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乡村社区生活圈·讨论|请设想未来上海乡村“自然生态”场景
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未来上海的乡村,将成为超大城市极为宝贵的稀缺资源、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地,也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空间。上海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将会同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围绕未来乡村社区“自然生态”、“创新生产”、“邻里友好”、“未来创业”、“总部服务”、“艺术文创”、“旅游休闲”、“智慧治理”八个场景,开展系列主题讨论。首场“自然生态”场景讨论会即将展开。
还记得今年1月“请你构想上海乡村社区生活圈”的问卷么? 在这次意见征询中,我们发现,“自然生态”是最受期待的场景,大家也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愿景。

陈雪初:以自然为师,与自然为友,构建城市生态郊野
郭陶然:老树、小溪、田野——上海农村的乡土印象
魏闽 :生命的景观
郑光强:社区重构·激活乡村——乡伴乡村社区生活圈建设实践
注:嘉宾分享主题与顺序以会议当天安排为准。
分享嘉宾介绍(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陈雪初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主要围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有害藻类水华控制、湿地恢复等方向开展理论研究与技术研发;同时也从事生态工程设计,关注城乡生态空间的复合利用与品质提升,保护与发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绿色发展提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主持生态设计项目有鹦鹉洲生态湿地、廊下郊野公园农林水乡等。

陈雪初
郭陶然城市荒野工作室创始人,上海天渊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上海自然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研学实践教育联盟理事,华东自然博物联盟理事。从事华东地区生物多样性恢复技术研究与自然教育工作,自2016年设计并管理上海首个城市生物多样性恢复项目——宜嘉苑生态保育区开始,共在上海建设5个相关项目,致力于推动城市生态网络建设。

郭陶然
魏闽四叶草堂联合发起人,团队的规划设计总负责人。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朴门永续设计专业认证教师。跨学科打造在地化的可参与生态景观,旨在加速都市生境的复育。代表作品有前小桔创意农场景观、建筑与室内设计,上海创智农园景观与可持续设计,上海庄行儿童友好社区花园景观、建筑、室内与标识设计等。

魏闵
郑光强乡伴文旅联合创始人,乡伴原舍董事长,乡伴设计院院长,同济大学硕士。秉承伴城伴乡理想,助力乡村振兴建设。联合发起拯救云南元阳哈尼族村落的红米计划,旨在以“米”为突破口,打通当地与外界的经济联动,并在守护好世界遗产的目标下,实现对古村落的经济复苏及文化复苏。

郑光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