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混合云第一股”登陆科创板: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C114讯 3月21日消息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2021年3月16日,创业九年的青云科技终于在科创板挂牌上市。
作为进入资本市场的“混合云第一股”,青云科技成立于2012年,2014年确定公、私一致架构的技术体验,入局混合云计算,成为全球最早布局混合云的厂商之一。
在媒体交流会上,青云科技董事长兼CEO黄允松表示,上市将全面提升云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向市场交付更专业、更安全、更优质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做企业和社会数字化转型坚实的基石。
目前,青云科技已经具备全维度的云产品与云服务交付能力。在技术层次上,自主研发形成跨越智能广域网、IaaS和PaaS的云网一体技术架构体系,拥有全面的ICT服务能力;在交付形态上,以统一技术架构形成云产品、云服务两大标准化业务模块,根据客户需要满足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的部署需求,并针对多个行业形成完善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在场景纵深上,正着力布局发展集云、网、边、端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能力,实现更广义的数据互联。
前瞻布局,一路领跑:精准卡位混合云赛道
当前,全球云计算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根据信通院《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20年)》,2019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为1883亿美元,增速达20.86%,预计到2023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超过3500亿美元。在各部署方式中,公有云起步最早,规模效应突出,目前已形成寡头格局,根据Gartner数据统计,2020年行业集中度已经提升至80.1%。
据了解,青云科技也是公有云起家,并且在发布之初就有人评价:“青云科技将国内的云计算水平整体提升了两年。”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由于在资金、规模、品牌等方面与行业巨头存在较大差距,青云科技2014年转而积极拥抱更适合自身发展的混合云。
混合云并不是简单的“公有云+私有云”,它的实现有很高的技术壁垒。需要系统化的架构设计以及工程化的交付方案,用户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上的使用体验与管理机制应当一致。要实现这种公私一致,云计算公司就要提供相同的API、相同的功能组件、相同的工具与应用环境,从而保证应用一次性开发、无差别部署,以及应用调度策略的一次性配置。
青云科技混合云最大的优势就是公私一体,同一套架构既能够在公有云交付又能够在私有云交付,用户可以无缝使用云资源。
时至今日,曾经并不被看好的混合云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云厂商最重要的战略。根据RightScale2019年云状态报告,采用混合云的企业比例,由2018年的51%提高到2019年的58%。根据信通院调查数据,2019年中国企业采用混合云的比例仅为9.8%,相较于全球市场,中国混合云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几年的窗口期。
青云科技因为前瞻布局,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混合云的领导者角色。目前,青云混合云已在多个行业落地,并在国内首次将云计算引入到金融行业和省级高速公路业务,实践经验丰富。
产品成矩阵,服务持中立:专业的公司做专业的事
近年来,云计算行业保持高速增长,青云科技抓住机遇不断发展壮大。2017年、2018年、2019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39亿元、2.82亿元、3.77亿元,2020预期营收4.29亿元,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5.5%。
与此同时,青云科技潜心产品研发创新,搭建起行业领先的五大类产品矩阵:计算平台、存储平台、网络及安全平台、数据平台、物联网及边缘平台,形成行业领先的混合云完整产品线。
基于SD-WAN打通公、私网络,实现云网一体、深度协同、无缝互联、数据流动;借助QingCloud IoT平台和EdgeWize边缘计算套件,实现混合云向边、端场景的无缝延展;借助iFCloud多云管理平台和OpenPitrix应用分布和管理平台,实现混合多云的高效管理和面向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统一管理;借助全球领先的KubeSphere容器平台,以应用为核心,接入不同架构、不同来源的k8s集群,完成混合云从“面向资源”到“面向应用”的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技术领先优势,私有云产品已成为青云科技近年来主要营收增长点。其中,超融合系统实现高速发展,收入从2017年的5500万元快速提高到2019年的1.56亿元,复合增长率达68%,成为青云科技的主力产品;软件定义存储产品也逐步成熟,2019年已实现收入1836万元,有望成为第二个主力产品;此外,容器和数据库也形成了较好的产品化,物联网和EdgeWize边缘计算产品已进入重点研发规划并有初步落地。
据了解,青云科技的客户群体覆盖金融、交通、能源、教育、医疗、零售、电商等传统企业和互联网新兴企业。青云科技坚持以行业领先的混合云产品线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成就客户,为客户提供端到端一体化解决方案。
