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站长网 – 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您的位置:首页 >运营 >

“跨界”造车潮下,有美酒但无“好故事”的五粮液车该如何突围?

时间:2021-03-04 13:45:52 | 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跨界”造车潮下,有美酒但无“好故事”的五粮液车该如何突围?

三年前,五粮液投资20多亿,将凯翼汽车收入囊中,但其之后在汽车行业却反响平平,车型单一换代慢,生产的车一直与奇瑞有着比较高的重合度,消费者的好奇心也被消耗殆尽,几乎忘记了这个“白酒背景”的车界新星。

近日,随着凯翼汽车旗下2021款中期改款车型凯翼X3的正式上市,让“五粮液造车”再次成为热门话题之一。跨界造车不止不休,五粮液车能否突出重围?

多元化屡屡受挫,造车梦由来已久

作为浓香型白酒龙头企业,五粮液集团前身是四川省地方国营宜宾五粮液酒厂;1998年,改制为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 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五粮液,股票代码:000858)。

虽然是名声在外的白酒企业,但五粮液却素有不安于造酒的野心,上世纪90年起便尝试多元化发展。接连涉足制药、电脑芯片、威士忌伏特加等多个领域,只是屡屡受挫,至今制药公司和芯片领域的鹏程电子公司仍处于存续状态。

对于跨界造车,更是图谋已久。早在2003年,五粮液集团便公开表示,汽车产业是中国经济的最后一块大蛋糕,现在如果不进入,以后就很难进去了。

2006年,五粮液收购新晨动力50%的股份,正式进入汽车发动机领域。3年后,宜宾普什集团又与华晨金杯成立华晨金杯绵阳分公司,五粮液开始深入汽车行业。但后因车市下滑,五粮液的造车行动也没有施展。

2011年,新晨动力股份又被华晨高价回购,五粮液一度退出了造车界。2017年,新能源东风之下,五粮液造车计划卷土重来。不过,原计划与观致汽车的合作,以观致汽车被卖给宝能集团而告终。

2018年,五粮液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斥资约25亿元入股凯翼汽车,占51%股份成为凯翼汽车最大股东,凯翼汽车由芜湖凯翼汽车有限公司改名为宜宾凯翼汽车有限公司。

在五粮液入股凯翼汽车后,第一个动作就是投资37亿元在宜宾建厂,因此获得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仅用时一年多,就在宜宾市临港经开区汽车产业园建成了凯翼汽车智慧工厂。

2019年1月7日,凯翼汽车宜宾生产基地的总装首车——凯翼X5正式下线。但网友发现,除车标外,与原来奇瑞时代的车型几乎没有无区别。

“跨界”造车潮愈演愈烈,“不差钱”就能成功?

就大多数车企来说,造一台车的成本基本上是定价的一半左右。另外还有售后、零配件、保险、金融等各方面都能带来利润,正是由于汽车市场的颇具想象空间,因此各行巨头都想来分割这块大“蛋糕”。

不止酒企五粮液,近期索尼、创维、格力等家电企业也都开始入局,这股由地产商引起的“跨界”造车潮正愈演愈烈。

五粮液集团,作为拥有两家A股上市公司(五粮液和宜宾纸业),单旗下五粮液(000858)市值就达万亿。

近几年旗下五粮液收入、利润保持快速增长。2017-2019年,公司营收分别为301.87亿元、400.3亿元、501.1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6.74亿元、133.84亿元、174.02亿元。

据公告显示,2020年,五粮液预计营收约为572亿元,同比增长14%;归母净利润约为199亿元,同比增长14%。但造车似乎并非“有钱”就能成功的事业。

尤其是目前看来,五粮液汽车仍在路上,难言成功,凯翼汽车能否圆五粮液多年跨界造车梦,能否圆当地政府的汽车产业梦仍是未知之数,毕竟跨界者太多竞争太过激烈。

回顾近年来的造车浪潮中的企业,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有被接受的也有不被理解的。拿出自己全部积蓄造车的格力董事长董明珠推出了旗下首款电动货车,而乐视网的“贾总”编织的造车梦已经破碎。

而且,在造酒行业十分在行的五粮液,对于造车跨度可谓不小。目前来看,在五粮液加入后,凯翼汽车除了有低端价格优势外,其品牌、设计、研发、营销等方面并没有任何改善。

此前凯翼的车标还被网友吐槽毫无记忆点,更被很多人吐槽为是五粮液喝多了的“醉酒之作”。

值得注意的是,从目前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来看,5到10年汽车行业将趋于饱和,行业整肃对五粮液这样的外行加低端路线的造车企业来说,又将是一个成长瓶颈,突破不了还会折损五粮液的品牌价值。

品牌技术均不占优,前路任重而道远

据《每日财报》了解,凯翼汽车成立于2014年,诞生于奇瑞汽车的江北项目。在品牌成立之初,凯翼汽车选择了轻资产运营模式,即建立独立的营销团队和销售网络,但产品从研发到生产,全部借由母公司奇瑞品牌的力量来完成。

但在这种模式下,凯翼汽车到后期只能承接奇瑞的落后平台和产品,形成了“廉价奇瑞”的品牌形象,销量也因此难有起色。

值得注意的是,凯翼汽车近年来销量表现远不及预期。据相关数据显示,凯翼品牌2019年前11月的销量仅为1.48万辆,与其年初6.17万辆的目标相距甚远。

汽车的前期制造只是一个开端,后期的销售才是决定车企能否生存下去的根本,而在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方面的欠缺也是目前凯翼汽车最大的短板。直白点说,凯翼想要多卖车,那还是要把凯翼的故事讲好才行。

质量是造车的根本,技术是造车的核心,令人遗憾的是凯翼暂时没有核心卖点和核心的技术。本田的地球发动机、魔术座椅,日产的大沙发、VC-TURBO发动机、大众的黄金动力总成······在市场上活跃的品牌无一例外,都有着自身的一技之长。

但这一切对于凯翼来说,任重而道远。不过汽车行业本来就是一个门槛非常高的行业,投入和风险都很大,而“跨界”的企业更要面临更大压力。因此五粮液“砸钱”造车背后,更需冷静,勿要上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