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运营 >

铁路建设迎来最严新规,这些城市地铁梦、高铁梦搁浅

时间:2021-03-30 17:45:16 | 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铁路建设迎来最严新规,这些城市地铁梦、高铁梦搁浅

铁路建设,迎来最严新规。

近日,国办转发国家发改委等单位《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严格控制建设既有高铁的平行线路,严禁以新建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名义违规变相建设地铁、轻轨。

这则新规的看点有四个方面。

一是以城际铁路、市域铁路为名,变相建设地铁、轻轨的路子行不通了。

目前,全国共有40多个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其中30多城开通了地铁。这一数字,看起来很多,但事实上,无论地铁还是轻轨,均有准入门槛,很多城市被拒之门外。

地铁要求GDP3000亿元以上、市区人口300万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00亿以上;

轻轨则要求GDP1500亿以上、市区人口150万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0亿以上。

广东惠州市,就因市区人口不达标,迟迟无法与深圳地铁对接。虽说在都市圈战略之下,深圳地铁有望突破限制开入惠州,但惠州其他区域仍旧没有建设地铁的资格。

内蒙古包头市则被三大指标全部卡住。2020年包头GDP仅为2787.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45.2亿元,全市常住总人口289.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只有200万人左右。

2017年,包头地铁一度进入开工建设阶段,但开工不足百天即被叫停,迄今尚未恢复。

相反,城际铁路(c线)、市域铁路(s线),几乎没有门槛。许多弱二线及三四线城市,以城际铁路、市域铁路之名,行建设地铁之实。

地铁、轻轨主要服务于城市内部,设站更为密集,时速多为80-120公里。

城际铁路则是服务于城市之间,承担经常性、大客容客运需求,时速多为160-200公里;

市域铁路则是服务于中心城区与卫星城之间,时速多在100-160公里。

这三者定位不同,如果都暗度陈仓打造成地铁模式,不仅造价将会大幅攀升,通行效率也很难得到提升。

为什么这么多城市对地铁、城轨趋之若鹜?

在地方政府眼中,地铁关乎“门面”,被视为城市发达与否的标志。此外,无论地铁、城轨还是高铁,大规模投资建设,都能在短期拉动经济,因此成为做大GDP的“刚需”。

然而,如果没有相当的财政收入规模和人口流量,这些超前投资很容易陷入债务困境。

即便是在一二线城市,地铁未必是盈利的,更不用其他城市了。

二是不是所有城市都能建设时速350公里级别的高铁。

规划建设贯通省会及特大城市、近期双向客流密度2500万人次/年以上、中长途客流比重在70%以上的高铁主通道线路,可采用时速350公里标准。

规划建设串联规模较大的地级以上城市、近期双向客流密度2000万人次/年以上、路网功能较突出的高铁线路,可预留时速350公里条件。

规划建设近期双向客流密度1500万人次/年以上的高铁区域连接线,可采用时速250公里标准。

规划建设城际铁路线路,原则上采用时速200公里及以下标准。

时速越高,建设标准越高,投资规模就越庞大。无论是兼顾投资成本、经济效益,还是出行需要,以及城市发展的现实,确定合理建设标准是有必要的。

从文件来看,350公里级高铁,主要针对的是“贯通省会及特大城市”,且有客流密度标准要求。

在中国内地,只有6个超大城市(北上广深津渝)、10个特大城市(东莞、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郑州、西安、济南、沈阳、青岛)。这些城市基本都是综合交通枢纽。

根据最新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未来将建立6大主轴、7条走廊、8条通道,形成“八纵八横”的铁路网主骨架。

这些区域内,贯通省会及特大城市的高铁,都有望采取时速350公里的标准。

而对于绝大多数的地级市来说,建设标准可能会有所限制。

其三,部分地区的高铁平行线路可能要搁浅了。

高铁平行线路,是基于高铁覆盖更多城市、缓解客流负担的考虑。

比如广深铁路与广深港高铁,未来还预留了广深港磁悬浮通道,客流量庞大,这些平行线是有利的。

与广深一样,京沪高铁与沪宁城际、京津城际与京沪高铁的平行线,连接的都是发达地区,两条或三条平行线也都是合理的。

但对于许多中西部地区来说,既有高铁线路本身的利用率就不高,却要大干快上建设更多平行线路。

表面上看是为未来留足发展空间,但脱离了财政能力和客流需求,未来很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衍生出债务问题。

其四,这一次,国家之所以对铁路建设全面收紧,主要用意就是防范债务风险。

文件明确指出:

一些地方存在片面追求高标准、重高速轻普速、重投入轻产出等情况,铁路企业也面临经营压力较大、债务负担较重等问题。

铁路建设是国家大战略所在,地铁建设也是城市发展的内在需求,无论是必要性还是迫切性,都毋庸置疑。

然而,高铁、地铁建设不同于普通市政工程,规模庞大、耗资巨费,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流客流作为支撑,未来很容易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

高铁、地铁是公共设施,有公共属性,但也不能抛开经济属性不谈。只靠财政补贴,恐怕是无底洞。

毕竟,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已经成为重中之重。不只是铁路,其他行业也是如此。

文|凯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