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品红的异常研发费
前一段时间,投资圈被一位健忘的阿姨刷屏了。
据国信证券相关人士介绍,4月23日上午一位阿姨来到国信证券大连金马路营业部办理业务,因自己常年在国外,已经忘记交易密码,此次前来是想要重置密码。
她已经67岁了。在使用新密码登录国信证券金太阳后,阿姨才发现自己在2008年曾花5万多元购买的一只股票,如今市值已经达到500多万元。
网上流传的截图显示,阿姨买的这支股票,叫长春高新。
长春高新的核心业务来自于旗下金赛药业生产的生长激素,该产品比较暴利,毛利率超过90%,国内尚无成气候的竞争对手。
无独有偶,很多上市药企都有类似的财报属性:超高毛利率。
比如专门从事儿童药物生产的一品红,2020年年报显示,公司的毛利率超过82%。中国人舍得为孩子投入,儿童药物是个非常宽阔的市场。
业绩逆势上扬
3月29日,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6.75亿元,同比增长2.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6亿元,同比增加57.02%。
疫情期间,由于普遍佩戴口罩,常见的青少年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大规模下降,对公司的营收规模带来了巨大影响。
在相对困难的情况下,公司实现了营收的正增长,以及净利润的大幅增长,实属不易。
公司是如何实现这非同寻常的业绩的呢?年报显示,2020年产品毛利率从上年的77.58%增加到了82.37%,看起来是公司产品更具有竞争力,从而带动了净利润的高增长。
事实真的如此吗?
经营性现金流的异常
与销售商品提供提供劳务的现金对应的业务,就是采购商品和接受劳务所支付的现金,这里列示采购所支出的现金。
经营性现金流量流入和流出相减后的净值,叫做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也就是笔者最为推崇的项目。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和净利润的比值,是衡量企业经营活动“真实”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一家公司辛苦一年,收到的现金和支付的现金的差额,才是企业真正的现金盈利水平,如果这个值是负数,就说明公司销售赊销大于采购的赊购,公司的产品竞争力不强;反之,如果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比较好看,接近净利润甚至高于净利润,则说明公司的产品是畅销的。
现金流量表显示,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从上年的2.81亿元下降到2.75亿元。
上市公司净利润激增,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却没有同步增加甚至下滑的情况,是非常值得投资者警惕的,这意味着公司的净利润里很可能有较大的“水分”。
最常见的是通过关联方或者关系较为密切的大客户以赊销的形式做大销售额,或者是转成本的时候在存货上做文章,从而在没有收到回款的情况下起到修饰净利润的效果。
然而,从资产负债表上看,公司的应收款项和存货都没有明显变化,那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少到哪儿去了呢?
研发费用畸高
公司在年报中高调的宣称,2020年是公司研发创新工作开拓新局面的一年,继续保持高研发投入,全年累计研发投入1.35亿,同比增长38.04%,处于同类企业中上水平。
简单计算,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约为8%,和行业里的龙头企业相比,大概只有恒瑞医药的三分之一左右,可见这个比例并不是非常高。
尽管如此,公司的研发投入和往年相比,却也高的不正常。
翻开公司年报的明细,发现研发费用主要由直接投入、职工薪酬和折旧摊销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直接投入从6719万元增加到8092万元,折旧摊销从333万元增加到476万元,变动都不大,而职工薪酬却几乎翻了一番,从2228万元增加到了4198万元。也就是说,公司增幅38%的研发投入中,以薪酬为主。
再看员工构成,员工总数从上年同期的913人增加到940人,其中技术人员却从313人下降到279人!
公司是如何做到员工总数几乎不变、技术人员人数下降却又研发费用的职工薪酬翻番的?
答案在因此影响的所得税费用里。
所得税费用里的奥秘
年报附注中,当期所得税从2019年的5215万元下降到了2020年的4576万元。所得税的标准公式是利润总额乘以税率,由于部分业务享受税率优惠等原因,实际的所得税额会经过纳税调整,计算出调整后的余额。
对于公司所得税影响最大的调整项,正是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影响,导致公司少缴所得税1334万元。
2018年9月2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联合对外发布,我国将提高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这一税收激励政策旨在进一步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科技创新。
这个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了大量的科技型企业快速创新,但也给一部分企业利用研发费用修饰财务数据的空间。
由于研发支出大多是科技项目,税务部门通常很难有判断的能力,所以企业会将正常的非研发费用支出挪到研发支出。从而以转移费用项目的形式减少所得税,增加净利润。
尤其是研发人员的工资可以计入研发支出,这是一个非常好用的调剂利润的方法。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员工工资是非常重的成本负担,如果工资可以放到加计扣除的范围,会大幅抵减所得税。
研发人员的定义非常宽泛,国税总局的公告为:指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
按照这个定义,高科技企业或者稍微靠边的行业甚至可能将绝大部分员工纳入研发人员。
也正是利用这个宽泛的概念,公司把员工构成向研发人员倾斜,导致研发投入剧增,从而降低税负,实现了净利润的增加。
政府补助
除了所得税的影响,公司的净利润还有一个“主力”。
利润表显示,净利润增幅可观,但营业利润增长却微乎其微,仅从2019年的1.8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98亿元。
让公司净利润增长的,主要来自于8413万元的营业外收入,其中7910万元是政府补助。
2018年新政府补助会计准则执行前,政府补助计入营业外收入,新准则执行后后,绝大部分政府补助都被计入了“其他收益”项目,因此很多投资者在阅读上市公司财报的时候,默认政府补助就是其他收益。
但根据新准则规定,特殊情况下的政府补助,依然可以计入营业外收入:与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通常由企业常规经营之外的原因所产生,具备偶发性的特征,例如政府因企业受不可抗力的影响发生停工,停产损失而给予补助等,因此这类补助计人营业外收支。
具体来说,这些补助主要来自于广州市黄埔区政府的奖励,不具有可持续性。
总结
在阅读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时候,公司的财报数据会反映出公司的经营理念,比如一品红在研发支出和政府补助方面大做文章,说明公司有很强的修饰利润的意愿,背后透露的是公司的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并不像显现出来的那样强。
做大净利润的目的,无非是尽可能的做大市值。至于做大市值的目的,也许从公司大股东的操作上可见一斑:据Wind数据,公司两大个人股东吴美容、李捍雄均在2020年底质押了持有的全部股份,不仅如此,二者和第一大股东广州市福泽投资管理中心在2月24日至4月21日,分批次减持了全部可转债。