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耕大健康产业,成都市温江区被国务院通报表扬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通报,对2020年落实稳就业保民生、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216个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相应采取资金、项目、土地、改革先行先试等30项奖励支持措施。
此次督查激励的地方名单共30组,其中,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特色优势明显、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产业基础雄厚的地方为成都市温江区等12个地方。
成都市温江区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深耕多年,创新创业活力迸发、产业生态成型起势、洼地效应西部领先。位于温江区的成都医学城规划面积110平方公里,先后被德勤等知名机构评为“中国生物医药最具潜力园区”“中国生物医药最具特色园区”“2019年中国最佳医疗健康产业园区”。2020年,成都医学城三医研发小镇被国家发改委评为“全国特色小镇”,成都医学城纳入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生命科学创新区)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温江区喜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活力创新之都”殊荣。
高起点谋划发展蓝图
坚持以全球视野和国际标准,聘请麦肯锡、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编制产业功能区规划,在全国率先提出“医学、医药、医疗”三医融合发展理念,打造“三医+大数据/AI”双翼齐飞的产业体系。战略定位是:建成国际健康产业高地、西部创新公园城市。奋斗目标是:2022年成为西部领先的健康产业龙头,完成新兴龙头引领产业链布局;2025年成为全国一流的融合应用标杆,以高端应用场景聚集创新产业;2035年成为世界知名的“三医+”健康产业高地。发展策略是:聚焦医学、医药、医疗、AI/大数据四大领域打通创新链,构建创新、智慧、协同的健康产业生态圈。稳固医疗器械、中药、化学药发展基础,提升产业整体生产及服务效能,迈向医药制造4.0;聚焦组学技术、大数据/AI等发展趋势,为生物药等产业注入新技术和应用场景,推动新增长;强化价值医疗+全程健康的医疗康养服务模式,打造放眼全球的生物医学技术转化中心、全国领先的新型医疗产业创新创业基地、西南最大的全链式生物医学产业集群聚集区。
高质量培育产业集群
把握全球健康产业五大发展趋势,按照构建产业生态圈理念,精准布局医学研发、医药制造、医疗应用、AI/大数据四大产业链群,制定落实产业链全景图、产业生态发展路径图、重点企业和配套企业名录“两图一表”,突出“1+3+N”开展重点企业招引培育。聚集了药明康德、罗欣、科伦、博奥、海思科、百裕、百利、维亚等“三医”行业领军企业和上下游协作企业48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连续两年保持50%左右的增长,在研药物器械778个,在产药物器械189个,主营业务收入连续3年保持25%以上增长,融合优势和应用特色助力我们对接全球生物医药创新资源。在去年“抗疫”特别斗争中,全区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启动了43个科技项目攻坚,76家科技企业提供了6类111个防疫硬核产品。质谱生物、峰际生物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获得欧盟CE认证;博奥晶芯设计开发的“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成为四川省第一个获得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检测产品。
高标准建设创新平台
一是瞄准主导产业重大需求建“国字号”平台。拥有川农大、中医大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四川分中心、国家精准医疗产业创新中心医疗人工智能平台、四川大学创新药物开发集成攻关大平台子平台、西部脑科学中心、四川精神医学中心,筹建四川省实验室。二是主攻“3+1”功能性平台建设。依托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集聚优势,打造西部最大的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检验检测基地、中试熟化平台和头部企业引领的开放式创新平台,让生物医药企业望风而动、慕名而来。三是构建完善高效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借鉴国际生物医药园区先进管理经验,围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需求,着力打造从新药探索、药物筛选、药理评估、临床研究、中试放大、注册认证到量产上的完整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促进创新要素高效流动,惠及更多中小微企业。建成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级研发中心、166个省部级研发平台、42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高品质打造科创空间
围绕科技含量高、生活品质高、专业程度高,加快建设资源要素高效集成、市场化运作的高品质科创空间集群,着力构建“上下楼就是上下游,邻居共建创新链”科创空间产业微生态。一是规划建设三医创新中心。聚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创新研发端,规划建设200万平米西部规模最大、体系最全、服务最优的“三医”创新载体集群,重点引进领军企业的研发中心和院士、国千、长江学者领衔的研发创新团队。目前,已经建成三医创新中心一、二、三、四期等共计150万平米,正在规划建设五、六期。二是聚力打造三医智造中心。以药明康德项目为核心,打造国家级医药智能制造中心,成就最具活力的现代生物医药智造产业高地。目前,已经汇聚药明康德、维亚生物等CRO平台2个;药明生物、景泽生物等CDMO平台10个;GMP等药械生产标准厂房14个;高济医药冷链物流等GSP流通服务平台3个。
高水平供给要素保障
坚持把最优质的资源给予最优秀的企业,把最崇高的礼遇给予最优秀的人才,构建了全国一流的产业政策、人才政策和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倾尽全力支持科技创新和企业转型发展。组建90亿元成都规模最大的健康产业母子基金群,在四川率先出台医养金融专项政策,成立了全国首支省级防疫投资基金,为创新创业的梦想插上“金融的翅膀”。深入实施人才优先战略,规划建设110万㎡人才公寓,引进两院院士、国家和省千人才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150名,汇聚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财大、川农大、中医大等15个高校院所各类科技创新人才20余万,是西部生物医药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地、汇聚之地。
在国家布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战略和启动新一轮“五年规划”编制的大背景下,温江区将锚定全球下一代三医+大数据/AI产业高地的定位,加快构建高质量的研发平台链、创新载体链、高新企业链、创新人才链、技术服务链“五链协同”的最优创新创业生态,努力把温江建设成为创新人才、科技要素和高新科技企业集聚度高,创新创造创意成果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完善的西部(成都)科学城重要承载区。立足高端化打造产业地标,以科技创新提升产业能级。持续深耕生物医药产业引领未来发展,加快发展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产业为主的新经济,领先发展农业高新产业。立足市场化做强创新主体,打造硬核科技企业集群。用心“育新苗”,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计划;助力“老树发新芽”,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积极“移大树”,招引一批优质创新型企业。立足融合化促进协同创新,打造“斯坦福+硅谷”产学研合作模式。把科技成果转化区往深里做,把新型研发机构的质和量提起来,扩大高校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影响力。立足高品质打造载体平台,集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创建高水平产业园区,打造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立足最温馨优化创新生态,让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想进来、宜生存、离不开”。让国际高端人才在温江集聚创新,让科技金融在温江融合发展,让温江成为三医创新创业首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