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开盘即破发,水滴公司赴美上市首日跌近20%
【文/观察者网 周毅】当地时间5月7日,“腾讯系”初创公司水滴在美国纽约交易所(NYSE)挂牌上市(交易代码WDH),共计发行300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水滴公司成为国内首家登陆纽交所的保险科技平台。
上市首日,水滴公司开盘即破发。开盘价较其IPO发行价每ADS 12美元跌逾14%。此后跌幅进一步扩大,盘中一度跌超20%,最终收于9.7美元/股,收跌19.17%。
亏损逐年扩大
相比于“开盘即破发”,水滴公司在发行过程中其实倍受青睐。水滴公司提前一天结束认购,其每股12美元的发行价,也位于拟发行区间的上限。按发行价计算,水滴IPO市值约为47.3亿美元。
“开盘即破发”的表现,让媒体格外关注水滴公司的营收和利润表现。
水滴公司招股书显示,该公司2018-2020年的营收分别为2.38亿元、15.11亿元和30.28亿元,去年营收同比翻番。但这三年的净亏损分别为2.092亿元、3.215亿元和6.639亿元。
数据显示,保险业务的销售和市场费用高企,已然成为其亏损的重要原因。
从收入结构上看,保险经纪收入已经占到水滴公司的绝对权重,2018-2020年的该项收入分别占51.3%、86.6%、89.1%,规模从2018年的1.22亿元,到2019年翻了10倍多,达到13.08亿元;到2020年再次翻一倍,已经接近27亿元。
该公司营收依赖保险,主要亏损也源于保险。2020年水滴公司为其保险业务投入的营销费用为21.4亿元,占总收入的70.4%,导致去年亏损同比增加了107%。
水滴公司不等于“水滴筹”
招股书显示,水滴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保险经纪性质的“水滴保”和公益性质的“水滴筹”,网络互助性质的“水滴互助”已经于今年3月关停
与“水滴筹”在朋友圈频频刷脸的表现不同,按照水滴方面的说法,“水滴筹”其实是不为其盈利的。
面对一些网友关于其从“众筹捐款”中抽成牟利的质疑,水滴公司在招股书中“白纸黑字”地指出,水滴筹作为水滴为用户提供的免费筹款工具,不为水滴公司带来营收,所谓的用户爱心款项也和水滴公司没有任何关系。这即是说,水滴公司没有从众筹的慈善款项中抽成,这也并非其财报中列出的“管理费收入”。
有律师此前曾向观察者网表示,水滴公司和水滴筹业务是两回事,一家公司在主营业务之外从事免费的公益性活动,以此增加影响力,在法律上也没有问题,“就好比律师通过公益诉讼提高自身知名度,并不影响他在提供其他法律服务时收取费用。即使这位律师因为公益诉讼名满天下,以此为由指摘他在其他服务中收取费用的话,也是不合理的。”
被关停的“水滴互助”
招股书显示,“管理费收入”和“技术服务费收入”两项总额,占水滴公司2020年收入的10%。引发舆论关注的水滴公司“管理费收入”,其实来自网络互助性质的“水滴互助”。
水滴互助上线于2016年5月,当时的水滴公司并没有立刻获得保险牌照。
水滴互助没有公开其相互制保险的本质,而是以“网络互助计划”“互联网创新”为名,打保险的“擦边球”。瞄准了这份“刚需”,又成功借力于互联网,“无证驾驶”的水滴互助,在当时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下,很快吸引了大量的用户。
一位保险行业人士此前对观察者网表示,当时,互助计划门槛低、付费灵活、约束较少。对于很多80、90后,以及低线城市和农村的人而言,网络互助计划甚至成了他们唯一的保障。但是网络互助直到今天仍然处于模糊地带,网络互助也不能代替保险,只能作为商业保险的补充。
2020年9月,银保监会在《非法商业保险活动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一文中点名,“有的网络互助平台会员数量庞大,属于非持牌经营,涉众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前置收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存在跑路风险,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到位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
所谓前置收费,就是提前收取的会员费形成的庞大资金池。如果这笔巨款不能专款专用、接受监管,平台若拿去做理财投资,存在亏损并引发无法赔付、最终跑路等风险。
今年3月下旬,水滴互助宣布关停。水滴公司方面表示,他们无意恢复该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是水滴的第一大机构股东。此次美股IPO后,水滴创始人兼CEO沈鹏、联合创始人杨光、胡尧合计持有24.4%的股份,而腾讯持股高达到20.4%,远远高于博裕资本(11.0%)、高榕资本(6.0%)以及瑞士再保险集团(5.2%)。在IPO前,腾讯占比更是高达22.1%。
腾讯是水滴第一大机构股东,占有一个董事会席位,两者关系相当紧密。腾讯旗下投资部门在水滴天使轮就押上了5000万重金。
虽然“开盘即破发”,但沈鹏7日对路透社表示,目前来看,“盈利”并不是水滴的首要任务,“用户增长”和“服务更多用户”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