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债券做市业务启动 理财净值波动趋向平滑,希望以下债券做市业务启动 理财净值波动趋向平滑的内容对您有用。
转自: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荣旺 上海 北京报道
近日,上交所、深交所债券做市业务正式启动。这对债市配置“大户”——银行理财亦有影响。
《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获悉,随着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参与做市后,定价效率提高,同时债券市场也吸引更多资金进入,债券交易价格波动幅度降低,进而使得底层资产为债券的银行理财净值波动更稳健。
进入后资管新规时代,提高净值化管理能力已成为理财公司的必修课。交银理财董事长张宏良指出,理财机构一方面要尊重规律,统筹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另一方面,深入做好资产与负债的匹配性管理,实现产品收益衡量指标由预期收益率向净值变动的转型。
降低债券交易价格波动幅度
交易所债券做市业务于2月6日上线,首批做市商包括安信证券、东方证券、国泰君安、国信证券、华泰证券、申万宏源、银河证券、招商证券、中信建投、中信证券、财通证券和国金证券12家证券公司。上交所首批做市标的包括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基准做市品种。深交所发布了基准做市品种清单,以最新一期清单为例,包含186只债券,涵盖国债、地方债、政策性金融债、政府机构债和信用债等主流债券品种。
上线后,Wind数据显示,交易所债券总成交规模在2月6日至2月10日这周环比提升14.6%。
所谓债券做市业务,是指经市场主管部门认定的金融机构,即做市商在债券市场上连续为某些债券提供双边报价等行为。通过持续双边买卖报价,做市商能提供价格引导,保证债券价格的连续性和交易及时性。
债券做市业务对银行理财有哪些影响?浦银理财方面指出:“此次做市品种包括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也是银行理财的重要投资标的。引入做市商后,将会吸引更多资金进入,促进债券交易活跃度,同时价格会根据市场供求决定,使得风险和收益更加匹配,每笔债券的交易价格波动不会那么剧烈。”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年上)》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银行理财投向债券类资产的余额高达21.58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67.84%。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吴丹亦指出,债券做市业务启动后,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都将大大提高,相应地,以债券为投资标的的理财产品,也将实现更稳健的投资收益,尤其是当前银行理财以净值化产品为主,投资者购买债券类理财产品的目的便是获得风险低且更稳健的投资收益,因此这会增加债券类理财产品的受欢迎程度,银行理财在资产配置端加大相关债券类资产配置也将是优良选择。
与此同时,近期多家银行推出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这将是债市重要的增量需求来源。国盛证券固收杨业伟团队指出,混合估值法产品,一部分资产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一部分资产使用市值法估值。这类产品的优势在于既防守又进攻,既可以通过摊余成本计价部分保证净值的相对稳定,又可以通过市值法估值部分提高组合收益。混合估值理财产品可能发展成为信用债市场重要的增量需求来源。
天风证券固收团队首席分析师孙彬彬指出,理财公司在市场震荡后普遍推荐了“无惧波动”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和中长期封闭式产品,许多产品特意标明以摊余成本法估值。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理财公司推荐的产品虽然并不完全是采用摊余成本法,但大量底层资产是适用于摊余成本法的非标、存款等,也就是所谓的“混合估值产品”。
不过,孙彬彬也表示,摊余成本法有较严格的运用约束,混合估值产品的优势在于资产配置范围更宽,但是也有一定条件限制。现金管理类理财仍是最具吸引力的品种,但不可忽视其面临的规模约束。长期来看,随着市场变化,理财想要降低净值波动、提高收益水平的难度将越来越高。
理财公司净值管理何解?
在银行理财经历了2022年的两波“赎回潮”后,理财公司如何加强净值管理能力是从业者和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中国银行研究院方面指出,2022年,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正式结束,银行理财进入净值化新时代,在打破刚性兑付、促进其回归资产管理本源的同时,也出现了理财产品破净常态化和赎回事件增加等新情况、新问题,这是金融市场波动、理财产品净值计价的必然结果,是财富管理市场成长中的烦恼,间接表明财富管理市场正在走向成熟。理财产品净值计价将放大底层资产的波动,对银行的服务水平和回撤管理能力形成挑战,既需要银行自身强化净值化管理能力、提高流动性管理水平,也需要管理部门积极应对。
吴丹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理财净值化时代,理财产品的收益波动与股债标的资产价格波动的相关性提高,是引发理财净值阶段性撤回的主因。但理财净值阶段性回撤与购买者仍能获得长期稳健收益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华宝证券研报指出,理财产品破净事件频发,不光增加了投资者的担忧,也引发了投资者对于理财产品投资价值减弱的考虑。近几年,不仅是个人投资者,一些具有丰富投资经验的机构也频繁出现“追高”“追热”的行为,最典型的就是基金抱团行为。而理财市场也出现了这种情况,在权益类资产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上涨后,“固收+”产品数量从2019年开始逐年上涨,到了2021年新发的“固收+”产品数量达到了2019年的两倍多,并越来越多投向权益类资产。在2021年,全市场已经出现明显的公募抱团现象,且多数板块的股价和估值都已经涨到历史较高位置。这个时候选择大量进入权益市场,无疑是在“追高”“追热”。
因此,提高资产管理能力成为解决净值波动的关键。华宝证券在上述研报中指出,通常来看,一般有“追高”“追热”行为的投资,大多数表现偏弱,所以对于理财公司来说,选择发行产品的时候不应该只关注市场上的高点、热点,还是需要根据资产本身的价值以及发展潜力,更好地掌握产品发行的时间和节奏。
“理财公司一方面要更加重视积极提升净值管理能力,全面提高流动性管理水平,持续提升专业能力和行情研判能力,注重积累应对客户大幅赎回的操作经验;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客户沟通,强化投资者教育,以稳健业绩重塑客户信心,帮助客户科学理财。”吴丹说。
在风险控制方面,张宏良也指出,理财公司要坚持风险动态跟踪代替静态底线管理,全面提升符合银行理财属性的专业能力水平,以关注每一只产品的全量资产负债表与经营指标情况为抓手,努力实现所有产品项下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组合风险的监测与动态优化调整。
除此之外,净值波动下的投资者教育和投资者适当性也屡被提及。投资者适当性的匹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方面,资产的风险会在合理的范围内上下波动,另一方面,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会随着投资经历而调整,因此在每一个时点,做好风险的现状识别和未来预判,做好投资者的状态评估,并最终做好合适时间的合适产品匹配是非常重要的。
北银理财董事长步艳红出席外滩金融峰会时表示,在投资者教育和投资者保护方面,当短期产品受到规模冲击、流动性冲击时,按照理财公司流动性管理办法,包括产品说明书里也做出相关规定,可以通过赎回条款来保护相关产品的流动性,但由于投资者教育不到位,很多银行或理财子不愿意采取相应的大额赎回措施,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确实面临大量的客户投诉压力。而不执行这样的措施,事实上也是对那些没有赎回的客户保护不到位,所以,理财管理机构的投资者保护和投资者教育工作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