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
本文字数:7374,阅读时长大约10分钟
导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工作就是向死而生的殡葬产业,并没有世人想象中的恐怖,更多的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给逝者最后的尊严,让生者堪以安慰。
作者 | 第一财经乐琰 冯小芯 林志吟 任玉明 周海涛
曾有人计算过,一个人从进入临终状态,到离开这个世界平均约为10个月,这与生命最初在母亲子宫里的时间正好相当,而人生的谢幕之旅就此开始。
死亡,串联起一系列的产业链。第一财经记者近期进行大量实地调查后了解到,殡葬产业链并非简单的“丧葬一条龙”服务,而是可以从生前就开始介入,涉及安宁疗护、生前预嘱、生前契约等,然后再进入到遗体处理、葬仪策划、雕塑和园林设计、祭扫等。人生的谢幕之旅或许会涉及生前告别会、遗体可以做SPA、如果有需要则葬礼可以被设计成婚礼、而晶石和更多的云祭扫业务可以替代设立墓碑,环保又省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工作就是向死而生的殡葬产业,并没有世人想象中的恐怖,更多的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给逝者最后的尊严,让生者堪以安慰。
生前事业,最后的告别
很多人认为殡葬产业是从死亡开始,所涉及的无非是墓地购买和葬礼。事实上,这场人生最后的谢幕之旅从生前就开始了,这就是生前事业。
第一财经记者走访了部分墓园、医院后了解到,为了减少临终时的治疗痛苦和身故后的财产问题等,有部分殡葬企业会推出生前事业,主要分为生前遗嘱、生前预嘱和生前契约。生前遗嘱主要是合理分配财产、减少纠纷;生前预嘱则是在临终过程中,如何取舍合适的医护措施,让自己和家人更舒适;生前契约则是通过身后事的妥善规划,规避行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免除家人的后顾之忧。
生前遗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而生前预嘱其实更多涉及的是临终关怀,即安宁疗护。“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很多疾病到末期已经无药可医,有些过度治疗是没有意义的,只会让病人更痛苦,所谓的安宁疗护并非放弃治疗,而是放弃无意义的治疗,让病人在最后一程更舒适,也让家人更舒适。签署放弃那些极其痛苦却又无效的治疗,就是生前预嘱,比如一些已无必要的插管。但我们还是会给病人必要的解除痛苦的治疗,比如常规的镇痛药、处理并发症的药等。”上海市社区卫生协会安宁疗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徐东浩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医院(下称“市桥医院”)是广东省第一家开设临终关怀学科的公立医院,其从2008年8月成立至今的康宁科专为老人及临终患者服务。
“10多年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市场对这方面服务的需求才开始出现,我们就酝酿筹建开科,并组织医生、护士等到上海进修,学习相关理念。”市桥医院副院长梁志洪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然而,要创办这样的科室,要具备一定的勇气,初期愿意光顾的患者寥寥无几,毕竟,死亡终究是多数人避讳的话题,甚至将临终关怀叫做“安宁疗护”也是规避“临终”话题。国内首家临终关怀医院———松堂关怀医院,其创始人曾经举步维艰,16年内7次搬家,就是因为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临终关怀。
