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怪兽充电IPO:风口“遗猪”or商场“打工仔”
文章经授权转自公众号:读懂财经(ID:dudongcj)作者:读懂君
在共享行业中,共享充电宝算是一个不错的标的。
以共享单车作为对比,同属共享经济风口孕育的资本宠儿,但共享单车早已不再是一门创业公司的生意,更多是巨头眼中的获客入口;而共享充电宝却成为了一门生意,不仅用盈利证明了自己,共享充电宝第一股也即将诞生。
3月13日,怪兽充电向美股递交IPO文件。根据招股书,2019年怪兽充电营收20.2亿元,2020年增长38.9%至28.09亿元。疫情之下,由于其POI(特指线下点位)数量增长,收入仍保持了高增长,不过净利润却由2019年的1.67亿元下滑至7540万。问题出在哪?
在很多人印象中,共享充电宝已经进入收割期,悄悄涨价、一小时10块钱的共享充电宝,如果还不上就扣99元……年轻人继失去车厘子自由后,连充电宝自由都快失去了。
先圈地,在杀客,还是熟悉的套路,熟悉的味道。但事实上,由于盈利方式单一,怪兽充电95%收入来自充电租金收入。并且,本身不具备网络效应、极低的转换成本,共享充电宝的竞争核心是线下点位之争。
而对于点位商家来说,谁给的分成高,就会与谁合作。这也导致POI的入场费和分成水涨船高。2019年、2020年,怪兽充电支付的入场费、分成合计为9.28亿和15.8亿元,占其充电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8.2%、58.1%,提高了10个百分点。
显然,商户成了这门生意中躺着赚钱的人,提供一块不大的场地、掏点电费,机器日常维护也无须操心。某种程度上,共享充电宝这一资本明星正在沦为“商场打工仔”。
这种情况下,哪怕“三电一兽”已占据90%的市场份额,但随着美团的杀入,行业头部玩家走向资本市场,共享充电宝的战争还远未结束——市场洗牌战还得接着打,点位之争还得继续。
就像希腊神话中,触犯众神的西西弗斯,被处罚将一块巨石推上山顶。由于巨石太重,每每当他快要推到山顶之时,巨石就又滚下山去。他只能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
共享经济的一个独特盈利样本
看到这张图,你会不会焦虑?
据说英国有一项调查,四分之一的人处于手机电量耗尽的“持续恐惧”中。LG把这种现象称为“低电量焦虑症”,而且这种焦虑症越来越严重。
这也是共享充电宝这门生意能做起来的关键之一。小电科技创始人曾把原因总结为四个字:王者荣耀。
说白了,与越来越多耗电量APP大户相比,手机电池行业的更新换代却慢得多。为了电量自由,愿意为之付费的大有人在。
原因很简单,共享充电宝瞄准的是70%不带充电线和充电宝出门的人。本质上其提供的是手机充电的便利性,服务的是出门什么都不带的消费者。
即使充电宝越来越小巧方便,手机充电越来越快,共享充电宝仍有市场。
换句话说,除非手机电池容量本身能彻底解决人们的电量焦虑,否则,一定会有人愿意为特定场景下的便捷性手机充电付费。
根据招股书,2020年,怪兽充电以34.4%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拥有超过66.4万个POI、500万个移动电源,覆盖娱乐场所、餐厅、购物中心、酒店等。
密集的线下点位支撑起怪兽充电的租金收入高增长。2019年,其营收已超过20亿元,2020年更是进一步提升至28.09亿元;净利润方面,2019年、2020年分别为1.67亿元、7540万元,净利率分别为8.2%、2.7%。
可以看到,在正常经营年份,共享充电宝头部企业净利率不算低。同样从事硬件生意,怪兽充电净利率几乎是小米的2倍。
作为共享经济的“风口遗猪”,需求倒在其次,毕竟共享单车也迎合了短途交通的真实需求。共享充电宝盈利的关键在于,其成本结构更健康。
共享单车经营成本极高。以ofo为例,一台小黄车成本价约300元,每辆车每个月6~7元的维护费用,还有三到四成的故障比例及相应的维修费用。能赚钱才是。
共享充电宝呢,单个成本在数十元甚至更低,并且,由于投放场所大多是在餐厅、商场、车站等室内场景,与共享单车相比损耗率、维护及调度成本非常低。此前小电曾透露,其设备损耗率在千分之一左右,单个充电宝的维护成本在1.5元/月左右。
成本低,创收能力极强,若按照平均值看,怪兽充电单个充电宝在2019年和2020年平均收入分别为693和563元。这种成本结构下,单个充电宝机2-4月即可回本。
根据招股书,怪兽充电包含充电宝及充电柜折旧的营业成本仅15%左右,再扣除5至6成的商户分成,其毛利率在25%至35%,扣除各项费用开支,仍能保持一定的净利润空间。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共享充电宝早已跑通逻辑且规模盈利,为什么大幅涨价后利润反倒下滑?
资本明星沦为商场“打工仔”?
