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朱民:碳中和是整个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经济技术的再造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周二参加中新社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迈向碳达峰:地方经济转型与能源发展新机遇”时表示,碳中和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变和生活方式变化,它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能源结构变化,更是整个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经济技术的再造。
朱民表示,碳中和一定会推进更新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政策,从这个意义上说,碳中和不单纯是一个绿色的故事,更是一个再造中国经济的巨大机遇。
在他看来,今后40年发展,中国将走上一条绿色道路,这条道路在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大国尝试过。当欧美国家走向绿色发展时,其收入水平、经济结构、能耗量等已使得这个任务相对容易,而对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和新型经济体而言,要在增长同时保持碳中和、保持绿色,“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中国政府提出,要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朱民表示,欧洲主要国家约在上世纪90年代碳达峰,计划2050年实现碳中和,其间有60年时间,而中国只有30年时间,所以掌控这个过程的平稳和安全是一个重大挑战,也是一个艰巨任务。
在朱民看来,让这一巨大变化实现的重要抓手是科技。他表示,光能概念产生之初,光电成本高昂,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光伏不可能普及,但随着技术提升加之中国大规模生产使用,迅速降低了其成本。
朱民同时表示,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市场会发生很重要的作用,一个很重要的抓手就是“绿色溢价”。如果要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价格机制会起很大作用,难脱碳领域的脱碳将对中间产品价格产生较大的影响。具体看,在重工业领域,水泥、钢铁和塑料的生产成本将分别增加100%,20%和50%。在重交通领域,散货船每年航程成本将增加110%,每吨航油成本将增加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