“最初,患者及家属并不接受我们,认为来我们这里就是‘等死’,之后外界慢慢接纳我们。入住我们这样科室的,有些慢病患者,可能会住上1~2年,我们曾接待过一个整整住了10年的,刚开始时,家属还有精力陪伴,久而久之就顾不上了。送到我们这里来的,往往都是在大医院治疗得差不多,家属的钱也花得差不多了。我们这样的科室存在,减轻了患者家属不少压力。”市桥医院康宁科主任黎梓雯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安宁疗护的三条原则是:重视生命并承认死亡是一种正常过程;既不加速也不延后死亡;提供解除临终痛苦和不适的办法。“虽然我们不再做抢救性治疗,但我们的理念是希望将患者的痛苦减轻到最低。”黎梓雯说。
沧州市人民医院安宁疗护科主任郭艳汝之前是一名麻醉科医生,对疼痛的治疗有着多年的经验,在接触了越来越多受疼痛折磨的晚期肿瘤患者后,她决定着手建立安宁疗护病房,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减轻痛苦。沧州市人民医院院长王兆发深入了解郭艳汝的想法后,开始全力支持郭艳汝的工作。“开展安宁疗护,不仅是帮助患者本人,还能减少家人的悲伤,让生者好好生活下去。”郭艳汝说。
泰康安宁疗护项目负责人李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安宁疗护,从供需关系来看,中国的安宁疗护病房床位供给侧存在巨大缺口。中国每年死亡人口中,床位数量仅能够满足约0.3%的人群。
第一财经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从产业角度而言,目前安宁疗护产业整体盈利性不强,相关医护人员收入并不高。郭艳汝希望,未来国家医保能有专项资金支持。
除了遗嘱和预嘱,生前事业还包括生前契约,主要涉及自己或亲人逝世后如何开展殡葬礼仪服务,其可在生前与殡葬服务公司订立相关合同。
第一财经记者日前来到杭州萧山殡仪服务中心,这里提供遗体处理、守灵、追思会、火化和落葬的整体服务。“生前事业帮助人们更合理地做好安排,但很多人还是忌讳。其实在国外,还有生前追思会,即生者自己参与追思会,电影《非诚勿扰》里就有这样的片段。2019年7月,年轻女孩芮妍就在我们这里给自己办了一场‘生前告别会’。那天,十几位朋友来到萧山殡仪馆殡仪服务中心参加了她的‘生前告别会’,好友纷纷上台讲述自己和芮妍的故事并送上怀念感言,场面很温馨而平静。”杭州萧山殡仪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倪云龙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
当时,芮妍表示:“我相信每个人都必须要学会去谈论死亡这件事情。欧美很早就有死亡教育的课程,这对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非常重要,既然我相信死亡教育这么重要,那我为什么不去做呢,这就是我想到要做生前告别会的原因。”
据悉,日本生前契约普及率逾70%,美国达90%以上,而中国的该数字比例还较低。
遗体整容,最后的尊严
电影《入殓师》中有一个经典桥段,殡葬公司在招聘入殓师时刊登的广告称,这份工作是帮助人们旅行,并且解决旅途中的一些问题。
人生谢幕之旅从生前事业到了这里,就是遗体处理了。入殓师,官方说法叫“遗体整容师”,他们的工作从遗体处理开始。刘三三是一个95后男生,他从事遗体整容师工作已经3年了,处理了超过1000具遗体。第一财经记者在杭州萧山殡仪服务中心见到他时,他一脸阳光灿烂。“我老家在山西,毕业于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的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毕业后就一直从事遗体整容的工作。很多人可能不一定接受这个职业,但我觉得这是给逝者最后的尊严。我们的工作其实很重要也很光荣。”刘三三微笑着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刘三三和他的同事们每天工作量都很大,主要是做遗体整容和其他殡葬相关事宜,遗体SPA室是刘三三每天必去的工作场所。第一财经记者在遗体SPA室现场看到,室内很宽敞,放置着一张遗体SPA床,旁边的架子上是一些洗发水、沐浴露和毛巾等用品,还有一个特殊的化妆包,里面是特制的化妆品。
