、卧龙自然保护区等地与巡护人员、科研人员交流的时候,他们总会提到胡教授的名字。我在查阅相关资料的时候也绕不开这位学者。
胡教授在大熊猫研究方面享有盛誉,他生于1929年,四川开江人,生前曾组织领导了我国第一次大熊猫调查,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大熊猫生态观察站,曾任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首任主任。毫无疑问,他是我国大熊猫研究的标志性人物,对保护大熊猫作出了突出贡献。如果写大熊猫国家公园没有采访到胡教授,我始终觉得有缺憾。
刚好我们的专题最后有个专家论坛,于是我找到了胡锦矗教授的助理黄燕老师,并约好在西华师范大学校门口见面。
我和摄影记者王欢老师赶紧与报社车队联系,准备好摄像器材,当天傍晚就驱车200多公里来到西华师范大学附近的酒店入住,等待着第二天与胡教授的见面。
2022年8月17日上午,黄燕老师早早来到学校等候我们,我们顺利来到胡教授位于西华师范大学的住所。这是一排四五层楼高的房屋,周边都是教职工家庭。正在放暑假的校园显得格外安静。胡教授住在其中一栋的顶楼。
↑胡锦矗与大熊猫合影西华师范大学供图我们来到胡教授家中时,他已经吃过早饭坐在沙发上等我们了。此时外面阳光照进来,客厅里光线十分充足。经过简单寒暄后就正式开始采访了。
第一次与胡教授见面,我有些紧张。头天晚上我把采访问题写在了本子上,摄影老师让我坐在胡教授斜对面,像聊天一样,我从胡教授如何开始从事大熊猫研究的简单问题问起。胡教授听力受损,还有白内障,看不大清楚。于是我每次提问完毕,都需要黄燕老师大声“翻译”一遍。
胡教授对黄燕老师的表情、手势、语言都能理解到位,当听到大熊猫、唐家河、保护区这些字眼时,他会不由自主地微笑,显得和蔼可亲。黄燕老师是胡教授的学生,现在为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平时也在关照胡教授的日常生活。另外,胡教授的学生魏辅文在2017年当选中科院院士,学生张泽钧目前担任西华师范大学副校长。他们都是大熊猫研究领域非常权威的专家。
作为大熊猫研究领域泰斗级的人物,胡教授对我们这些“外行”没有一点架子,无论我们询问什么问题,他总是耐心给予回答。看得出,他对喜欢大熊猫的朋友也由衷地表示赞赏。
整个采访持续了将近1个小时,中间有几次稍微停顿休息了下。上午11点左右采访结束了,我们与胡教授依依不舍进行了道别。临走前,我特意与胡教授来了张合影。他身高有1米8左右,年轻的时候看起来非常健壮。听说这两年,胡教授下楼活动的次数减少了,走路比较缓慢。
↑胡锦矗(右一)和外籍学者一起工作西华师范大学供图记得在回答“四川的大熊猫与秦岭的大熊猫有何区别”时,胡教授笑着给我们说,秦岭的大熊猫和岷山的大熊猫比凉山的大熊猫个头要小一些。按照动物生长规律,一般北方动物的个头大,南方动物个头小,为何大熊猫恰恰相反?胡教授解释说,主要受到大熊猫栖息环境的影响。凉山的竹子种类多,营养丰富,熊猫可以从3月吃到9月,而北方秦岭的竹子只有两三种,熊猫只能从4月采食到6月,也就是只有3个月吃新鲜竹笋的时间,所以营养跟不上个头就小。
类似这样轻松幽默的回答是胡教授的风格。黄燕老师对我说,从我们这次专访后,胡教授就再也没有接受过其他媒体采访了,去年底到现在,胡教授一直在生病。2月16日晚,经过医院ICU抢救,他还是不幸离开了我们。
2月16日晚的成都下着小雨,傍晚的时候我心中有种莫名其妙的伤感,只想独自一人到街头走走。正准备睡觉时,得到了胡教授去世的消息……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