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建议国补政策向需求侧战略转型,希望以下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建议国补政策向需求侧战略转型的内容对您有用。
南财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 宋豆豆 广州报道
电动化、智能化趋势下,汽车行业正迎来新一轮颠覆性变革。而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与支柱性产业,汽车产业对提振内需消费、稳定工业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进入2023年汽车市场消费整体略显疲软,根据乘联会最新统计,今年前两个月乘用车市场零售累计达271.9万辆,同比下降19.7%。与此同时车市也面临着新能源汽车“国补”彻底退出以及购置税减免退坡的考验。
“建议国补政策向需求侧战略转型,对新能源汽车消费实施持续补贴、直接将优惠补贴给消费者,并延续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同时优化汽车限购措施,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并加快推动二手车市场走向成熟,健全报废机动车回收利用体系,促进汽车循环流通。”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表示。
除了汽车消费之外,今年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冯兴亚还提交了国产芯片应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智能驾驶汽车发展等共7项建议,涉及汽车行业及国计民生相关的多个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新的发展主题为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广汽任职近20年、见证并参与广汽集团壮大与转型的冯兴亚近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也谈及了对广汽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广汽将牢牢把握好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聚焦赛道转换、动能转化和发展转型三大主轴,为在2030年实现‘万亿广汽,世界一流’目标而努力奋斗。”
冯兴亚告诉记者,在积极推进“万亿广汽1578发展纲要”战略目标的同时,广汽集团坚决发挥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链主”企业头雁引领作用和生态主导优势,全力推动“链长制”工作落实落细,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和自主可控水平,为广州市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建议国补政策向需求侧战略转型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世纪》):之前补贴政策推动下,新能源行业连续多年获得高速增长,从今年开始补贴已彻底退出,从产业良性发展的角度,您认为还需要在哪些方面予以支持和补强?
冯兴亚:关于继续支持和补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正是我今年两会关注的方向和提出的建议之一。
经历了三年新冠疫情的冲击,全力推动经济复苏是国家当下的第一要务。进入2023年以来,我国汽车消费整体疲软,补贴及减税政策大面积退坡,消费者对大宗商品的消费欲望尚未恢复。我国汽车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二手车流通和报废机动车回收的循环消费拉动不足,市场潜力有待激发。
建议国补政策向需求侧战略转型,对新能源汽车消费实施持续补贴、直接将优惠补贴给消费者,并延续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同时优化汽车限购措施,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并加快推动二手车市场走向成熟,健全报废机动车回收利用体系,促进汽车循环流通。
《21世纪》:近年来缺芯少电成为全球汽车产业供应链共同面临的安全问题,如何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冯兴亚:近两年芯片产业的整体短缺情况有所缓解,但算力和稳定性高的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仍较低。芯片产业链发展结构失衡,国产化应用体量不足、拉动效应不高,国产芯片的整体配套保障仍有待提升,标准体系仍需完善。
要大力提高国产芯片的应用率,我认为一是从政策层面加快引导产业转型,推动“卡脖子”及高端芯片的研发及应用,并加大政策刺激力度,在芯片的研发端、应用端以及汽车消费端等多方面研究和出台针对国产芯片全产业链条的鼓励措施;二是加速完善汽车芯片的配套措施,健全汽车芯片应用保障机制、完善细分领域技术规范和测试标准。
《21世纪》:广汽集团2023年力争要实现产销增长10%的目标,并向着增长15%的目标发起挑战,为实现这一目标,广汽集团将有哪些重要规划?
冯兴亚:一是根据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组合,开发、生产更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二是以投资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广汽集团已批准项目(含在建)279项,计划总投资773.8亿元,2023年计划投资207.8亿元,同比增长6%;三是补链强链延链,解决“卡脖子”难题。通过自主创新、扩大投资“强链”,自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优化新能源汽车产能布局,并加大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重点投资项目建设。
《21世纪》:您对今年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走势作何预判?
