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半导体“冰火两重天”企业预亏和融资创新高并存,希望以下半导体“冰火两重天”企业预亏和融资创新高并存的内容对您有用。
转自: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李玉洋 上海报道
在多种因素影响下,此前全球半导体行业进入了下行周期。
素有“全球半导体风向标”之称的费城半导体指数(SOX)在2021年12月27日触顶达到4039点,但在过去一年里却出现了大幅回调,截至2022年12月28日,区间累计跌幅达到了39.26%,最低时则从高点一度下跌至2162点,近乎腰斩。
而具体到企业方面,全球芯片巨头英特尔2022年全年营收631亿美元,同比下降20%,净利润为80亿美元,同比下降60%。此外,其他头部芯片企业也在2022年第三季度就提示过半导体周期下行带来的巨大风险,纷纷下调业绩预期。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以来,半导体领域的融资却在加速。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已有57家半导体企业完成阶段融资。
对于国内半导体行业所处的当前状况,上海一家半导体装备及材料上市企业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目前产业存在两个关键词:过剩、稀缺,“产能的过剩,低端制造业的过剩,但高端设备和高端芯片稀缺,是目前国产化暂时还解决不了的”。电子创新网CEO张国斌则对记者表示:“从半导体行业投资来看,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行业整体更趋于谨慎了,但第三代半导体、车规级芯片或人工智能处理器等新兴领域、热门领域获得了比较多的融资,对我们国家的半导体产业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上半年库存将出清
“目前来看,芯片设计公司并不是特别好过,原因在于2022年整个去库存的过程很惨烈,不少公司深受去库存的压力影响,业绩表现不太好。”探索科技分析师王树一告诉记者,有些芯片设计公司因为压货,导致资金链都出现困难了。
根据《第一财经》报道,在目前已经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的A股80家半导体公司中,业绩预告亏损的有41家,占比超过50%,消费电子和半导体设计公司成为重灾区。比如,主营物联网无线连接芯片设计、专注智能交通和智能家居应用领域的博通集成(603068.SH)在业绩预告中表示,公司2022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亏损2亿元至2.5亿元,同比下滑442%至528%;而主打指纹识别芯片和触控芯片的汇顶科技(603160.SH)也表示,由于消费电子及手机市场的持续疲软,预计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6亿元至9亿元,归母扣非净利润亏损7.2亿元至10.2亿元,这是汇顶科技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此外,主营非易失性存储器芯片的设计与销售的普冉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688766.SH)则在2022年度业绩公告中直接指出,“半导体设计行业进入下行周期,景气度较2021年有大幅度的下降;公司基于经济形势和市场供需情况,对于原有的存储芯片产品线采取了适当降价去库存的定价策略”。
“从整个产业形势来看,目前形势不太乐观,但从好的方面说,不少企业库存已经清得差不多了,不像2022年下半年库存非常多。如果市场有复苏迹象,形势会好转一些,但2023年上半年形势可能也不是特别好。”张国斌如此预测。
多家A股芯片设计公司在2022年业绩预告中也印证了这一说法。韦尔股份(603501.SH)称,2022年第四季度末的库存水位已有明显回落;芯朋微(688508.SH)称,随着家电“去库存”渐进尾声,2022年第四季度销售额环比增长20%左右。
天风证券在研报中表示,2023年半导体周期有望见底;台积电也预期,本轮半导体周期将在2023年上半年触底,行业库存逐步出清,下半年恢复增长。
集成电路突破是质的问题
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发布预期称,202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同比减少4.1%,降至5565亿美元。而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则预计,全球半导体设备总销售额在2023年将下降16.8%,DRAM设备销售额在2023年将下降25%,而NAND设备销售额在2023年将下降36%。
SEMI表示,半导体行业景气度低迷阶段或将蔓延更久,在前端和后端细分市场的推动下,全球半导体设备总销售额将在2024年才会出现反弹。
“何时有中国的英特尔?中国的英伟达?中国的ASML?目前不是简单的量的问题,集成电路发展是质的问题。”前述上海半导体装备及材料上市企业人士表示,要按照十年一规划来准备,在产能过剩的状态下国内半导体产业很难发展起来,“过剩与稀缺共存,在这个阶段下,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去组织应对,最终达到平衡”。
在张国斌看来,2022年下半年以来,由于经济形势严峻,很多投资机构在投融资方面更谨慎,不轻易投一些半导体项目,反而可以让真正的好项目脱颖而出。“这其实可以筛选出技术含量高的公司,不至于让一些浑水摸鱼的公司获得资金的支持。所以,这是一个好的现象,让真正有实力、有技术、有产品的公司获得资金支持、脱颖而出。”他说。
据全球半导体观察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共有57家半导体企业完成阶段融资,这些企业涉及第三代半导体、车规级芯片、毫米波雷达芯片、传感器等领域,按披露的数额来看,有不少企业获得了超亿元融资。
张国斌认为,资金流向第三代半导体、车规级芯片、做存算一体的人工智能处理器,或是GPU、EDA等新兴领域对于我国半导体的发展很有益处。就车规级芯片而言,他表示:“汽车领域的半导体需求一直比较旺盛,但整体来说车规级芯片从设计到最终被车企采用,周期比较长,短时间内可能难以扭转汽车芯片供应紧张的局面,但长远来看,大量的本土企业进入到车规级芯片领域,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现象。以前都是国外公司在这个领域,以后国内的公司在这里也有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
总的来看,2022年由于产能扩张带来的高库存,加上在需求疲软的情况下,国内外半导体行业景气度持续下行。目前可以期待的是,半导体能在其他场景上获得新的活力,一是前文提到的智能汽车,汽车的智能化加速迭代,有望提升相关车用半导体尤其是汽车功率半导体的市场需求;二是在国家数字化转型、数据中心、特高压输变电、通信基站等新基建上的寻找新增量。
半导体寒冬何时过去?事实上,我们能从国际芯片巨头AMD上获得部分启示。从AMD最新的业绩报告显示,虽然传统的PC和游戏等业务营收出现下滑,但AMD数据中心业务收入达到17亿美元,同比增长42%,主要得益于EPYC(霄龙)服务器处理器强劲的销售增长,而该处理器正是用于升级完善数据中心的算力的。
不破不立,半导体作为人类科技发展的高级产物,难免会受到周期波动带来的影响。虽然没有办法给出度过行业寒冬的大致时间,但突破方向已逐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