“专业的公司做专业的事。”近10年来,青云科技坚持打造坚实、稳定、可靠、高效的基石平台,按照用户的实际业务需求提供相关服务,并保持中立,给客户全方位的安全感,逐渐从一家技术好的公司转变成一个服务质量好、可信任的战略合作伙伴。
自主研发,开源开放:走上艰难而正确的路
青云科技董事长兼CEO黄允松、副总裁甘泉和林源都曾经是研发工程师,技术出身的人,往往会有一些理想主义色彩,梦想通过技术改变世界。藉由青云科技,梦想照进现实。
“不能拿一个现成的东西敷衍客户”,秉承着这个原则,青云科技走上了一条“看起来最难,但是最正确的道路”——洞见和尊重客户需求,以产品和技术为武器,坚持自主研发的发展道路。
青云科技坚持核心代码自主研发,是国内少数能够实现云计算平台完全国产化替代的厂商。在云平台的核心架构设计上率先实现“无限扩展”(5000+节点)和“最小规模交付”(3节点),面向企业客户的真实需求,提供任意规模、任意组合(公有云、私有云、托管云)的混合云服务。
自主研发势必需要大量资金投入,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1-6月,青云科技的研发投入分别为3067.42万元、6426.93万元、6954.25万元和3653.03万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12.82%、22.81%、18.45%和25.34%,呈较快上涨趋势。
面对波云诡谲的国际形势,国产化软硬件替代已经势不可挡。由于长期坚持完全自主研发,青云科技技术优势显著,其中QingCloud私有云平台和青立方超融合,已经能够直接替代国外VMware、Azure Stack等产品,并在多个行业的头部企业中得以应用;RadonDB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能够完全替代Oracle等传统数据库,实现在数据库层面的自主创新;完全自主研发的软件定义存储产品,已实现对国外存储设备的替代效果。
此外,青云科技还以云为纽带,与鲲鹏、澜起科技、中科海光、飞腾、中标麒麟、银河麒麟、统信软件、湖南麒麟等合作伙伴共建国产化生态,与寒武纪达成战略合作,推动AIoT和“云+边+芯”发展。
与此同时,青云科技秉承开源、开放的原则,在存储、网络、负载均衡器、DevOps等领域开源超20个项目,为企业用户和开发者提供全面支撑。值得一提的是,KubeSphere从立项开发起就确定以开源社区模式运营,覆盖国内外市场,以社区形成和开发者、用户的良好互动。目前,KubeSphere在GitHub上Stars达4200余个,Forks数量达640个,社区开发者、用户遍布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
乘风新基建,登陆科创板:打造世界一流ICT大平台
《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支持“新基建”建设。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刺激下,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云计算作为必要的基础设施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混合云在灵活应对多样化场景下的用云需求、数据安全以及降本增效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其增长潜力逐渐成为行业共识。
根据计世资讯的调查,2019年国内混合云市场规模为197.5亿元。在未来几年,混合云市场将快速扩张,成为云计算的重要的一极,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92.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5.3%。
青云科技乘风“新基建”,于2020年4月启动科创板IPO进程,并于2020年9月获得科创板上市委审议通过,今年3月3日实施IPO网上、网下申购,上市步伐日益临近。
据了解,青云科技本次IPO拟公开发行不超过1200万股,募集资金约11.88亿元,主要投向“云计算产品升级项目”(7.34亿元)、“全域云技术研发项目”(1.41亿元)、“云网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64亿元),并补充流动资金。
三个项目中,投资额最高的是云计算产品升级项目,该项目是青云科技加强“云”相关核心能力的重要步骤,拟在现有云计算产品和营销网络的基础上,对产品和渠道进行全面升级,为“云”相关产品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成长打开空间。
全域云技术研发项目是青云科技实现全域互联、构筑“端”和“边”相关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项目计划研发EdgeWize边缘计算平台,将云计算能力下沉到终端设备,构建覆盖海量场景的“端”计算能力;另一方面,项目计划研发QingCloud IoT平台,对众多边缘节点进行统一管控,对设备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分析和操作并构建IoT应用程序,从而形成“边”相关能力。
云网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青云科技延伸“网”相关能力的重要举措。该项目通过在五大强二线城市建设十个智能广域网节点,将青云科技智能广域网覆盖范围进行拓展。同时,项目实施强化了混合云构建服务能力,为青云科技落实广义混合云战略、抢占混合云市场先机,并带动私有云及公有云现有业务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青云科技的蓝图中,混合云早已不再是传统概念里的“公有云+私有云”,而是在已经建立的混合云统一技术架构的基础上,继续研发边缘计算和物联网技术,打造覆盖“云、网、边、端”全场景的基础设施。这也进一步契合了青云科技的愿景目标:成为世界一流的ICT大平台,成为人类社会值得托付全部业务的数字化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