冯兴亚:随着我国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汽车市场也将重新焕发活力。据中汽协预测,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同比增长3%。
近两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高速发展,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2022年市场渗透率达到25.6%,再创历史新高,已经进入消费驱动的阶段。展望2023年,国内经济形势复苏,补贴和优惠政策的明确,以及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将有助于新能源汽车消费,推动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21世纪》:汽车是广州的支柱产业,广州提出坚持制造业当家,聚焦“产业第一”建设制造强市,同时发力打造全球知名“智车之城”,您认为广州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有哪些优势?
冯兴亚:广州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有创新能力强、交通基础好、开放程度高、区域联动优等优势,具体有以下几点体现:
一是政府重视支持、政策积极引导,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发展高速赋能。广州市坚持“制造业立市”,拟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做大做强产业链供应链,逐步将产业规模提升至1.5万亿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万亿级“智车之城”。
二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对完整。当前,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生产规模稳步增长,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已形成相对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也培育了广汽埃安、广汽传祺、小鹏汽车、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一批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三是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目前已落实投资453亿元,“十四五”期间,广汽计划投入850亿至1000亿元用于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技术研发,助力广州建设成为大湾区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中心。
发挥“链主”企业头雁引领作用和生态主导优势
《21世纪》:您提出“2023年是广汽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高质量发展对于广汽而言有哪些内涵?
冯兴亚:广汽集团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汽车产业的龙头,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从传统汽车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型升级的跨越式发展之路,未来将认真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决落实制造业当家,坚持以高质量投资引领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科技广汽、万亿广汽,加快推动转型升级,推动广汽高质量发展。
《21世纪》:广汽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冯兴亚:广汽集团将牢牢把握好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聚焦赛道转换、动能转化和发展转型三大主轴,为在2030年实现“万亿广汽,世界一流”目标而努力奋斗。
首先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这一赛道,持续进行技术变革,稳步推进品牌向上,强链延链以高质量发展构建产业韧性,广汽集团以绿色低碳“GLASS绿净计划”为引领,全面推进“降碳”“零碳+负碳”等低碳化举措,确保2050年(挑战2045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全速加快赛道转换。
其次要瞄准新生态新增长极,加快动能转化——进军能源及生态服务,赋能主业发展,短期依托"26能源行动"逐步把控电池资产,发展电池银行、再生资源等战略新兴业务;中远期构建“锂矿+基础锂电池原材料生产+电池生产+储能及充换电服务+电池租赁+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纵向一体化的新能源产业链。此外,广汽还将通过布局未来智慧出行,加速推进Robotaxi商业化运营落地,助力未来出行服务转型。
最后,广汽锚定一流科技企业,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自主科技创新,夯实人才发展战略。目前广汽已构建了以广汽研究院为核心,以美国研发中心、欧洲研发中心、上海前瞻设计工作室为支撑的全球研发网,致力打造一支国际一流的自主研发团队。
《21世纪》:“整强零弱”发展不均衡也是广东汽车产业长期存在的问题,作为链主企业的广汽集团在强链补链方面有何规划?
冯兴亚:广汽集团认真贯彻落实省市规划部署,落实“链长制”、担当好“链主”工作,依托广汽智能网联新能源产业园,引领建设广东省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
一是以产业园为核心推动关键零部件本地集聚。广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已实现广汽爱信、时代广汽、广汽零部件产业园一期等项目的投产,其余在建项目均按计划正常推进。目前正全力推进建设广汽中车IGBT工厂,这是广州地区首个新能源汽车自主IGBT投资项目。通过带动零部件企业,提高广州整车和零部件产值比。
二是依托自主创新实现关键技术的产业化落地。广汽自研的“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超级快充技术、海绵硅负极电池技术等多项行业领先技术已实现量产搭载,同时因湃电池科技工厂动工,计划今年筹建能源板块公司等。
三是坚持开放合作打造健康可持续的产业生态。聚焦芯片领域全力推进“攀登计划”,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与粤芯、华为、腾讯、科大讯飞、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合作伙伴深化战略合作,构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汽车全产业链开放创新生态圈,打造大湾区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加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核心零部件的产业投资并购力度,对核心零部件如芯片、三电等,以5%-10%股比战略投资,助推广汽在ICV/EV/HEV领域迅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