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美俄外长短暂聊了10分钟背后布林肯先去了趟中亚,俄方代表团飞去了拉美,希望以下美俄外长短暂聊了10分钟背后布林肯先去了趟中亚,俄方代表团飞去了拉美的内容对您有用。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当地时间3月2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G20外长会议间隙进行约10分钟的简短会晤,引发全球关注。
不过并没有迹象表明,俄美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出现任何缓和。俄罗斯方面强调,这并非正式会谈或协商,只是“布林肯想要与拉夫罗夫进行谈话”。
事实上,这次短暂的会晤发生之际,在俄乌战场之外,美国和俄罗斯正忙着“互访对方后院”。
▍布林肯到访哈萨克斯坦,想“挖墙脚”不容易
在前往印度参加3月1日开始的G20外长会议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闪电般”访问了两个中亚国家。2月28日,布林肯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与中亚五国外长举行了“C5+1”部长级会议,随后又启程前往乌兹别克斯坦。
据报道,布林肯在“C5+1”部长级会议上重申美国对中亚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承诺,并与该地区合作解决共同的全球性挑战。有分析指出,“布林肯的弦外之音很明显”,这是“华盛顿在试图进一步孤立俄罗斯”。
有分析称,中亚国家对俄关系中的立场模糊,无疑被美国视为一个风向转变的迹象。俄罗斯国内也有声音称,俄罗斯需要关注哈萨克斯坦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像乌克兰一样的问题”。
不过,中亚国家的立场却略显微妙。在2月28日的会晤结束后,哈萨克斯坦外长特列乌别尔季在与布林肯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表示,哈萨克斯坦没有因乌克兰事件看到来自俄罗斯的风险或威胁。
↑布林肯出席“C5+1”部长级会议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所助理研究员陈宇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中亚国家开始“警惕”地看待与俄罗斯的关系,想要更加多元化。比如,各国开始加强区域内部合作,另一方面也开始加强与其他大国的关系,但不太可能就这么“被挖墙脚”。
他指出,美国一直想更多地深入中亚,但距离太远决定其对这一地区的投入有限。此外,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角度而言,与俄罗斯之间还是有很多纽带存在。
↑布林肯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浙江外国语学院美国研究中心主任王冲也指出,中亚五国过去多年一直在西方和俄罗斯之间“维持平衡”。比如,对哈萨克斯坦油气资源投资最多的是美国公司。而此前的联合国投票,中亚五国不是弃权就是没投票,表明“谁也不想得罪的立场”。
但美国却从来都没有放弃对中亚的争夺,从本世纪初以来一直在慢慢“渗透”。王冲认为,中亚对美国而言就像“一根钉子”,如果成功就会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战略支轴。不过,“远水解不了近渴”也注定了布林肯此行就是一次带有试探性的“微妙挖墙脚之旅”。对俄罗斯是一个警示,而中亚五国也可以获得好处。
在布林肯离开后,俄罗斯方面立马宣布,俄总理米舒斯京从3月2日起访问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俄媒称:“此举可被视为俄方对美国努力强化在中亚地区地位的回应。”
▍俄安全高官去了拉美,寻找“非西方的大多数”
除了在中亚“暗中较劲”外,俄罗斯官员近日对拉美地区的访问也受到关注。据多家俄媒报道,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率领代表团正在对非洲和拉丁美洲进行工作访问。
当地时间3月1日,帕特鲁舍夫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与古巴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和古巴革命领袖劳尔·卡斯特罗进行会面。而在到访古巴前,帕特鲁舍夫率先访问了委内瑞拉,在加拉加斯与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举行了会晤。
↑帕特鲁舍夫(左一)与劳尔·卡斯特罗(左二)等人进行会面对于帕特鲁舍夫在如此微妙的时刻访问拉美,有媒体形容道,布林肯去中亚“挖墙脚”,俄罗斯人就跑到了美国“后院”。
陈宇解释,因俄乌冲突与西方国家“撕破脸”后,俄罗斯就开启了所谓“东进南下”的战略,以寻找空间。“俄罗斯提出一个叫‘非西方的大多数’,这里的大多数都是它可以运筹的空间。”他说道。
王冲表示,俄罗斯实际上在美国“后院”已经营了多年。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南美洲包括非洲大多数国家都表现出“不参与”的态度,让俄罗斯开始去积极争取以获得一些支持。
不过,陈宇也指出,虽然俄罗斯频繁有一些动作,但因为重点还是在乌克兰战场上,“很难给对方提供好处”。眼下,俄罗斯的主要目的还是获得一些外交的空间,另外在经贸上寻找一些支持、获得一些新的市场,但实际上能投入的力量是有限的。
红星新闻记者徐缓
责编 任志江 编辑 何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