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赛先生
图片来自IMF撰文| 黄彦杰
责编| 叶水送
最近,巴西为疫情失控苦恼不堪。新冠感染率超过76%的巴西城市马瑙斯市此前被认为已经达到群体免疫,然而新冠第二波疫情来势汹汹,连巴西卫生部长帕祖耶洛都在感叹,“始料未及”、“疫情发展得太快了”。
不过,印度最新的一项调查发现,德里可能实现群体免疫了。1月11日-12日,研究人员在印度德里的11个区28000名居民随机血液抽样中发现,超过60%的居民新冠抗体检测阳性,意味着他们此前感染过新冠病毒,并且康复了,德里或许已群体免疫了。
当然这是通过感染新冠病毒建立起免疫防护墙,而有的国家则通过接种疫苗建立起新冠防火墙,它就是以色列。
以色列总理在接种疫苗,图片来自社交网络从2020年12月19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接种全国第一支新冠疫苗起,至今以色列以54.69%的疫苗接种率,迅速成为了全球新冠疫苗接种率最高的国家,并有望成为全球第一个依靠疫苗实现群体免疫的国家。
2020年初,面对新冠疫情大潮,英国政府曾寄希望于通过群体免疫手段来对抗疫情蔓延。于是“群体免疫”这个概念就进入了普通人的视野,如今它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公共卫生专有名词。
什么是“群体免疫”?
“群体免疫”是一种对传染病的间接保护形式,当人群通过接种疫苗或者以前感染过该疾病从而获得免疫力时,就会形成一种免疫屏障,保护那些对该疾病没有免疫力的人。
图片来自GAO简单地说,当群体免疫生效时,如果一个群体中A被感染了,而他生活圈内的B、C、D都具备针对这种疾病的免疫力,那么A将疾病传染给没有免疫力的E的可能性就很小,大规模爆发的可能性就更小了。而不存在群体免疫的情况下,群体中A被感染了,他生活圈内的B、C、D将很快被感染,而生活圈外的E或者更多的人也将会被间接地传染,疾病大流行开始。
如何获得“群体免疫”?
首先接种疫苗,在感染疾病之前获得对疾病的免疫能力。疫苗会训练我们的免疫系统产生抵抗疾病的蛋白质,称为“抗体”,当我们暴露于某种疾病时,有了疫苗的保护,从而不会使得我们生病。接种疫苗的人会获得保护,免受疾病感染且不会传播病原体,进而打破传播链。接种疫苗的优势在于能够在相对安全的情况下获得对疾病的免疫能力。
其次感染病原体,并从疾病中康复,从而获得免疫能力。感染病原体一样会训练我们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但每一次暴露在疾病中时,都可能带来风险,公共卫生政策专家口中描述的新冠致死率虽然并不高,但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一旦感染,这种风险都是存在的。
疫苗接种多少比例,能实现“群体免疫”?
至于需要多少比例的疫苗接种,才能实现群体免疫?在具有足够免疫力的人群中,群体免疫通过使易感个体与感染宿主之间有效接触的可能性最小化,从而为易感个体提供间接保护。当人群达到群体免疫阈值时,群体免疫将开始生效,持续的传播不会发生,因此爆发将减少。
为了获得群体免疫而需要免疫的人口比例因病种而异。以麻疹为例,对麻疹的“群体免疫”需要大约95%的人口接种疫苗。由于麻疹不会在接种疫苗的人中间传播,剩下的5%的人将受到保护。但如果采取任由疾病在人群中感染的方式来获得群体免疫的话,意味着需要95%的人感染麻疹,并从中康复。对于脊髓灰质炎来说,这个阈值约为80%。
“群体免疫”模型为了诱导新冠实现群体免疫,需要接种疫苗的人口比例目前尚不清楚。在现实世界中,情况通常要复杂得多。流行病学和免疫学因素,如人群结构,人群之间传播动态的变化以及免疫力的减弱,将导致群体免疫力赋予的间接保护程度发生变化。因此,在讨论在人群中建立群体免疫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控制疫情是否需要“群体免疫”?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的是,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通过让人们接触病毒来达到群体免疫,在科学上是有问题的,也是不道德的。因为这将导致新冠病毒在任何年龄或健康状态的人群中传播,从而导致不必要的感染、后遗症或死亡。
2020年初,英国政府的决策者和官方卫生顾问最初提出的是群体免疫策略,也就是让病毒在人群间自由传播,以期能有足够的人可以形成自身抵抗力,从而自然遏制或控制病毒传播。
事实上,采取这样的方式的结果是新冠疫情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死亡人数激增,英政府后来不得不放弃这种策略,从而采取更加严厉的管制措施。
在英国疫情控制不住后及时叫停群体免疫时,瑞典政府依然坚持采用不封锁的,民众自觉的手段进行控制,以希望该国能通过感染病毒的手段实现群体免疫。然而,瑞典国内的死亡人数是邻国的数倍,且直至2020年底,群体免疫并未形成,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瑞典国王承认抗疫失败。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巴西亚马逊州首府玛瑙斯,从疫情爆发开始,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注:中间感染的病例有大幅下降),6月份的时就已有66%的人感染了,到去年10月,病毒已经感染了76%的民众,然而这个城市依然没有形成群体免疫效应,病毒依然在快速传播,并未出现减缓的迹象。
巴西玛瑙斯的疫情正滑向另一个深渊,图片来自lancet.com这些证据表明通过让民众接触病毒来实现群体免疫是不现实的,且后果严重,这将导致很大一部分人将需要感染该病毒,成千上万的人会死亡。因此,在没有疫苗接种计划的情况下,建立群体免疫不是最终目标,而应该是着重于保护弱势群体的政策。
接种疫苗来实现群体免疫才是正途
疫情初期疫苗的开发相对滞后,各国采取的应对方式也不一致,但制约该方式的瓶颈在于疫苗的开发、生产、接种均需要大量时间,并不能在第一时间通过大规模接种疫苗实现群体免疫。
2020年下半年开始新冠疫苗的开发逐渐进入正轨,越来越多的疫苗被批准上市,使得以接种疫苗为基础的群体免疫成为可能。
据《耶路撒冷邮报》报道,自2020年12月起,以色列开始大规模接种新冠疫苗,并且以色列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新冠疫苗接种国,目前以色列的疫苗接种率已达到了54.69%,上周早些时候,该国四个健康维护组织之一的马卡比医疗保健服务公司发布了其成员进行的疫苗接种运动的第一批结果,该组织还将这些数据与未接种疫苗的对照组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在第二针疫苗接种后的7至18天,疫苗的保护率达到了92%,未接种疫苗的人群感染病毒的可能性是接种疫苗的11倍。
目前,以色列开始对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以每天20万针的速度进行疫苗免疫,以色列有望成为全球第一个依靠疫苗实现群体免疫的国家。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上周举行的达沃斯会议上也解释了要做“全球群体免疫实验室”的意愿,届时希望能有更多的数据提供给全球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