“我们每天早上6点就要上班,因为很多丧仪必须在上午做完,所以我们只能赶早。一般一具遗体需要两个人才能处理完。我们会先将遗体请出来,放置在SPA床上,给遗体沐浴、洗发等,穿上干净的衣服。我们会和家属面对面沟通,确定家属的意愿后给遗体化妆,一般以自然妆容为主,使用的是具有防腐作用的特殊化妆品,一套进口的特质底妆要数千元,这类化妆品遮盖力很强,尽量让逝者看起来面目安详。此外,还有遗体SPA,给遗体做1小时左右的全身按摩,使原本僵硬的遗体肌肉放松,更易穿衣和化妆。”刘三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遗体整容师需要掌握很多技能,除了基本的化妆、按摩之外,还需要懂得研究防腐措施及遗体修复。这是一个特殊的产业,据业内数据显示,全国顶级的并且取得专业技能创新或防腐技术发明的遗体整容师最多仅100人。
尤其是遗体修复,非常考验技能和体力。第一财经记者在遗体SPA室看到,遗体的修复分为面部、头颈部、躯干和四肢,每个分类还要细分为五官、面部重塑、头皮、颈部、颅骨、胸部、腹部、后背、上下肢和骨骼等不同部位的修复,单项修复的价格从1000元到6000元不等。除去遗体解冻时间,平均操作时间至少2小时,有时甚至可超10小时。颅骨修复封顶价格为6万元,面部重塑封顶价格为8万元。
刘三三就接到过一个6万元的高难度颅骨修复任务——逝者是一位遭遇交通事故的老人,身首分离,头部破裂,刘三三和同事耗费了10多个小时,将身首缝合,并且拼接颅骨碎骨,尽量还原逝者生前的样貌。
《2016-2021年中国殡葬服务产业市场运行暨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死亡人口每年约有1000万人。因此遗体整容师的人才需求量很大,但目前专业对口人才的从业率并不高,薪水和行业的特殊性使不少人并不十分愿意长期从事这份工作。
“很多人觉得我们肯定是高薪,其实并没有。月薪也就数千元,所以这一行还是缺乏人才的。”刘三三向第一财经记者说道。
作为刘三三的同学兼同事,95后女生陈韵秋也是杭州萧山殡仪服务中心的遗体整容师,她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们的同学毕业后仅50%左右从事遗体整容工作,有一些可能做了1~2年后就转行了,有些转做幼儿园教师,有些则转做销售人员,毕竟不少从业者的家属还是心存忌讳。
“总要有人来做,我不觉得忌讳,我反而觉得很有成就感,当家属们看着我们处理后安详的遗体,给逝者尊严,给生者安慰,我就很欣慰。”陈韵秋自豪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据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解,从遗体处理、灵堂布置、丧仪、福寿物件、接灵服务、追悼会服务、后续关怀等“丧葬一条龙”服务的价格从数千元到上万元不等,有些殡仪服务中心还提供守灵服务,即房间的一楼放置遗体,二楼设置客厅和卧室,方便家属守灵,这类服务的价格根据家属守灵的时间和规格从数千元到上万元不等。大部分正规殡仪中心的收费比较合理,但有些并无实体场所的非正规中间商则会利用家属对逝者“最后一程”得送好,不会还价的心态而开出天价,比如数万元的寿衣、数万元的骨灰盒等。
“大家认为殡葬业暴利,其实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殡业和葬业是分开的,前者是火化遗体,后者是落葬墓地。其中,殡业的确有一定的垄断性,具备火化资质的就那几家,部分黑心的业者的确会在骨灰盒、告别仪式等方面开出高价,甚至引发部分业者‘抢尸’,一些不规范的‘一条龙服务’水份也很大。”中国殡葬协会相关人员曾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而这样的乱象也正在被相关部门整治。
葬礼策划,最后的仪式
遗体处理完毕后,人生谢幕之旅就进入到追思会的仪式环节了。
80后女生高春霞多年前搬家到了上海青浦,为了就近工作方便,她选择了入职福寿园(01448.HK),成为一名葬仪策划师,如今已经从业8年了。
“身体的死亡是生理性死亡,而到了告别仪式,则是社会关系结束的最后一站,也是人生最后一场仪式。很多时候,追思会都是悲伤哭泣,家属的心情也可以理解,但其实在国外,葬礼的仪式源自于婚礼,很多西式的葬礼并不哀伤,相反地,整体氛围很平和,因为告别仪式更多是安慰生者,人们需要的是心灵抚慰甚至是哀伤辅导。一个充满温情的告别仪式,其实就是很好的哀伤辅导。”高春霞坐在第一财经记者对面,平静地说道。
