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运营 >

南财快评:上海新中考,平衡公平和竞争的尝试

时间:2021-03-16 21:45:37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南财快评:上海新中考,平衡公平和竞争的尝试

今天,上海市教委公布了新中考改革的实施细则,将于2022年开始实施。初步看来,这一改革不仅直接影响中考的录取,也将对上海整个义务教育产生重要影响,对于全国义务教育而言也有极大的改革示范意义。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一直有“内卷化”、“竞争前移”等说法。尤其是在经济、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高中高职教育相对普及,大学毛录取率也不低,中产家庭的目标不再是上大学而是“上好大学”,而“上好高中=上好大学”甚至“上好初中=上好高中”,于是高考的竞争提前到了中考、小升初甚至小学入学。

但这里的问题是,高中姑且不论,初中和小学属于义务教育,以就近入学为主要原则。理论上,所有公立初中应该尽可能均质化;但现实中初中却会因为升学率差别而“分出高下”,“四大”率高的初中又会吸引更优质的学生和其他资源,造成了事实上的分化。

这实际上反映出教育中两个原则——公平与竞争——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教育具有社会属性,公立教育更应该为不同地区、阶层提供相对公平的机会。另一方面,教育又不能没有选拔,否则既会削弱教育的效果,也不会真正公平。

两个原则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在不同情境下各有侧重。在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自然应该以公平为首要原则。而对于上大学,多数人应该认同还是要以高考成绩为主要依据。

但问题是,不同阶段的教育总是彼此衔接的,后一阶段的竞争压力难免要传递到前一阶段。如果无视这一规律,企图通过一刀切的方式抑制竞争,只会让竞争走样——例如最后变成学区房的竞争,反而制造更大的不公平。

中国台湾地区就曾有将公平“后移”的教训:在2014年左右将高中也纳入“免试入学”范围,但却引发许多争议,认为升学竞争并不会减少,反而使得偏远地区优秀学生的机会减少了。

上海的新中考改革,不失为一个有价值的尝试:一方面,将示范性高中的招生名额按区、按校平均(或随机)分配,使得各个初中的学生站在相对公平的起跑线上;另一方面,录取仍以成绩为主要依据,体现了“择优”的原则,可以说兼顾了公平和竞争两个原则。

从大方向来看,以后家长和学生不需要太多考虑初中“择校”,个人的努力会更加重要。但许多初中则面临一定的挑战:不再拼升学率了,如何更有效的提高教育质量?部分民办初中可能更加追求特色。

当然,这一细则并非完美。例如,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名额分配的只有委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即所谓“四校”,而区属高中大部分名额只在本区内分配。这就会在不同区之间造成一定的差异。这是否会带来区之间的“中考移民”,或者甚至(如台湾地区出现的)损害相对弱势区优秀学生的利益,使得他们“高不成低不就”?这都有待观察。

长远看,还是需要提高教育资源的有效投入,促进更广范围内的公平,又能真正择优而培养。

(特约作者)

(作者:殷俊 编辑:李靖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