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黄河岸边的晋商新故事
新华社太原5月21日电题:黄河岸边的晋商新故事
新华社记者刘扬涛
初夏时节,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的碛口古镇景区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67岁的民宿老板李世喜最近忙得脚不沾地。“虽然现在是工作日,但这几天的房间早在一星期前就被订满了。”他说。
在第十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吕梁分会场“碛口晋商大会”活动上,上千名与会人员齐聚碛口古镇,各地游客也纷至沓来,让这座曾经的“九曲黄河第一镇”热闹非凡。
“这样的盛况,让我想起碛口曾经的辉煌。”李世喜说。
碛口镇地处吕梁山西麓,湫水河与黄河交汇处。由于水陆交通便利,明清之前碛口镇就是西北地区连接太原、晋中和华北的水陆中转站。临县史志办专家张海红说,在京包铁路未建之前的170多年间,每日有50余艘货船往来于碛口码头,这里店铺栉比,直到民国初年,仍有大小商号360余家。
李世喜记得,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碛口镇仍有货船往来,他曾经是码头上的一名船工。“那时候镇上骆驼、马车满街跑,可热闹了。”他说,此后各地建起公路、铁路,水运功能被逐渐削弱直至消失,碛口镇也萧条了下来。
“这几年,碛口又变热闹了。”老李告诉记者,近年来政府大力推动旅游业发展,古镇居民再次看到了商机与希望。“我父亲是一名晋商,曾在碛口码头上开过商铺。”他说,“现在我也在这里开了民宿和商店,算是子承父业。”
老李的民宿生意不错,一年接待旅客约7000人次,不过他并不满足于此,作为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纤夫碛口号子”的传承人,他时常到全国各地演出,希望让更多人感受晋商文化的魅力。
传承与变革,是现代晋商面临的两大课题。在距离李世喜的民宿不到300米的“晋商大会”展销会场上,山西阳府井集团的枣芽茶、枣醋等健康食品成为游客欢迎的产品。“把临县随处可见的枣树变成大家致富的‘摇钱树’,我们靠的是产业转型和技术创新。”阳府井集团董事长杨五生说。
临县有“中国红枣之乡”的美誉,全县红枣种植面积超过80万亩,但近年来受市场等因素影响,红枣价格跌入低谷,枣农收入大降。杨五生认为,要突破红枣产业的瓶颈,就必须走深加工、全产业链的路线。
枣芽茶因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受到了顾客的欢迎。从2020年起,阳府井集团开始在临县打造10万亩枣芽茶采摘基地,按照人均日采摘30公斤至40公斤嫩枣芽(叶),每公斤5元到6元的价格计算,老百姓每天可收入200元左右。
新时代的晋商故事,正在翻开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