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怎样获取“被讨厌的勇气”?这事其实并不难
原创 小北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但是,“被所有人喜欢”真的一定会让自己快乐吗?当“做自己”和“被人喜欢”发生冲突时,我可不可以做自己?我有“被人讨厌”的勇气吗?我应该怎么做才能有这样的勇气?
孔子曾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孟子也说, "乡愿,德之贼也",而“虽千万人吾往矣”,一个人得平庸和媚俗到什么程度,才会令大家都喜欢他?而在庄子那里,即便是宠辱不惊也入不了他的法眼,只有无待的逍遥游才值得追求,那么被讨厌与否,简直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了。
心直口快的鲁迅甚至曾说,“我所憎恶的太多了,应该自己也得到憎恶,这才还有点像活在人间;如果收得的乃是相反的布施,于我倒是一个冷嘲,使我对于自己也要大加侮蔑……”
毫无原则的妥协和讨好,在旁人和自己内心深处看来,都是令人作呕的东西。这不,在豆瓣上还出现了#我是怎样获取“被讨厌的勇气”#这一话题。





总结一下大家的发言——当我们自己内心足够强大、足够自信时,我们就不会过度在意别人的眼光和看法。而要修炼成强大且自信的人,除了有人爱有人陪,最重要的方法莫过于读书了。
文学、哲学、法学、心理学……这些看似高高在上、与生活无关的知识,其实都在教会你如何塑造深层自我,学会明辨是非勇于说不。
庄子哲学研究
01
虚无主义、不可知论、心身之扭结、个体之自由,到底哪个能概括庄子的哲学?漫无际涯、恢弘孟浪、雄奇诡谲、洸洋自恣,到底哪个贴近庄子的本相?
本书以《庄子》内七篇为文本基础,通过庄子世界中的人物、概念层次等深入肌理的文本细读,抽丝剥茧般揭示出《庄子》内篇令人惊讶的整体性和完成度。当我们理解了庄子的世界,或许就能如他一般游刃有余地处理世间危险。
鲁迅与当代中国
02
有看正在热播的《觉醒时代》吗?鲁迅先生在北京大学讲台上为了新文化运动与守旧派论战的场景是不是让人热血沸腾?当年的鲁迅,为了拯救国民的蒙昧无知、唤醒民众觉悟而不惜被众多传统文人所讨厌,这是不是吾辈学习的楷模?
而本书则从“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鲁迅与当代青年的相遇”,以及“重看历史中的鲁迅”等三重视角来重新审视鲁迅与时代的关系,以此提醒我们在急速变化的当下,更应重拾鲁迅精神,去抵抗新的时弊,努力寻找新的出路。
批判性思维的认知与伦理
03
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是一种怀疑和论证、辨析和评估、探索和综合的能力,也是这一能力的实践行为。这样的“批判”既是认知的,也是伦理的,既是审慎的知识验证,也是实践理性的判断。
批判性思维的根本作用在于帮助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能尽量辨别真相,然后做出对错、是非或正邪的判断,从而增强生活中明辨是非的能力和理性参与力量。拥有了批判性思维,还会盲目还怕自己被讨厌吗?
你活得累吗
04
王善涛 译
繁华都市的芸芸众生,到了人生的某个阶段,多有身心俱疲之感——活得好累。这种“累”甚至无关体力艰辛、物质丰俭、情感得失,而是一种长期抑郁形成的无论如何都无法感到快乐、幸福的状态。
本书审视了“活得累”的种种现象,指出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杀行为,是对社会环境做出的过度反应;分析了“活得累”的源头——爱的缺失感;并从改变生活方式、充分表达抑郁情绪、给自己放个长假、诚实面对自己的身心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应对方法。
时评中国
05
曹林 著
奔驰在自媒体肆意喧嚣中的大众,似乎人人都能畅快拿起手中“麦克风”,倾泻热血沸腾与激情澎湃。然而,往往愈义愤填膺,愈易陷入情绪旋涡,沉溺于“撕”与“怼”的粗暴言语快感,丧失了理性思考空间与判断力。在舆论场中,应该如何克制激情与躁动,不与狂热共舞?
本书关注社会焦点、民生热点,在此起彼伏、“热门不断”“反转新闻不断”的舆论氛围中,坚守理性的文字,力透纸背,刺破浮夸和虚假,让事物回归常情常理常识。在认清真相的同时,我们也能认清自己。
大声沉默
06
付如初 著
关于文学,最为人熟知的是那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怎么“高于”,“高”到什么程度,似乎成了衡量文学水准高下的尺度。但是,谁来评价这个“高”呢?如果评价者的阅历、见识、境界都不如写作者,那他眼里的“高”又如何令人信服呢?
本书是作者一个人与世界的交流与呐喊。作者在积极交流,想让世界和自己有关,想让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产生关联的同时,也深深敬畏和热爱沉默,享受它适时出现的美妙时刻。对他而言,“大声沉默”不只是表达的分寸,更是面对世界和自我的状态。或许在书中,你也能和他一样找到热爱生活的另一种方式。
是非与曲直
07
本书以“药家鑫案”“许霆案”“黄碟案”等曾引发社会广泛争议的案例为研究“标本”,以法学家的理性、敏锐和洞察力,从那些被人们、甚至法律人有意遗忘、主动省略或懒得验证的但却至关重要的情节和事实入手,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思考和结论。在是非曲直的逻辑思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自身待人接物的是非对错。
看得见的正义
08
本书全部围绕刑事诉讼法的经典格言展开,面向社会普及法学常识: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本书对实践中种种司法不公的反思,对现象案例的层层剖析,表面上看鞭笞的是“轻程序”的现象,实际上叩问的是“轻权利”的现实,严谨的思辨中倾吐的是对权利的重视。
舆论
09
常江、肖寒 译
这是传播学奠基之作,新闻传播学子人手一本的入门书。它第一次对公共舆论做了全景式的描述,自1922年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至今仍然保持着这个领域中的权威地位。其影响力经久不衰的奥秘在于,它卓有成效地梳理了舆论研究中一系列难以回避的问题,比如舆论从哪里来?它是怎样形成的?它能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谁是公众?公共舆论是什么意思……
本书对成见、兴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问题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探讨,完成了新闻史上对舆论传播现象的首次全面论述,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读完这本书,你不仅可以算一只脚踏入了传播学的大门,而且也一定能知道到底是别人在讨厌你还是你设想的别人在讨厌你。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面对被讨厌的恐惧,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首先让自我接受“现在的自己”,不管结果如何,首先让自己树立起向前迈进的勇气。当我们学会接纳自己并懂得反思的时候,当我们明白不是所有的人际关系都值得去维护时,我们就不会害怕被讨厌了,当然也就获得了“被讨厌的勇气”。
今日活动你是如何渐渐获得被讨厌的勇气的?有什么书给了你特别的启发吗?在留言区和大家分享一下吧,小北将挑选2位幸运读者,随机赠送今天主题书单中的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