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站长网 – 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您的位置:首页 >运营 >

焦点访谈丨关于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了→

时间:2021-01-17 21:46:30 | 来源:央视

原标题:焦点访谈丨关于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了→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阻断新冠病毒最好的办法就是疫苗。从2020年12月15日开始,我国多地开始对九类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包括冷链从业人员、海关边检、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以及和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物流、水、电、暖、煤、气等公共领域相关人员。目前,已经累计接种1200多万剂次。在疫苗接种稳步推进的过程中,人们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疑问,比如要不要接种,什么疫苗更好,是不是安全,会不会产生抗体等等。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实地走访了疫苗接种现场,也采访了相关专家。

早上八点多,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街道接种点已经坐满了等待接种的人。记者看到,接种现场共划分为5大区域,符合条件的接种者可进入等候区。

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护士长 陈晓双:上到二层以后会有工作人员让大家排队填写一个信息卡,里边有患者的姓名、编号、接种时间,主要有一些注意事项,就是为了保证接种安全。

填写完信息卡,接种者进入登记区。

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护士长 陈晓双:在登记区要填写知情同意书,对患者的健康咨询进行解答,每个大夫对接种的人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在医生询问的过程中,不符合条件的接种者会被劝回,或者做进一步检查来确认是否适合接种。对于健康咨询没有问题、医生同意接种、并签署接种知情同意书的,进行身份信息录入。身份信息录入后,就可以进入接种区。接种完成后,进入留观区观察30分钟。留观期间,一旦有接种者出现不良反应,就进入接种点的应急处置区。

接种完成后,接种者可以在北京健康宝里查到自己的疫苗接种信息。近期,我国疫情呈现多地局部暴发和零星散发状态,与之前相比,防控形势复杂严峻。可是对于新冠病毒疫苗打还是不打,一些人还心存疑虑。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郑忠伟:目前全球累计感染人数已经突破9000万,我们还没有看到整个疫情出现拐点。从人类历史上战胜重大传染病看到的经验,如果完全依靠自然免疫,那就是靠大量人员的死亡作为代价,从现代科学来讲真正战胜传染病最终极的武器就是疫苗。

虽然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整体得到较好控制,但只要局地暴发,就会管控升级,想要尽快让生活恢复常态,就得让大规模人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那是否接种了疫苗就意味着100%被保护了呢?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郑忠伟:如果总是去理解接种了疫苗,永远不会再感染这个病毒了,那肯定永远都在接种和不接种之间徘徊不前,因为全世界到目前没有一支疫苗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那么一支有效的疫苗能达到什么样的保护程度呢?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郑忠伟:人体感染新冠病毒的程度分为11个等级,最低等级是0级,就是不会感染,再往下是无症状感染者,再往下是有症状,再往下就需要住院了,再往下可能就会出现一些重症,最后严重的情况就会出现死亡。接种这支疫苗如果能防止死亡,防止出现重症,防止出现住院,那这个疫苗是不是就值得去接种呢?

与普通药品相比,疫苗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面对群体的,如果仅仅是个别人接种,作用是有限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 王华庆:疫苗的作用主要是建立群体性免疫屏障。没有建立免疫屏障的话,还会散在发生,或者说再流行的话,大家采取的防护措施实际上都是一样的。

按照专家的说法,疫苗要想起到真正的病毒阻断作用,不仅要打,而且要应打尽打。因为不同传染病的传染力不一样,阻断传染病流行的人群免疫力也不一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 王华庆:好比说要消除麻疹,那么人群当中免疫力要达到90%到95%,这个疾病流行就被阻断了。关于新冠现在各国都在做研究,将来如果要控制它,人群比例也得达到一定高的程度,才能阻断它流行。现在有一个大概的数据,大概是在50%到70%。

50%到70%,意味着人群中50%到70%的人对病毒有免疫力,建立起免疫屏障,才可能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而免疫屏障的建立是有前提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 王华庆:人群大范围都接种上了这个疫苗的话,那么这个群体免疫就会很快建立起来,建立起来之后疾病的流行可能就减缓下来,或者说达到一定阈值的时候,它的传播可能就会停止下来。

因为疫情的原因,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和接种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中很多人对疫苗接种后是否产生抗体、抗体持续多久等等问题的关注度持续走高,有的接种者甚至在接种疫苗后到医院检测抗体。究竟该如何正确看待抗体问题,接种疫苗后,抗体是否是唯一的保护因素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 王华庆:抗体不是唯一保护因素,还有免疫记忆,还有细胞免疫,其实接种完疫苗之后,整个保护机制是综合的,不是单纯的抗体在起作用。

接种疫苗后,人体会产生保护性抗体,有的疫苗还会产生细胞免疫,形成相应的免疫记忆。一旦有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疫苗产生的抗体、细胞免疫释放的细胞因子就会识别、中和或杀灭病毒,而免疫记忆也会调动免疫系统发挥作用,让病毒无法在体内持续增殖,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就算抗体降低甚至消失,也不能简单地判定疫苗失去保护力。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新冠病毒疫苗从研发到上市,不到一年的时间,这是与很多疫苗不同的地方,因此有些人对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格外关注。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郑忠伟:我想纠正一种观点,就是认为疫苗百分之百安全。任何药物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因为个体差异存在一些异常反应,特别是由于个体原因存在一些严重异常反应这是不可避免的。

在我国,对疫苗接种后异常反应监测有着严格的程序和规范。在中国疾控中心,设有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收集报告疑似不良反应发生数、诊断数、诊断分类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 王华庆:根据现在对新冠病毒疫苗监测的情况来看,异常反应的发生率是十万分之六,严重的异常反应是百万分之一,从这两个指标来看,跟过去用过的上市疫苗比较,没有发现异常的情况。

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到上市的时间虽然短,但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是严格按照程序完成的,专家认为,因为上市快就对疫苗存有疑问,没有任何必要

目前世界范围内,接种比较多的两种疫苗是灭活疫苗和mRNA疫苗。每个路线的疫苗都各有其特点,无法比较优劣。近期,几款疫苗三期临床数据陆续公布,此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我国一款灭活疫苗的保护效力为79.34%,这些数据引起很多人的关注,还有人以此作为评判一个疫苗好坏的标准,这样的做法科学吗?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郑忠伟:横向比较是不科学的,每一支疫苗试验的场景、受试者的选择以及在最后判定三期入组病例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即便是同一个疫苗,在不同国家,同样会产生不一样的临床试验数据。

对于人们都很关注的新冠病毒变异问题,专家解释相关部门在持续监测,病毒变异程度目前还没有超出疫苗的控制范围。

我们的疫苗是安全有效的,相关准备工作是到位的。从国际上来说,中国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得到了很多国家的认可,并且已经采购了中国疫苗。节目中专家也说了,疫苗作为目前阻断疫情的最好手段,需要大规模人群接种才能产生效果。所以,应打尽打,才能尽快建立起免疫屏障,尽快恢复我们的正常生活状态。据了解,随着疫苗供应量的不断加大,疫苗接种的目标人群也会逐渐扩大。阻断疫情,需要我们人人贡献力量。

制片人丨王惠莉 刘雪松 李作诗

编辑丨赵园 王一冰

摄像丨刘文

责编丨刘小萍 时瑶

剪辑丨郑昱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