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两院院士、诺奖得主都来了!老中青三代科学家走上上海科技节红毯 来源:文汇APP
今天(5月22日)上午,百米红毯上,年龄跨度从94岁到15岁的20多位老中青三代科学家款步走过,2021年上海科技节由此拉开序幕。
今年科技节以“百年回望 崇尚科学 自立自强”为主题,将打造一场具有鲜明建党百年主题特色的上海科技节。而从走红毯的科学家身上,就是一部中国科技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读懂他们,就是一节生动的“党史课”。
仰望星空,是人类最顶级的浪漫
手捧鲜花,面带微笑,首先走上红毯的是中国首位女天文台长叶叔华,宇宙中有一颗小行星是以她的名字命名,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共用的北京时间在她的主持下诞生。
她是中国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她开创性地提出建设中国甚长基线射电干涉测量网,倡导建设并建成了“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推动中国成为世界最大望远镜列阵(SKA)的创始国。
科普对叶叔华来说并不陌生,她经常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青少年学生指导科学实验活动、作科普报告、在广播和影视媒体上讲课,但走红毯对这位年近百岁的科学家还是第一次。她曾说,科学工作者自身就是科普的最大得益者,科学家的工作相当于380伏的电压,只有把它变为220伏,才能让大众普及使用。
“今天是我第一次走红毯,有点紧张,但看到这么多年轻人真的很开心,我要趁着还能走得动,为中国科技再多做点事。”叶叔华说。
张玉花是上海航天首位女性总指挥,因将“玉兔一号”“玉兔二号”送上月球而被称为“玉兔妈妈”。不久前她的“小儿子”——火星探测器祝融成功降落火星。
美对于她来说不是漂亮的衣服和光鲜的外表,而是一种自信。这位说话利落、走路带风的航天人说:“航天人每每抬头望天时,有不一样的感情,每次看到国家的航天事业前进一步,都能提振民族自信心。”
剥开科学的“坚果”,让更多人读懂它的味道
“他们让科技剥开坚硬的“外壳”,越来越被大众所喜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他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军华、上海合成免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应天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副主任曾枚组成了“防疫与科普F4"。
罗利军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他长期从事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创新与评价利用研究,建立了我国水稻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使我国稻种资源的保存量增加130%,评价出一批广泛应用的种质资源。“种植节水抗旱稻后,稻田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了九成,中国水稻有效助力碳中和。”他说。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迈克尔·莱维特对上海并不陌生,他曾经多次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但是走红毯还是第一次。
他鼓励年轻人不要怕冒险,不怕犯错,只有打开思维,才有可能遇到“幸运”而有所发现。去年新冠疫情暴发后,莱维特连续260天专注于新冠病毒研究,丝毫没有感到疲倦。他直言,因为这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