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站长网 – 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您的位置:首页 >运营 >

富士康造车新进展:携手拜腾,明年量产纯电SUV

时间:2021-01-05 13:47:24 | 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富士康造车新进展:携手拜腾,明年量产纯电SUV

车东西1月5日消息,昨日晚间,新造车公司拜腾宣布,该公司已和富士康科技集团(简称“富士康”)、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NDZ)于当日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于明年一季度前实现拜腾首款车型M-Byte量产。

这也意味着,拜腾或将获得新一轮资金支持,从而实现首款车型的量产,重回新造车赛道。

据拜腾官方信息,拜腾在南京的汽车工厂现在已建设完成,冲压、焊接、涂装、总装、电池组装相关的设施已经安装并且完成了调试。拜腾的首批预生产车型于2020年上半年下线并完成安全测试。与此同时,拜腾已于2020年6月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许可证。

拜腾宣布和富士康达成战略合作拜腾宣布和富士康达成战略合作

拜腾是国内新造车浪潮中的一员,公司于2017年成立。但此后,拜腾的造车之路就一直不够顺利。融资难到位、首款车型迟迟无法量产,去年还“因烧光84亿元造不出一台量产车”而被央视曝光。此时和富士康及南京开发区达成合作,于拜腾而言无疑是一颗及时的救命稻草。

于富士康而言,给拜腾背书对于实现自己的“造车梦”也将提供一定帮助。去年1月,富士康母公司已决定和菲亚特克莱斯勒组建合资企业,在中国开发、生产电动汽车。此次和拜腾合作,是富士康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再一次落棋。

事实上,拜腾汽车的前身为FMC(Future Mobility Corporation),最早于2017年由和谐富腾孵化而来。后者是知名豪华车经销商和谐汽车、富士康和腾讯组建的合资公司。所以也可以说,此次与拜腾签署战略协议,是幕后的“股东”站到了台前。

一、拜腾宣布和富士康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昨日,拜腾、富士康和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共同加快实现在2022年一季度前实现拜腾首款车型M-Byte量产的目标。

富士康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曾为特斯拉提供汽车零部件。去年1月,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决定和菲亚特克莱斯勒组建合资企业,以便在中国开发和生产电动汽车。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2年成立,2002年被列为国家级开发区。

根据此次合作协议,富士康将提供在先进制造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运营管理经验,并和拜腾共享产业资源,以此为电动SUV M-Byte的量产提供支持。

拜腾M-Byte拜腾M-Byte

针对这一次的合作,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表示,“我们很高兴与拜腾合作,推进M-Byte实现量产。这将使我们能够为电动汽车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这表明了我们在(助力)传统汽车行业转型上的承诺。与拜腾的合作关系符合富士康“3+3=无限”的愿景,这一愿景象征着由富士康的产业进步和新兴技术所创造的无限可能性。”

拜腾联合首席执行官丁清芬表示,“我们很高兴能够回归。与富士康的合作将给我们带来关于精密制造的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资源,这将让我们能够兑现实现下一代智能出行体验的承诺。”

现在,拜腾位于南京的汽车工厂已建设完工,冲压、焊接、涂装、总装、电池组装相关的设施已经安装并且完成了调试。M-Byte的首批预生产车型于2020年上半年下线,并完成安全测试。与此同时,据拜腾官方信息,该公司已经于2020年6月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许可证。

二、拜腾造车之路一波三折 曾经暂停中国业务

作为国内新造车浪潮中的一员,拜腾起步不晚,该公司于2017年正式成立。与此同时,和其他新造车公司相比,拜腾还显得有点特殊,其创始人毕福康和戴雷都不是中国人,算是外国人在国内创业。

2016年至2018年间,拜腾先后完成Pre-A轮、A轮、B轮融资,融资总金额超过7.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7亿元)。2018年1月,拜腾的M-Byte概念车在当年的CES展上首发亮相,当时便凭借一块50英寸的中控大屏(量产版车型上为48英寸)吸引了众多的目光。

但在这之后,拜腾的造车之路开始屡遭挫折。

一方面是资金的问题。此前便有报道称拜腾的最新一轮融资迟迟无法完全到位。事实上,就在拜腾官宣与富士康达成战略合作之前,还有媒体曝出拜腾正在和富士康就投资问题展开谈判,富士康计划注资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9亿元),而注资的条件正是拜腾汽车需要在2022年一季度前做到大规模生产M-Byte。

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也给这家新造车公司设置了前进的绊脚石。拜腾曾在去年7月1日宣布暂停在中国的业务。

现如今富士康和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伸出“援手”,对困境中的拜腾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结语:新造车公司洗牌加速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新造车公司洗牌加速。一方面,特斯拉、蔚来、威马、小鹏、理想汽车等新造车公司保持着不错的销量成绩。另一方面,拜腾等二、三线企业进入到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

总体而言,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早期产生的新造车公司扎堆登场的现象,本就是不正常的。此番洗牌后,能够顺利活下去的公司将有很大的概率继续存活下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