共享充电宝是一个通过B端链接C端的生意。B端商户就是它们的流量入口,如同线下零售时代,门店位置就是一切。同时,要想让消费者做到随借随还,还要做到特定场景的高密集度。
拓展更多更好的POI,是做大收入、打败对手的前提。因此,2017年风口爆发至今,共享充电宝企业都在不惜成本抢夺热门点位。
根据招股书,怪兽充电分成比例在50%-70%之间,超过一半的收入给了商家。门店位置越好,分成比例越高。2019年、2020年其分成费用分别为8.21亿元、11.95亿元,同比增长70.26%。
并且,单个充电宝成本虽远低于单车,但几百万个充电宝和充电柜机加一起,也是一笔庞大的固定资产。2019年、2020年,怪兽充电折旧后的固定资产分别为9.81亿元和9.63亿元。
这决定了,共享充电宝是一个资本制胜的行业。风口爆发之后的一年时间里,泡泡充电、河马充电、小宝充电等近10个中小玩家纷纷因资金链断裂而出局。
活下来的是少数。2017年4月才成立的怪兽充电,能够后来居上,与其强大的找钱能力密不可分。
仅2017年,怪兽充电便完成三轮融资;在整个行业热度冷却的2018和2019年,怪兽充电完成两轮融资,前后五次融资超10亿元。背后不仅站着高瓴、顺为、软银亚洲等知名机构,还有阿里这个第一大股东。
中小玩家退场后,几家资金实力雄厚的头部企业——小电、怪兽、街电、来电加紧铺设商户点位,拓展市场。有报告显示,2019年“三电一兽”已占据90%的市场份额,且先后宣告盈利。
种种迹象表明,行业即将迈入收割期。先圈地,在杀客,这是互联网最熟悉不过的玩法。
2019年8月,1元/小时的共享充电宝集体涨价。租赁规则变更为半小时计费,人流量大的地区每半小时收费2~4元,在类似酒吧等热门点位,也有15元/小时的情况。
2020年十一过后,不少网友吐槽,共享充电宝又悄悄涨价了,“充了50分钟,要了我8块钱,以前一小时才2-3块”……
头部玩家默契涨价,也曾发生在泡沫期后的共享单车行业。一方面是市场格局初步稳定,另一方面主要是用户使用习惯已培养成熟,涨价是提高盈利水平最快的方式。
但实际上,通过怪兽充电2019、2020年的业绩,不难发现,点位扩张、涨价之后,利润反倒下滑了。
这是因为,面对强势商家渠道,共享充电宝企业几乎没有话语权。一些热门点位、强势商户会要求提高入场费、分成比例和价格。对于前两者,讨价还价后,厂商往往只能接受;而对于涨价,则大概率顺水推舟。
对大部分点位商家来说,谁给的分成高,就会与谁合作。这也导致POI的入场费和分成水涨船高。2019年、2020年,怪兽充电支付的入场费、分成合计为9.28亿和15.8亿元,占其充电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8.2%、58.1%,提高了10个百分点。
商家成了这门生意中躺着赚钱的人。某种程度上,共享充电宝这一资本明星正在沦为“商场打工仔”。
事实上,随着中小企业出清,头部企业的竞争并没有减弱,而是从市场的全面战争变成了一城一地的攻守战,这个过程甚至更残酷。这一点,从怪兽充电租金收入增长40.95%,付出的费用却激增70.26%便可以看出。
共享充电宝的西西弗斯巨石
在共享充电宝市场,商家渠道有着强大的话语权,也是由行业特点决定。
消费者使用共享充电宝时,看重的是充电宝代表的电量本身,对背后的品牌并不在意,往往是有哪个品牌就用哪个品牌。而在特定商家内,往往只有一家充电宝,消费者并不存在比价甚至选择的空间。
共享充电宝的竞争核心就是线下点位之争,各玩家必须在寸土寸金的核心商户上不惜重金投入。
并且,由于线下布局,几乎不存在网络效应。因此,当O2O巨头美团重启共享充电宝项目,虽尚未对格局造成太大影响,但已被视为四家头部企业的最强对手。
美团的重新杀入让整个行业感受到危机。看上去,头部玩家都在为打一场持久战做准备。怪兽充电、小电科技纷纷冲刺资本市场,来谋求更多的资本关注,储备更多的粮草。
可以肯定的是,市场竞争格局正在变得复杂。美团之后,其他巨头,尤其阿里是否跟进也是未知之数。毕竟,美团与阿里的暗战早已打响。
头部玩家上市开启了共享充电宝行业的下半场军备竞赛。怪兽充电在招股书中表示,上市后将借助募资用于进一步的市场扩张,继续扩大重点商户网络。
在可见的未来,共享充电宝仍将是一个资本的游戏。市场洗牌战还得接着打,点位之争还得继续。
就像希腊神话中,触犯众神的西西弗斯,被处罚将一块巨石推上山顶。由于巨石太重,每每当他快要推到山顶之时,巨石就又滚下山去。他只能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