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商品滞涨、股市大跌!涨幅冠军金牛化工止步七连板 “超级周期”行情要剧终?
现阶段的周期股,似乎也在重新寻找自身行业景气度与股价间的平衡。
经过春节后的集中拉涨后,顺周期行业的大宗商品及股票价格开始回落。
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就是领涨龙头的集体熄火。2月24日,铜行业龙头紫金矿业、江西铜业显著回落,以及2月A股涨幅榜首位的金牛化工跌停。
另一边,大宗商品市场也结束了连涨趋势。其中,LME铜、布伦特原油当日出现滞涨,仅有其下游细分的化工品价格继续维持涨势。
前期拉涨过程中有关“超级周期”来临的声音随之消失,被二级市场寄予厚望的顺周期行情会否就此告终?
不过,支撑周期性商品上涨的核心逻辑,是其各自行业的供需关系、流动性和市场预期所决定的,这些因素短期内会维持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并不会如商品或股票价格那般剧烈波动。
现在的周期股行情,就如金牛化工的走势,短期涨幅巨大,但是在24日早盘跌停后,午后又打开了跌停。
现阶段的周期股,似乎也在重新寻找自身行业景气度与股价间的平衡。
大宗商品还能涨?
决定商品运行的因素众多,但核心是供求关系,这决定了价格运行的方向,而流动性和预期的强弱,则决定了价格涨跌的幅度。
与2016年的上涨行情相比,本轮大宗商品的触底反弹存在明显不同。
彼时,商品市场的反弹以国内自主定价的黑色系商品为主,国际定价的产品涨幅相对落后,主要驱动力来自于中国展开的供给侧改革,供给收缩带动价格上涨。
现阶段则不同,新冠疫情的发展才是左右商品价格变动的核心逻辑,包括各国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以及单个大宗商品减产或需求的减弱均是围绕于此。
从主要商品价格走势可以看出,铜、原油、铁矿石均经历了2020年一季度因疫情爆发的集中下跌,和同年4月前后的见底后的反弹。
换言之,本轮大宗商品的上涨就是起步于去年4月,驱动力为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作为全球最大制造业国家对大宗商品需求所构成的支撑。
上述背景下,大宗商品在2020年下半年整体也处于上涨趋势。同年11月,中大期货首席经济学家景川与记者交流时便曾提出一个观点,“(2020)上半年国内制造业受疫情压制,原料价格走低,下半年需求延后集中释放,造成部分商品供需错配,引发价格上涨。若新冠疫苗能够顺利落地,海外市场在2021年上半年也可能会出现类似情况,进而对上游原料形成利好。”
实际演变趋势与上述预判保持一致。疫苗开始接种,新冠新增病例数增长放缓,海外经济恢复带动上游原材料的需求回升。
而海外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和超额流动性,则对近期原油、有色金属的上涨起到了加速的作用。
对此,景川也将其归结为铜的金融属性在起作用,即“供需关系支撑铜价上涨,但是不会出现这般快速的大幅拉升。”
落实到一些细节上,便是近期相关商品期货持仓量的显著放大。
其中,布伦特原油1月末总持仓量为201.7万手,至2月24日增加至219万手。同期,国内文华有色板块持仓量,则从126.4万手增加到了一度突破146万手。
持有类似观点的机构不少。中泰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陈兴也认为,“这轮涨价的真正结束,可能需要等待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转向。”
即如果经济刺激政策继续维持,本轮以国际定价类商品价格的上涨趋势就难以结束。同时,海外疫情发展的趋于稳定,同样也会从需求端为上游原料带来支撑。
需要指出的是,大宗商品由于自身价格运行机制具备极强的趋势性,除非供需关系等出现扭转,否则上涨、下跌趋势难以扭转。
而从主要商品指数运行来看,分别追踪国际和国内一揽子商品的CRB指数、文华商品指数近两日的回落都极为有限,这或意味着上涨趋势并未改变。
周期股寻找新平衡
大宗商品确定周期仍在,但只能解决二级市场走势的一个变量,更大的不确定性是来自于股市本身。虽然行业趋势明朗,但是并不能就此断定股价就一定上涨。
远的不说,近点的案例就包括了2月初钴、锂价格持续上涨,相关标的展开调整,以及24日LME铜价小幅上涨,同日江西铜业大跌6.7%。
实际原因难以探究,但归根到底是一个交易“性价比”的问题。
以2月份A股涨幅最大的金牛化工为例,连续七天涨停,2月初至23日累计涨幅超过110%。但是,反观其基本面,公司过半收入为甲醇,而甲醇期货主力合约期间结算价不过从1月末的2285元/吨,上涨至2月23日的2442元/吨。
在大宗商品领域,这一涨幅并不算突出,其对公司未来盈利预期的带动效果也不会十分明显,股价的上涨更多是市场行为,与基本面关联度有限。
但是,不容忽视的一点是,主要周期性行业都面临着金牛化工阶段性涨幅过大的问题,这在节后表现抢眼的有色、化工行业表现尤为突出。
据统计,2月初至23日,申万15家铜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涨幅为19.3%,江西铜业上涨60.93%,铜陵有色、电工合金、云南铜业涨幅超过30%。
细究之下却可发现,国内铜冶炼行业盈利主要依靠赚取矿产商的冶炼费用,只有自有矿山占比较高的铜企才有望获得盈利提升。二级市场情绪得到宣泄后,板块走势分化成为必然。
石化板块的上涨,则早在2020年下半年便已开始。
若从去年12月下旬算起,国内两大民营炼化龙头的恒力石化、荣盛石化,至今年2月23日累计涨幅也都达到了64%左右。要知道,这都是两家千亿市值级别以上的公司。
虽然节后国际油价上涨,对上述公司带来了一定产品涨价的预期,但是负面影响同样存在,其成本端面临巨大的上升风险。
即便是PTA等主营产品节后表现出色,但是并不能帮助公司股价继续走高,恒力石化、荣盛石化从春节后首个交易日开始,连续回落至今。
主营产品继续上涨,上市公司股价走低的一幕,在近期A股市场变得十分普遍。
1月份的明星板块锂电材料行业,同样也面临着类似问题,仅有钴价表现过于突出,才使得华友钴业、寒锐钴业表现相对较强。
不难看出,由于二级市场上涨速率过快,使得很多周期股此前已经透支了部分行业景气度好转的预期。在近期A股市场走弱的背景下,周期股普遍开始借势调整,并开始寻找新的平衡。
好的一面是,支撑顺周期行业景气度提升的核心逻辑并未改变,部分公司接下来发布的一季报中便会看到盈利显著改善的迹象。相关商品价格未来潜在的拉涨可能,也会重新为周期股提供新的反弹动力。
至少,目前很少有人会过分看空大宗商品,毕竟全球经济仍然处于逐步从疫情阴影中走出的复苏当中。
(作者:董鹏 编辑:巫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