葬仪策划师的工作繁忙且琐碎,高春霞需要与逝者家属做深度沟通,了解逝者生前的情况及家属意愿,量身定制适合逝者的告别仪式,葬仪策划师要具备很多能力,比如写文案、绘画、做视频、采购、沟通、客服、后续管理甚至心理辅导等。
为了掌握更多技能,高春霞一直都在学习,她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我们平时会抽空去看看艺术展,学习一些艺术灵感和设计方法,每年都会参加婚博会,其实婚丧的仪式有共通之处,学习婚礼的布置与设计技巧等很有助于葬仪策划。”
在高春霞参与过的葬仪项目中,有一个印象最为深刻的案例——将一场葬礼以婚礼的形式举行。有一位曾参加抗战的老先生,享年99岁,他生前与妻子近60年的婚姻岁月中非常恩爱,虽然经历风风雨雨却始终不离不弃,在妻子离世后,当时已87岁的老先生怀着对亡妻的思念,画下了他与妻子相知相爱的一生,最终出版了绘本书籍,正是这本书代替妻子,又陪伴老先生走过了生命的十来个春秋。
老先生过世后,其子女们找到了高春霞,他们对高春霞表示:“我们一家其实非常平淡。父母举案齐眉,儿女都孝顺,虽经历风雨,但情感中却无大风大浪。”
本着老夫妇的初心和恩爱,他们两位合葬的定制墓碑上面是爱心,中间是海浪,而底部是一个“无穷大”(即∞)符号,意味着他们会永远地爱着彼此。
高春霞在仔细阅读了绘本并了解老夫妇的生平后,发现两人结婚照的背景,很像福寿园的一个花园布局,于是她得到了灵感,最终将两位老人的合灵仪式以婚礼的形式举行。当时在仪式现场,高春霞特意准备了海棠花线,并将现场布置成婚礼感的设置,纯洁而庄重,家属则留下了父母当年的结婚照和这一次特殊“婚礼”现场的照片,意义非凡。
第一财经记者在上海青浦福寿园看到,室内追思会场地犹如一个电影院,并不是充满哀伤色彩的设计,而是怀念与温暖。根据市场情况反馈,葬仪费用从2000多元到数万元不等,丰俭由家属来定,或可按照逝者的生前契约来完成。
葬仪是殡葬服务的重要环节,福寿园方面指出,墓地经营的关键是后期维护和服务,比如清洁、扫墓服务、追思纪念活动等,人力成本占整体销售的23%,管销费用占43%。相对而言,葬仪等服务收益才是占据专业殡葬企业整体收入过半比例的来源。福寿园财报显示,其2020年实现营收18.9亿元,同比增长2.3%,归母净利润6.2亿元,同比增长7.2%。
墓地祭扫,最后的缅怀
电影《寻梦环游记》中认为,一个人真正的死亡是世间再无人记得他。也就是说,经过生理死亡、社会性死亡后,人生的谢幕之旅并未全部完结,因为还会有后人前来祭扫,直到有一日,逝者被遗忘,才是精神层面的死亡。
那么,谢幕之旅就来到了祭扫和缅怀的环节,而这需要场所和仪式感,墓地成为大部分人缅怀逝者必不可少的场所,祭扫也是清明节人们出行的重要活动。
就在近期,“贷款购买墓地”备受热议,部分业者认为,墓地并不能等同于房地产企业,因为墓地没有二级市场,不可能多次买卖,而且对于墓地的购买也有一定的限制条件,且墓地不能炒,因此“贷款购买墓地”很荒谬,正规的墓园经营者也不会允许发生“贷款购买墓地”的现象。但随着国内城镇化演进、老龄化进入快车道,人们对墓地的需求进一步增长,墓地的价格的确在上涨。
“我的父亲十几年前葬在上海郊区的一个墓园,当时立碑式墓地加上刻碑文、管理费等所有的费用约1万元,如今这个墓园同等墓碑的价格已经涨到十几万元了。”清明前扫墓回来的张女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据了解,西部地区城市如重庆周边,立碑式的墓地单价在4万~5万元不等;而在长三角地区城市如上海、苏州等,立碑式墓地的单价往往10万元起步,有时可达20多万元。
立碑式墓地也衍生了陵园雕塑师这个职业。丁佳和朱屹立都是雕塑专业毕业的80后,他们从事陵园雕塑师工作多年。“我觉得这就是艺术创作,而且更具有人文关怀色彩。我们平时更多的工作是与家属交流,去了解逝者,将符合其人设与特点的元素融合到墓地雕塑中。”朱屹立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在丁佳的印象中,其曾经为一位著名的桥梁工程师塑造墓碑雕塑,为了突出其生前的贡献,丁佳特意做了飘带感的设计,并获得家属的一致好评。
