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阅读苏河|纺织工厂织造出沪上时髦基因,经纬纵横间彰显海派纺织的拼搏精神
原创 SDPCUS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编者按:
苏州河畔的纺织行业,曾经辉煌了一个多世纪,潺潺的水声与织布机的轰鸣声交织成一首工业复兴的史诗乐章。如今虽已曲终,但承载着百年纺织历史记忆的申新九厂,则成了一座“上海纺织博物馆”继续诉说着那一代人的纺织记忆。申新九厂前身的前身可追溯到筹建于1878年的"上海机器织布局",它是中国第一家官商督办的机器纺织厂。
上海纺织博物馆(星号处)
申新纺织九厂旧址
地址:澳门路150号
纺织博物馆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30~16:00,周一及春节长假馆休
从上世纪20年代初到上海解放这段时期,纺织业作为上海的“母亲工业”开始迅速发展。据统计,1930年上海产业工人28.5万人,其中纺织行业20万人,至1949年上海解放时,共有纺织企业4552家,棉纺锭243.54万枚,占全国棉纺锭总数的47.23%,号称“半壁江山”。
坐落于苏河畔的申新纺织九厂,其前身是1878年李鸿章主持在杨树浦筹建的上海机器织布制造局,这是中国第一家官商督办的机器纺织厂,中国第一家机械棉纺织厂。


上海机器织布制造局后几经周折,易名为:华盛纺织总厂、集成纱厂、又新纱厂和三新纱厂。1915年,无锡著名实业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集资30万银元,在上海创办申新纺织无限公司。1931年荣氏兄弟从盛宣怀的后人手中购得三新纱厂,并更名为“申新九厂”。1932年,申新九厂迁入澳门路150号。比较奇特的是,新厂房的每一块砖头都是由旧厂房拆迁而来。因此,申新九厂的诞生更像涅槃重生,或者是向前身的某种致敬。
至1932年,申新系统拥有9厂,成为民族资本中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纺织企业集团。随后,申新九厂正式投入生产,彻夜轰鸣的纺织机器,响彻了65个春秋。



很长的一段时间,申新九厂曾创造过纺织企业的许多辉煌,九厂最兴旺时,厂里有7500名员工、8000名退休工人,10万多个纱锭、800多台织布机,还有线锭、气流房等各类纺织专业设施。
从1955年公私合营一直到1992年,累计上缴给国家的税收相当于每年可以再造一个申新厂。1966年,申新九厂改名为“上棉二十二厂”。



上世纪90年代上海纺织业以壮士断臂的勇气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加上苏州河综合整治,申新九厂于1991年开始逐步调整。1996年9月,申新九厂关闭最后一个隆隆作响的机器,车间主任为同事们开完最后一个会,工人们把更衣箱的衣服、茶碗等生活用品整理好,许多人是倒退着一步步走出厂门的。申新的纺织人许多又重新走向新的岗位。
申新九厂经历了从洋务运动的初探到建国后公私合营的崛起,再到改革开放后的低迷,见证了上海纺织业的百年兴衰,也成为了上海纺织企业鼎盛时期的璀璨缩影。
织造出上海“时尚文化”的优秀基因
20世纪初,中国初创的纺织业有棉纺织业、毛纺织业、丝织业、染织业、针织业等。纺织业的发展丰富了我国的服装面料,使得我国的服饰文化更加丰富绚丽多彩。尤其旗袍面料的发展,使得上海旗袍面料种类丰富起来,出现了丝绸、丹饰林、民间印花、棉布、羽纱、毛呢、毛绒、蕾丝等面料。同时面料上的装饰纹样的审美特点也有了较大变化,不同质地不同剪裁多种花色的旗袍出现在人们面前。这同时又刺激了民族纺织业的发展。
上海的时装业也从最初只有专做中式服装的成衣铺,到1917年上海川沙人金鸿翔、金仪翔在南京西路创设鸿翔西服公司女子部,此后上海服装业就有了专做中装的本帮铺和专为洋人缝制洋服的红帮裁缝铺之分。1948年,上海就有西服、时装、童装店993家,开设在南京路上的有54家。
改革后的上海纺织业融合科技与时尚,积极进取成为了上海时尚的一张名片。上海的纺织业通过150多年的积淀,形成了极为深厚的行业文化,造就了上海纺织产业鲜明的精神气质。伴随上海纺织的产生,崛起,成长,辉煌,蝶变,纺织的优秀文化为产业发展不断提供着精神滋养和不竭动力。
纺织文化的蝶变-上海纺织博物馆的建立


虽然申新九厂已不复存在,但在其厂房原址上,也建造了一座上海纺织博物馆,2009年上海纺织博物馆成立,继续诉说着那一代人的纺织记忆。
这是一批情结不改的老纺织人,从各处收集了关于纺织的物件、文字、影像等,用两万余件展品撑起的博物馆。气势恢弘的序厅、底蕴厚实的历程馆、时空连贯的撷英馆、互动叠现的科普馆、赏心悦目的京昆戏服馆,演绎了上海纺织六千多年的产业历史和文化。




出品: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
指导单位:上海市地名管理办公室
资料来源:城市考古团、纺织博物馆
- 谢谢收看 -
TO BE CONTINUED
原标题:《阅读苏河|纺织工厂织造出沪上时髦基因,经纬纵横间彰显海派纺织的拼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