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场发布会央行传递重磅信号:短期降准降息概率不大
1月15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央行副行长陈雨露、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出席介绍2020年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发布会上,央行也对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房地产金融政策等作出回应。
货币政策方面,陈雨露表示,2021年稳健的货币政策会更加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继续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的支持力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孙国峰则直言,当前利率水平合适、存准率不高。在此表态下,虽然春节前银行间流动性会收紧,但全面降准的概率不大,降息的可能性也较小。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表示,预计未来国内经济“爬坡”与政策“退坡”格局仍将延续一段时日,流动性维持紧平衡是货币政策主基调。量的方面,降准的概率极低,预计2021年M2和社融增速或分别降至10%和12%左右;价的方面,预计2021年上半年之前降息基本没有可能,国内利率大概率先波动上行后回落,流动性最紧时点或在二季度。
“基本匹配并不意味着完全相等”
中国人民银行法确立了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增长”。具体而言,中国央行采取的多目标制,既包含价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大体平衡等四大年度目标,也包含金融改革和开放、发展金融市场这两个动态目标。
为了实现中间目标,货币政策操作还会设置一个中间目标,比如M2、社融。一般而言,政府工作报告都会设定M2的目标,2016年首次设定社融目标。2018年未设具体目标,2019年开始设定相对目标:M2、社融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2020年则提出引导M2和社融增速明显高于上年。
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M2同比增长10.1%,比上年末高1.4个百分点;社融增长13.3%,比上年高2.6个百分点——两个指标的增速均达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
过去的一年,央行官员在多个场合指出,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孙国峰表示,随着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潜在增速有下降趋势,如果继续按照过去的实际值来设定M2和社融增速的数字目标,就可能导致货币信贷与经济运行偏离,形成过度宽松的局面,也不利于稳定宏观杠杆率。
“保持M2和社融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是完善我国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的一个重要内容。”陈雨露在此次发布会上表示,“基本匹配并不意味着完全相等。也就是说,M2和社融增速可以根据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治理的需要,略高或者略低于名义经济增速,以此体现中长期内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
他举例称,在经济运行的非正常时期,比如说遭遇到类似当前重大疫情严重冲击的时候,经济增速可能会大大偏离潜在的产出水平,这时货币政策就要参照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经济增速来把握。
2020年即是类似的情况。据市场机构测算,“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在6%左右,但由于疫情冲击,2020年一季度经济增速为负值,后者远低于前者,因此2020年央行多次降准降息应对疫情冲击,支持经济增长回归潜在增速。“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比较好地对冲了疫情以来宏观形势的高度不确定性。”陈雨露称。
孙国峰则提出,基本匹配是中长期概念,不是短期概念。体现在操作上,是按年度做到基本匹配,而不是每个季度甚至每个月都要匹配,以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业界有时也用M2或者社融除以GDP衡量一个经济体的宏观杠杆率。换言之,当M2、社融增速和GDP增速基本匹配时也就意味着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天风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孙彬彬表示,按照反映潜在增速的名义GDP增速来看,2021年M2、社融增速虽有下行但大概率还是维持在一定水平,政策以稳杠杆为主。
全面降准概率下降
2020年央行通过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为实体经济提供了1.75万亿元长期流动性。此外,央行政策利率降低30BP。这些货币政策操作主要在去年上半年,去年下半年货币政策已边际收紧。
“我国经济向常态回归,内生动力增强,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好转。当前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货币政策在有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要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孙国峰称,“因此2021年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不急转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握好时度效,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
央行数据显示,当前一年期MLF(中期借贷便利)、7天逆回购利率分别为2.95%、2.2%。存款准备金率方面,目前平均值为9.4%。去年5月15日中小银行降准落地后,超过4000家的中小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降至6%,处于较低的水平。
在回应媒体关于降准降息的问题时,孙国峰表示:“不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是与我国历史上的准备金率相比,目前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都不高。”
华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张继强表示,从历史经验看,近几年央行都会主动平抑春节期间的流动性波动,1月MLF缩量之后,今年2月预计仍会进行一次MLF操作,但全面降准的概率不大。宏观杠杆率和资产价格等制约下,货币政策的取向仍是中性,“不缺不溢”基调未发生改变,只是节奏相机抉择。
1月15日,央行进行5000亿元MLF操作,包含对1月15日MLF到期(3000亿)和1月25日TMLF到期(2405亿)的续做,合计净回笼405亿元。此次MLF续作量低于市场预期。
利率方面,孙国峰介绍,2020年12月企业贷款利率为4.61%,相比2019年末下降0.51个百分点,处于历史最低水平,降幅大于LPR同期降幅。此外,贷款利率下行引导银行降低负债成本,推动存款利率下行。2020年12月三年期、五年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67%、3.9%,分别较上年末下降5个基点和16个基点。
“目前经济已经回到潜在产出水平,企业信贷需求强劲,货币信贷合理增长,说明当前利率水平是合适的。”孙国峰称。伍超明则表示,预计2021年上半年之前降息基本没有可能,国内利率大概率先波动上行后回落,流动性最紧时点或在二季度。
实际上,近期市场利率水平虽然有所回落,但部分市场利率水平仍和疫情前相当,比如1月15日10年前国债收益率为3.17%,甚至略高于去年年初。对此一些市场机构预计下半年将可能加息。
“未来我们可能很难看到政策利率出现大幅度的调整,这种设计使得中国央行能够较长时间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孙彬彬称,“在价格工具指引上,央行总体的方向还是以稳为主。对于债市而言,最坏的图景就是加息,目前看这个可能性极小。”
(作者:杨志锦 编辑:张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