根据全国老龄委预测,未来我国老龄化人口将以3.28%的年均增速快速增长,最终在2050年左右到达峰值4.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35%。之后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亿~4亿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中国殡葬协会官网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死亡人口接近1000万,以每年7‰的速度递增。人口老龄化加剧、死亡人口的逐年递增,我国对殡葬服务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为殡葬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部分业者透露,既然殡葬市场空间巨大,而大部分人又不愿意购买高价墓地,于是多元化的环保节地墓应运而生。
第一财经记者在上海青浦福寿园看到,在一片盛开的花坛周围,镶嵌着名片大小的牌位;在一棵青翠的大树底部,有数个牌位围绕着,其尺寸上要比人手掌稍大一些;还有如书本大小的石碑,错落地平卧在一块块草坪上。
“这些就是节地葬,包括花坛葬、树葬、草坪葬和水葬等,目前在福寿园上海青浦、浦东两座墓园中,生态节地葬的面积总共占60%。我的日常工作是为陵园做绿化设计,包括墓地的绿化维护等,而这些生态节地葬都需要融合我的园林设计。”福寿园的园林绿化工程师周淑芸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园林设计专业,从事绿化设计工作10多年,而投身殡葬业已4年。她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自己以前只是单方面做绿化设计,但如今她的设计都要与客人直接接触,甚至定制小景设计,这令她很有成就感。
上海福寿园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墓园的树葬也被越来越多人接受,每次会释放8~10个卧碑,价位在9.8万~14.4万元之间,很快就会售罄,园内各类墓葬产品都是按照政府指导价,相关部门也会定期审核。
在苏州,也出现了节地生态的落葬形式。苏州吴中区一处墓园的工作人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树葬2000多元,但包括树葬在内的绿色葬现仅开放给苏州户籍。
记者在咨询重庆一处墓园的销售人员时,对方表示目前有草坪葬,还没有开发树葬、花葬等形式。草坪葬的价位在2万元左右,这大约是当地立碑式墓地基础价的一半。
除了上述方式,节地葬中占地面积最小的当属“生命晶石”,其体积小、可长久保存,克服了火化后散状骨灰的许多缺点,为大幅减少骨灰的安葬空间提供了可能。最新版《公墓管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征求意见稿)上,明确定义墓地为埋葬遗体、遗骸、骨灰和生命晶石的场所。
第一财经记者在萧山殡仪服务中心看到了生命晶石的现场展示——可被制成摆件、首饰等,制作周期约1个月,价格从1000多元到2万多元不等,比起动辄10万元的墓碑便宜不少。而随着节地环保理念的推行,目前部分墓园也在尝试推广云祭扫和线上虚拟纪念等,以此进一步减少墓地面积。
“为防疫防控,我们鼓励大家云祭扫或者由我们工作人员进行代祭扫,家属可以通过直播观看,并进行视频沟通等。”高春霞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线上线下融合的祭扫会成为趋势。
《2016-2021年中国殡葬服务产业市场运行暨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死亡人口每年约有1000万人,按照最低标准丧葬费用计算,假如人均2000元丧葬费,那么估测殡葬行业每年的既定市场份额为200亿元。如果再算上骨灰存放、购买墓地以及其他殡仪服务等费用,殡葬行业的销售总额将超过2000亿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大众对殡葬消费水平的提高,预计国内殡葬市场将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中国殡葬协会预测,2023年我国殡葬业消费将达到1万亿元。
*第一财经记者顾莹,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