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抗体药靶点扎堆 中国生物药企寻求技术平台新突破
近几年来,中国诞生了大量的生物药企,竞争也日益激烈。然而大多数生物药企仍然处于临床阶段,尚未盈利。谁能率先迈出临床到商业化转化的第一步,谁就能占得市场的领先优势。
此外,由于生物药研发周期长,风险高,大多数生物药企业仍然聚焦在国际上已经进行认证的热门靶点,这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已经有发展较快的企业意识到了这种危机感,并开始向更上游的生物技术平台迁移。
投资新兴生物技术平台
天境生物创始人、董事长臧敬五博士4月8日在公司的研发日上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天境生物在从临床走向商业化的转变过程中,在聚焦差异化优势的同时,也在对更上游的生物技术平台进行部署,包括加大对mRNA等新兴生物技术的投资。
臧敬五表示,在单抗、双抗药物的研发后,公司未来将通过新型的技术平台来开发“超级抗体”,这将是公司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我们通过与国际上顶尖技术公司的合作,未来将会考虑用mRNA技术来做一些肿瘤药,这是一种新型的基因技术,只需要在人体内注入这种基因分子,所谓的超级抗体,将会是一种革命性的分子。”
基于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新冠疫苗的研发成功,不仅为其他疫苗使用该新技术铺平了道路,而且还可能将其用于治疗囊性纤维化、癌症和其他难治疾病。过去一年来,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正在流入mRNA疫苗和相关疗法的研发,一场基因疗法革命正在发生。臧敬五透露,今年年底前,天境生物有望宣布10个左右的新兴生物技术平台,支持“超级抗体”的研发。
臧敬五透露,在目前该公司的16款创新药的研发管线中,有三分之二已经进入了临床二期和三期。在天境生物的管线中,最受关注的是针对CD47靶点的单抗药,去年天境生物与美国生物制药巨头艾伯维公司(AbbVie)达成一项关于CD47单抗药lemzoparlimab(TJC4)的授权协议,总额接近30亿美元。
这笔交易规模创下了中国生物药对外授权的新纪录,也为天境生物未来的研发投入奠定基础。臧敬五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的生物药企想要获得成功,不仅仅是要做创新,还要跟商业结合起来,在创新的不同阶段实现价值链,财务状况是非常关键的。”
3月29日,天境生物公布财报显示,公司2020财年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4.71亿元,同比实现盈利;营业收入为15.4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00%。
臧敬五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目前天境生物正在寻求在香港或者科创板进行二次上市。自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以来,公司的市值已经从8亿美元飙升至40亿美元左右,该公司的CD47单抗药尤其受美国投资人关注。
针对A股或者港股的二次上市,臧敬五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认为对接中国资本是现在需要做的,因为我们最终是要为中国患者服务。在与很多投资人沟通下来,中国投资人和基金对创新药的理解上升得很快,包括对全球药物研发趋势的把握,这令我印象深刻。”
新药研发是科学更是经济学
臧敬五没有直接回应第一财经记者关于CD47单抗药会率先在中国还是美国上市的问题。但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企业应该在市场找到自己的优势,如何做创新药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美国市场是一个创新为主导的市场,资本也是追逐着创新药,创新会带来更多的增值的空间。”
生物医药投资基金Loncar Investments创始人布拉德·隆卡(Brad Loncar)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天境生物的对外授权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我们已经看到中国企业以自己的方式创新的案例。现在我们对于CD47下一个临床数据何时公布非常感兴趣。”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会监事长、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已经诞生了越来越多的研发型的企业,与全球企业进行靶点的交叉研究合作,将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他同时强调:“中国生物药企在做首创的药的同时,也需要做一些引进的、改变结构的药。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生物类似药(me too药)和仿制药的意义,因为这些药物对于解决许多临床上的实际需求是有很大帮助的。”
上海赛默罗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帅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新药研发是个科学,也是个经济学的问题。me too药物价值很大,能通过国产替代,让老百姓能够用得起便宜的药物,这对当前国内医药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不过他承认,企业的同质化竞争和国家的集采政策,也是行业大多数新药研发企业面临的困境。
受益于中国20多年基础研究的蓬勃发展,原研药研发在国内还刚刚萌芽。李帅认为,要辩证看待原研药研发,资金、研发周期和国内大环境和人才支持等都是需要谨慎考虑的因素,并且缺一不可。
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临床成功也不代表商业化价值成功,国际上只有1/3的原研药项目最终取得商业化成功!如何走好这条路?做药人还是要以终点为始点,把科学和商业的双人舞跳好,找到一条未来发展的路径。”
“过去中国热衷于me too药和仿制药,这是因为有很多未被满足的患者需求,需要靠这些药物来填补。而从长远来看,公司一定是要通过研发创新和新药发明,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和影响力,创造最大的价值。”隆卡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