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运营 >

北斗三号总师:有一种“幸运”得益于“严慎细实”

时间:2021-04-25 11:46:31 | 来源:科技日报

“北斗三号的‘收官之星’原本是要在2020年6月16日发射的,但因为发射前火箭阀门出现漏油,不得不改变计划,延期发射。”

4月24日是第六个中国航天日。北斗重大专项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承办的科学传播沙龙活动中与公众们分享北斗三号“惊心动魄”的几个瞬间。

只差一颗星,北斗三号系统就能完成组网。“临门一脚”在即将踢出去的时候“叫暂停”,总师的压力可想而知。

谢军却说:那是我们的幸运。

每一个上星的部件都要验证,而且要在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做验证。“当时液体推力系统已经完成了最后的验证,但验证后的状态会发生一些变化,怎么变化的、材料会受到什么影响,难以准确测试测量。”谢军说,渗漏是因为阀门的部分出现了细小裂纹。

“在地面发生、在即将发射升空的时间段里发生,给了我们机会去完善,即便有所推迟,换来的是最后的成功,所以是很大的幸运。”谢军说。

试想如果这个现象不是在地面出现,而是点火以后在天上发生的、在高速、猛烈震动的“实战”中发生的,那极有可能会面临整体失败的巨大代价。

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总是习惯于在火箭发射时倒数“5、4、3、2、1、发射、升空”,似乎一切必然会按预想进行,但事实上,人类迈向太空的“航班”上,每一个零部件都在“实战状态”,都有机会发生意外。

谢军分享的另一个“惊心动魄”是在另一颗北斗卫星“入轨”的路上。

那是2020年3月9日,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在长三乙运载火箭的超强动力下被带离大气层。长三乙完成使命请卫星“乘客”下车,分别前不忘叮嘱一句:小伙子,接下来的路靠你自己的发动机了。

“火箭发射的过程中非常顺利的,但是在卫星入轨时卫星本身的发动机出现了一些问题,卫星自带的大发动机在第二次点火工作时,出现了工作推力等指标不正常的情况。”谢军回忆。

一颗无法进入指定轨道的卫星,很可能会成为“流浪的卫星”,永远无家可归。

怎么办?如何在地面救援“它”?

“我们利用卫星上备份设计的小发动机,通过多次控制的策略,成功地实现了这颗卫星的入轨。”谢军说。

成功“地面救援”卫星,表明中国航天设计的先进性。面对突发状况,仍能够以过硬的设计和质量从容应对,获得成功。

如今,北斗三号完整的系统已经开始为全球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等多种服务。基本导航服务的定位精准水平优于6米,测速精度优于0.1米/秒,授时精度优于10纳秒。

基于北斗系统,大量的应用新模态创新而生。“北斗系统是国家基础设施,它提供的三大服务:定位、导航、授时,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军事活动中都非常重要,它可以直接为民众的生活提供服务,更多的是通过创新平台为老百姓服务。”谢军说。

针对当下蹭“北斗”热点的一些现象,谢军支招:新闻媒体在进行北斗报道时,公众在接受北斗报道时,应该坚持使用一手资料:北斗领域的科研人员主要关注卫星系统等方面的研发,服务平台方面很多企业进行了创新大胆的探索,具体的应用新业态直接落地到具体的功能。北斗系统牵起的是一个完成的产业链条,纳入大量企业、形成了研发生态。千行百业可北斗,但并不都纳入国家北斗研发工程中。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