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运营 >

新规发布三个月,信用卡利率为何不降?

时间:2021-03-24 08:50:10 | 来源:DoNews

原标题:新规发布三个月,信用卡利率为何不降?

各大银行在新规面前踟蹰,迟迟未能调整透支利率,这多源于自身市场定位战略未能及时变更。

撰文|熊逾格

出品|支付百科

近日,一名读者向「支付百科」留言询问各大银行信用卡透支利率问题,这名读者表示,想要申请开通信用卡,但自身资金状况怕不能做到每月全额还款,想要咨询是否有透支利率比较低的信用卡。

据「支付百科」多方查证,各大银行目前透支利率仍维持在万分之五。

此前,央行曾下发文件《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规定由发卡机构与持卡人自主协商确定。这番为透支利率“全面解绑”的操作,被业内视为银行信用卡积极市场化的信号。不少媒体认为,此次透支利率开放后,银行信用卡或将有实力进一步争夺花呗等互联网消费贷的市场。

自2021年1月1日新规落地已近三个月,以目前状况来看,信用卡透支利率如何调整这件事,银行比公众想象中谨慎。

面对新规,这并不是银行第一次“按兵不动”。此次新规下发前,信用卡透支利率曾迎来过一次解绑。

2016年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的下发,为原本硬性规定为日利率万分之五的透支利率打开了空间,构建上下限的利率模式,将其限定在上限0.05%、下限打七折即0.035%的区间。而据业内观察,该规定发行后,昆仑银行信用卡、中国银行信用卡等部分银行信用卡曾落实7折~8折透支利率,而更大部分的银行选择一直维持着万分之五的日利率标准。

信用卡透支利率分两步解绑,本是政府监管为发卡机构撑起的保护伞,这种战略为其熟悉信用卡业务及市场数据安排出了过渡期。为促进消费金融行业良性发展,各类业务进入市场化竞争不可避免。而如今,站在门槛前的银行信用卡业务,却迟迟不肯迈出脚步。

若细究之,理由有三:

首先是体量压力。随着发卡数量逐渐递增,多家银行信用卡发卡量已破亿级大关。透支利率在银行业务的逻辑中偏向底层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调整都将对银行信用卡盈利带来巨大影响。

其次是调整风险。新规既是机会也可能是危机,尤其是对于风险控制、定价能力不强的银行来说。事实上,信用卡贷款主要的两种盈利方式:透支利息收入和信用卡分期的逻辑有很大不同,后者已完全实现市场化。相对于透支利率来说,分期手续费一般会有场景、用户定位、目标产品定位等元素作为风险参考,更易进行定价。而透支利率则对信用卡用户一视同仁,缺乏分期手续费那样反复试错的空间。

最后是市场化迷局。一直以来,信用卡目标客群往往都集中在还款能力强的高端人群,风险控制及额度授信也比一般互联网消费贷更加严格。这是信用卡业务在国内起步的必然结果,透支利率限制与其说限制其开拓市场,不如说为其规避风险。而如今,在消费金融行业的用户争夺上,业务流程、场景建设都成为信用卡的短板,仅凭调整透支利率,恐怕无法一蹴而就。

银行业信用卡业务成熟逐渐成为共识,透支利率限制已经打开。在一个各大银行通过各类手段横向争夺用户的时代,宏观上应该着眼的是用户的纵向拓展。

据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我国信用卡及借贷合一卡发卡量达7.49亿张,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则为0.53张。另一项数据显示,美国信用卡2018年人均持卡量为6张。我国信用卡相较国外来说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在这个基于人口数量的发展空间面前,银行等发卡机构下一步需考虑的,或将是如何在透支利率上作出个性化调整,为信用卡业务打开下沉市场。

利率新规可能并不意味着价格战的到来,而预示着数个以某一群体为主流的利率定价新区间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体量压力小的中小银行及风控能力高、客群定位能力强的银行或将抢先一步。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