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站长网 – 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您的位置:首页 >运营 >

养育得起才敢多生,卫健委“答复”释放政策信号

时间:2021-02-19 22:46:39 | 来源:第一财经

来源:第一财经

本文字数:1648,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导读:生育政策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大为减弱。下一步,关键不再是准不准生,而是要养得起、育得起。这样才会对生育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 | 第一财经李攻

近日,国家卫健委关于可以探索东北地区全面放开生育限制政策的新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不但是在生育政策上“打开”了一扇窗,也是在养育方面提供了探索方向。

事情起源于全国人大代表一份《关于解决东北地区人口减少问题的建议》,国家卫健委对此进行了答复(下称“答复”)并于日前公开发布。答复中说,“建议国家率先在东北地区全面放开人口生育限制”对我委工作很有参考价值。我委认为,东北地区可以立足本地实际进行探索,组织专家进行研究,深入研判全面放开生育限制对当地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稳定、资源环境战略、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影响。

“可以立足本地实际进行探索”传递出的是很强的政策信号。从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农村地区相对宽松),到放开二孩生育,再到全面放开限制生育政策,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正在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

更重要的是,东北地区人口总量减少,除了生育政策之外,答复还看到了经济、社会等因素。东北地区的生育政策是相对宽松的,比如说,黑龙江省规定夫妻双方均为边境地区居民的可生育三个孩子,但生育意愿并不高。

答复中说:究其原因,经济社会因素已成为影响生育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经济负担、婴幼儿照护和女性职业发展等方面,群众反映尤为突出,生育政策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大为减弱。提高生育水平,关键是要顺应群众期待、聚焦群众期盼,在公共服务方面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切实解决家庭生育养育子女的后顾之忧,提高群众的生育积极性。

正如答复中分析的那样,生育政策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大为减弱。下一步,关键不再是准不准生,而是要养得起、育得起。这样才会对生育起到促进作用。

这里暂且不说养的成本,更大的数目还在育。过去有句话说,一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但现在不行了,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为此产生的花费不是一个小数目。笔者一位朋友的孩子去年上了大学,这位朋友感叹说,财务状况顿时轻松了许多。因为他们夫妇月收入的一半以上用在了孩子教育上。即使在二三线城市,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费用也不下百万。这种负担对很多人来说是很重的,怎么可能去要求再生一个?

子女教育是父母最为关心的事,公共资源的配置若能合理化、公平化,才能逐步改变人们的生育观。现在的教育领域,尤其是少儿教育领域成为众多资本进入的热点,资本关注的领域必然是有利可图的。在这方面,也不能埋怨家长,谁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教育成本如果降不下来,生育的积极性就难以提高。

答复显然看到了除放开生育政策之外更重要的东西:在公共服务方面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切实解决家庭生育养育子女的后顾之忧。

为此,答复中说,国家发改委会同卫健委组织开展“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城企合作,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卫健委协调财政部等6部门对依托社区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免征增值税、契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不动产登记费等;协调教育部等7部门加快建立健全育幼等紧缺领域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明确每个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开设托育服务相关专业。

这应该只是“育得起”的重要一步,以后的路还很长。要改变人口方面面临的窘境,国家就还得拿出更多真金白银来加大鼓励力度,从而减少家庭负担,增强生育积极性。

国外已经有一些成熟的经验。比如说,德国拿出9%的GDP来承担全社会家庭抚养孩子成本,差不多相当于全社会家庭抚养孩子成本的46%;在丹麦,夫妻双方可以享受最长52周的生育津贴,等等。

总之,去年底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要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国家卫健委的答复在生育和养育政策上都提供了探索的方向。

(作者系第一财经评论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